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诉名词解释

民诉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并对民事诉讼立和民事诉讼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学科。

:2.法律上的纠纷:一般是指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的,具有利益色彩的矛盾、冲突、争执或者争议。

:3.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或民事冲突,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4.私力救济(自力救济):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己的私人力量和私人资源来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主要方式有:自决、和解。

5.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和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主要方式有:诉外调解、仲裁。

6.公力救济:指依靠国家公权及国家机关的力量和资源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7.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8.民事诉讼模式:是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

::9.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11.民事之诉:是指原告就其对被告的权利主张要求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申请(请求、意思表示)。

12. 所谓诉的要素:是指构成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诉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13.诉的原因:是当事人对诉的解释和论证,具体包括:事实理由、法律理由、当事人的观点、看法14. 诉讼标的:(又称诉讼客体、诉讼对象、诉讼上的请求),一般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原告请求法院裁决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民事实体权利的主张(或声明、要求)。

15.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针对本诉原告向法院提出的,旨在动摇、吞并、抵销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16.民事诉权:是指当事人在发生民事纠纷时,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权利。

17.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活动始终,反映民事诉讼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准则。

18.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和便利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19.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进行论证和反驳。

20.处分权原则:是指诉讼的开始、审判对象特定、诉讼终了等事项应由当事人自由决定的原则。

:21.诚实信用原则:指运用道德伦理来限制民事诉讼主体滥用权利,督促其在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时讲究信用、诚信作为的准则。

:22.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指规范人民法院审判行为的基本审判规程。

民事诉讼制度主要包括:审级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回避制度、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证据制度、反诉制度、再审制度、诉讼费用制度等。

23.所谓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24.独任制度:它是指由审判人员一人独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

:25.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时,依法退出某一具体案件的诉讼程序的制度。

:26.审级制度,是指法院处理案件从法律上达到终审的层级数。

审级制度是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也是确保案件公正审理的保障机制。

::27.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相邻两个层级的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诉讼制度。

一个案件初审后可以上诉的法院层级数仅有一级,第二审便是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

::28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

人民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法官有同等权利。

:29.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又称受案范围或民事裁判权的范围,即确定法院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和职权范围。

(主管、审判权的作用范围、国外的事物管辖):30.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是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

::31.管辖恒定:是指确定案件的管辖权,以起诉时为标准,起诉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因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管辖权。

:32.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各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级别管辖是确定管辖的首要环节。

::33.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或者土地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它是按照法院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管辖。

地域管辖在内容上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

:34.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或一般管辖,是指以当事人的住所地(尤其是被告所在地)与法院辖区的关系来确定管辖法院。

:35.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或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36.专属管辖: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特定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均无管辖权,当事人也不能通过协议变更的管辖。

:37.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以书面方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

::38.裁定管辖:是指依据法院的裁定确定诉讼的管辖法院。

裁定管辖是对法定管辖的补:充,以适应民事诉讼实践中某些特殊情况的需要。

::39.移送管辖:是指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本院对案件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40.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

::41.管辖权转移:是指根据上级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案件的管辖权从原来有管辖权的法院转移给无管辖权的法院,使无管辖权的法院因此而取得管辖权。

:42.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的该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的主张。

:43.应诉管辖:指本不具有该案管辖权的法院,由于当事人放弃管辖权异议或者超过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时限而应诉,人民法院即有权对该案进行审理:44.实体利害关系人说: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45.程序当事人说: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人及其相对方。

:46.权利保护当事人说: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纠纷,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旨在保护民事权益,并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可消灭的人。

:47.当事人能力:又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是指能够成为一般民事诉讼当事人所必要的诉讼法上的能力或资格。

:48.当事人诉讼能力,又称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亲自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

::49.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自行处::分的自由。

::50.当事人的诉讼义务,是指法律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要::求。

::51.当事人适格也称正当当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当事人。

::52.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是指在民事诉讼进行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的出现,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转移给案外人,由案外人承受原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作为当事人继续进行诉讼的一项制度。

::53.诉讼担当,是指作为民事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人因故不能参加诉讼,而由实体法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以当事人的资格,就该法律关系所产生的纠纷而行使诉讼实施权,但判决的效力及于原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进行诉讼)::54.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进行单独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

::55.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或以上,其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而共同进行的诉讼。

::56.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或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

::57.代表人诉讼,是群体性诉讼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因当事人人数众多,众多的当事人无法或不便出庭时,由其选任或指定的若干代表人代表全体当事人起诉、应诉,进行诉讼的一种法律制度。

::58.示范性诉讼是反映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契约,约定选择某一具有相同的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的诉讼作为示范性诉讼,在示范性诉讼善判决确定前,其他未起诉的当事人暂时不起诉,或已经提起的诉讼中止,接受示范性判决的约束,此协议为示范诉讼契约。

::59.团体诉讼是一种赋予某些团体诉讼主体资格和团体诉权,使其可以代表团体成员提起、参加诉讼,独立享有和承担诉讼上的权利、义务,并可以独立作出实体处分的专门性诉制度。

::60.所谓诉讼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的诉讼参加人。

::61.有独立诉讼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的第三人。

::62.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

::63. 诉讼代理人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法律规定或授权范围内,为维护该当事人的利益而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诉讼参加人。

::64.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指根据法律规定而直接取得并行使诉讼代理权,代理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

::65.委托诉讼代理人:指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以当事人名义在授权范围内代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

:66.诉讼辅助人:指在辩论期日协助查明案件事实,补充当事人或代表人陈述的人。

:67.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依法定规则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

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68.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情况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69.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