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
2
A
B
C
D
3
A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
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A】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
D
5
A
B
C
D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
A、美国
B
C
D
8
A
B
C
D。

9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D】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
D。

11
A
B
C
D
12
A
B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答案解析】: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1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C】
A、系统性
B、结构性
C、预见性
D、实效性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1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A】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
18、
A
B
C
D
19、
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D】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

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
20
A、
B、
C、
D、
21
A
B
C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答案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止。

”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在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在位者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A。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答案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26、我国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指【A】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
“世
27
A
B
C
D
28
A
B
C
D、社会主义道德观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C】
A、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D、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30
A
B
C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