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往事依依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往事依依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六往事依依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丰富的词汇
2•细心品读课文,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作者作品】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年2月出生。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著名语
文特级教师。

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
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60多篇,总计50万字。

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

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相关知识】
于漪老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自主学习】
1.积累词汇:
chdigy 印g ( 浩淼()阴晴雨hu i() 雕I du ()
ju m ( )刻心旷神怡()
我的补充:
2.春夏秋冬的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绿树浓夏日长,___________________ 。

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__ 0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 0 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依依”是什么意思?
2..作者回忆哪几件往事?为什么“至今记忆犹新”?
3•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
4.第一段中,作者对往事有哪两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作者回忆的往事都与什么有关?这些往事对作者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
6.找出文中对两位老师讲课情状的描写,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样写作用是什
么?
7.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作者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迪?
9.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拓展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
) 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 )
2•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两节文字,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段的概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第2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2)文中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等诗句,
是为了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引用“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等语则是为了具体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仔细阅读这两节文字,选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 )
A.《千家诗》是最能影响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书。

B.《千家诗》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C•《千家诗》之所以会给作者以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咏祖国风物的诗歌是“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

D.第2节中所引的诗句都出自于《千家诗》。

3.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你熟悉的人吃饭、说话、玩耍等时候的情状和自己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