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高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风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审题规范作答的能力。

【题型剖析】炼句炼意型★命题形式:诗中××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凝练且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赏析诗句不仅要读懂其字面含义,还要联系全诗主旨、表达技巧仔细推敲、揣摩其言外之意,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鉴赏古人炼句炼意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句意,点出诗句的表面意或言外之意;第二步,明手法,说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三步,点情景,概述该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创设了怎样的意境;第四步,析感情,指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时第一步可以省略。

★答题示例:(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这句诗借景抒情(明手法),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廖的景象(点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析感情)。

赏评语言风格型★命题形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第二步,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边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昌阻风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试分析“无穷归思满东流”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刘克庄①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志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本词上阕中“道是天公不惜花”与下阕的“道是天公果惜花”,从这两句似是矛盾的词句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①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②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望岳: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为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游泰山而作。

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

②眦:读zī,上下眼睑的结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的叫外眦,通称眼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卒意显志句,常为读者赞叹为写出了气势、写出了精神,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3)参考答案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人在船上,自然引发联想,以东流江水喻无穷归思(1分);从而形象生动地抒写了满腹乡思和愁绪(1分)。

2.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3.(2分)尾联虚写诗人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的登临绝顶的愿望。

(2分)“会当凌绝顶”“凌”字写出了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气概,贴切传神;“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想像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所见到的泰山巍峨而群山顿显矮小的景象。

(2分)此句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气势豪迈,神采飞扬。

4.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

(2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2分)5.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附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