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施工方案

路基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施工方案

备土路段路基处理设计验证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2XX年5月11日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特殊路基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精神及5月20日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国道XX线济南段特殊路基降水处理要求》,对于路侧有备土路段采取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

原XX线国道两侧经回填整平,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

经钻探揭示,备土区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松散、场地遍布)、粉土(饱和、低抗剪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场地遍布)、粘土(软~可塑、局域分布)、亚粘土(饱和、软~可塑、局域分布)、淤泥质土(流塑状、局域分布)组成。

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备土段下部地层较为软弱、含水量高(平均超过34%)、孔隙比大(平均超过0.95)、饱和度大(平均接近95%)、压缩性高(属中~高压缩性土)、抗剪强度低(如粉土快剪粘聚力未超过11kPa)。

地下水埋深2.0~4.20米。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总结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为下一步大面积施工总结经验,选定K116+420~K116+770段进行路基工程高真空降水+强夯处理路基试验段施工。

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试验对各项设计参数予以分析、对比、优化,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现场监测及检测,研究地基加固的机理和效果,以得出最佳设计、施工技术参数,为全路段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二、试验段选择及内容拟定在K116+420~K116+770路段右侧设立试验段,(试验段划分见表1)。

整个试验可分成7个试验区,每个区段长度为50m,宽度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加固范围为:深老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左侧)至路肩外缘以外4m ;浅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右侧)至路肩外缘以外3m 。

主要试验内容:(1)高真空排水系统主要设计及施工工艺 (2)强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3)加固效果的现场检测及监测表1 试验段划分三、试验段施工设计参数1、工艺参数真空泵和离心泵型号:真空泵2KV5161-OKC02-7P ,额定功率15kW;离心泵2BA-6,额定功率4kW ;泵的真空度:浅层大于500mmHg ,深层大于540mmHg ; 泵的布置密度:1台/5002m 或1台/8002m ;井点管网设计:井点管深度设计深浅分别为h1和h2,管网间距为4m ×4m 或3m ×3m ,梅花型交错排列。

区段外设置外围管(截水井管),深层(h1)和浅层(h2)各1排,井点间距1.2m 。

井点技术参数:井点孔径不小于100mm ,孔深比井管深0.5~0.6m ;井孔滤管底部垫砂厚度不小于500mm ;外围排水:根据试验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及附近的周围环境确定。

2、施工控制标准地下水位稳定在设计路基顶面H 以下,各土层的含水量接近强夯最佳含水量。

3、井点布置平面图K116+420~K116+770:管网间距为@m ×@m (@=3或4),泵的布置网度:1台/5002m 或1台/8002m 。

图1 高真空排水系统井点布置图4、强夯施工设计 (1)设计参数试验段Ⅰ、Ⅱ:第一、二遍强夯均为单机作业,锤底静压力30~35kPa ,夯击能:2000kN.m 。

夯点网格:5m ×5m 。

两遍强夯的夯点呈梅花型布置。

满夯500kn.m ,1遍,锤底静压力35kPa 左右,梅花型布置。

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 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Ⅲ、Ⅳ、Ⅴ、Ⅵ:第一、二遍强夯均为单机作业,锤底静压力30~35kPa ,夯击能:1500kN.m。

夯点网格:5m×5m或4m×4m。

两遍强夯的夯点呈梅花型布置。

满夯400kn.m,1遍,锤底静压力35kPa左右,梅花型布置。

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Ⅶ:点夯1000kn.m,2遍,间距1.7D(D为夯锤底直径),锤底静压力20~35kPa 左右,梅花型布置。

满夯350kn.m,1遍,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2)停夯标准:按设计夯击数夯击时,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等于10cm 或夯沉量呈发散趋势或夯坑深度大于1.5m时停夯。

(3)夯点布置平面图图2 夯点布置平面图5、各试验段施工参数选择表2 试验段施工参数试验区编号试验区位置管网间距@(m)井点深度H(m)每台泵控制面积(2m)夯击能(kN.m)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遍)夯击数(击)试段ⅠK116+420~K116+4703m×3m深层h1=7.0m浅层800 2000 52初步定为4~8击,具体根据现场试验情况确定试段ⅡK116+470~3m×3m800 2000 5试验段均采取高真空+强夯(点夯)+满夯方案,满夯采取每点夯击1遍,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Ⅰ、Ⅱ满夯夯击能为500Kn.m,试验段Ⅲ、Ⅳ、Ⅴ、Ⅵ满夯夯击能为400Kn.m,试验段Ⅶ满夯夯击能为350Kn.m。

试验段Ⅰ、Ⅱ、Ⅲ、Ⅳ、Ⅴ、Ⅵ主要验证有深老水沟侧(主要线路左侧)备土段,试验段Ⅰ、Ⅱ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6m以下,试验段Ⅲ、Ⅳ、Ⅴ、Ⅵ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5~6m以下。

试验段Ⅶ主要验证浅水沟侧(主要线路右侧)备土段,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4~5m以下。

四、施工检测和监测(一)常规施工现场检测和监测(1)地基土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

(2)现场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在每个试验段内均匀设置水位孔3个,监测高真空排水施工时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确定强夯施工开始前的稳定水位。

夯点夯沉量及隆起量观测:监测夯击过程中夯点的沉降及隆起变化情况。

地表沉降观测:设置沉降标,监测整个施工过程及工后地基土的整体压缩变形情况。

(二)科学研究现场检测与监测1、地基土检测(1)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包括含水量、液塑限、孔隙比、压缩系数、直剪等):加固前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高真空排水后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夯后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2)现场原位检测:加固前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高真空排水后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夯后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加固后地基反应模量;加固后静载试验。

2、现场监测(1)孔隙水压力观测:在加固区内及边缘地基土内不同深度位置埋设孔压计,监测不同施工过程中地基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及消散过程。

(2)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在靠近原路肩和加固区边缘处钻孔埋设测斜管进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施工过程中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以及及时了解施工对原路堤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3)加固区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加固区外设置水位观测孔,监测施工过程中外围井点管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与加固区内地下水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与施工的相互影响。

(4)瑞利波监测:监测强夯施工过程中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了解强夯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图3 检测点位置示意图五、试验段施工工序方案要点(一)工艺流程(1)第一遍高真空排水:时间以地下水位降低到不影响强夯施工为准,实际施工中调整。

高真空排水孔距、深(浅)孔点滤头入土深度、按初步设计要求进行,实际施工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进行适当调整或另增设孔点,以保证高真空排水的效果为原则。

(2)第一遍强夯击密:按初步设计的第一遍点夯夯击能量、点距、击数进行,试夯时测量每击夯沉量、周边隆起量,按设计停夯标准控制。

(3)第二遍高真空排水: 时间以地下水位降低到不影响强夯施工为准,实际施工中调整。

管点布设与第一遍呈梅花形布置,或高真空排水时间延长。

(4)第二遍强夯击密:按初步设计的第二遍点夯夯击能量、点距、击数进行,试夯时测量每击夯沉量、周边隆起量,按设计停夯标准控制。

(5)整平:第二遍点夯结束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

(6)第三遍击密:采用满夯法进行击密前进行地下水位测量,若地下水位较高(3m内),或含水量偏大,应采取第三次高真空降水措施。

(7)表面处理:满夯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初步粗平,然后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当表层含水量偏低时采取洒水处理。

表层压实度≥96%。

标高控制在路基顶面下20cm。

然后进行8%灰土填筑压实至设计路基顶标高,压实度≥96%。

(8)路基成型防护:路基成型后,对路床上部20cm8%灰土进行洒水湿润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要避免路基表面积水,采取路基外侧挖排水沟措施进行地表降水疏排。

(二)工序方案要点1、高真空降排水施工(1)技术条件①场地处理:施工前,场区进行平整或静压处理,清除表面耕植物,高真空抽水排至影响降水效果范围外,避免地表水集渗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②划分试验段施工作业小区:根据设计的试验段各区进行现场划分,保证高真空排水效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降水的均匀和有效性。

③施工降水参数布设:根据设计布设高真空降水深层排水井点和浅层排水井点,为保证降水效果,同时设外围管在强夯施工中连续抽水,高真空降水处理范围应大于加固范围,每边超出加固范围外缘的宽度不小于3m。

③高真空降水前进行地质详勘:在工前设勘察孔,小螺钻每入土1--2m取一次土样,以摸清土层内的结构情况,以便调整高真空强夯时的施工参数。

(2)高真空降排水主要施工方法①第一遍高真空降排水:滤水管采用铁管设排水滤孔,用双层尼龙布包裹,采用高真空泵强制抽吸地下游离水及土层空气。

在抽吸过程中,按不同阶段钻取每个小区每段时间的各土层含水量。

施工中,每台设备挂牌运行,正确记录每台机械的开机时间,各项运行记录等,按操作规程,每天定时测量出水流量,及时调整各阶段的运行方式和参数,计算每台泵与真空管数、处理面积的数量比。

高真空气量分配以现场的地质资料现场调整,第一遍高真空时间的确定,以高真空计算第一遍的临界点的应排水量,结合现场测试的排出水量及现场取土样实测含水量而定,以满足强夯施工要求(降到H以下)为准。

深浅管控制各土层土体的第一遍临界点的最佳含水量,通过调整各层控制泵体的平衡系数,来达到各层平衡同步接近第一遍临界点的最佳含水量。

为了确保第一遍高真空降水的效果,防止在第一遍高真空拔管强夯时外围水的补入,在施工操作中,采取设置外围封管的措施,外围管继续抽水,以防止外围水渗入,影响降后地下水位的保持时间。

外围封管数量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调整。

②第二遍高真空:为了保护好第一遍高真空的效果,第二遍高真空管必须机械插入,不宜水冲法,防止水冲法施工给初步击密的土体带来大量水份,部分积水渗入到夯坑和土面使第二遍强夯时形成“弹簧土”,影响工程质量。

为提高第二遍高真空的调整土体含水量的效果,第二遍高真空管与第一遍高真空管坐标布置时应相互错位,第二遍管点与第一遍管点呈梅花形布置。

第二遍高真空降排水时,应计算确定加密真空管数量,调整平衡系数,使经第二遍高真空处理后的土体含水量基本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