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在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

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灭亡。

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唐朝重要历史人物:李世民: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武后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哲),四子李旦。

代宗: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升平公主郭暧《打金枝》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唐懿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唐昭宗•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

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 回天无力。

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宪宗贬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701年2月28日一762)杜甫(公元712 —公元770)白居易(772年〜846年?)你认为唐朝在哪个皇帝最有作为?C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创者; C李世民,唐太宗,开贞观之治;李治,唐高宗,开永徽之治;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李隆基,唐玄宗,开元盛世;我也投一票查看投票结果〉〉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爆发隋末农民起义。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

降隋恭帝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被害.李渊就是唐高祖。

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

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参见唐朝统一战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是为太上皇。

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公元627-公元649)。

贞观之治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

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

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武周代唐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但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则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

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

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

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

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

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公元690年-公元705年),自称圣神皇帝。

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

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 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

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

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

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

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

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

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韦后当权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

李旦被立为相王。

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

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

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

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

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安史之乱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

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

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

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

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

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

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吓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

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

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唐朝衰落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

结果发生奉天之难。

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

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元和中兴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

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兀会昌。

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 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

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

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

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朝灭亡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时唐朝疆域。

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残唐灭亡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唐昭宗被朱温毒死。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

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李渊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辈份:第一代在位:618——626(8 年)生卒:566——635(70岁)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生母:独孤氏年号:武德( 618——626) 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二、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辈份:第二代在位:626-—649(23年) 生卒:598——649(52岁)皇考:高祖次子生母:窦氏年号:贞观(627——649) 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三、李治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辈份:第三代在位: 649--683(34年)生卒:628—-683( 56岁)皇考:太宗第九子生母:长孙皇后年号:永徽(650——655)显庆( 656-—661)龙朔( 661——663)麟德(664 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 674)上元(674 676)仪凤( 676—- 679)调露(679——680)永隆(680—- 681)开耀(681 682)永淳(682——683)弘道(683)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四、李显(又名李哲)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3-—684(1年)705——710(5 年)生卒:656——710(55岁)皇考:高宗第七子生母:武瞾年号:嗣圣(684)神龙(705-- 707)景龙(707—-710) 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25 公里之土原上)五、李旦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4——690(6年)710—-712(2 年)生卒:662——716(55岁)皇考:高宗第九子生母:武曌年号:文明(684)光宅( 684)垂拱( 685—- 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六、武曌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庙号:无辈份:第三代在位:690-—705(15年)生卒: 624——705( 82岁)皇考:武士彟生母:杨氏年号:天授( 690——692)如意(692)长寿( 692—- 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七、李重茂谥号:少帝庙号:无辈份:第五代在位:710(十天)皇考:中宗子年号:唐隆( 710)唐元(710)八、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辈份:第五代在位: 712-—756(44年)生卒:685——762(78岁)皇考:睿宗第三子生母:窦氏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九、李亨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辈份:第六代在位:756—-762(6 年)生卒:711——762(52岁)皇考:玄宗第三子生母:杨氏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十、李豫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辈份:第七代在位: 762——779(17年)生卒: 726——779(54岁)皇考:肃宗长子生母:吴氏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 779)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十一、李适谥号:神武圣文皇帝庙号:德宗辈份:第八代在位: 779—- 805(26年)生卒:742——805(64岁)皇考:代宗长子生母:沈氏年号:建中(780—-783)兴元( 784)贞元(785-—805)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十二、李诵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辈份:第九代在位:805(1 年)生卒:761——806(46岁) 皇考:德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永贞(805)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十三、李纯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辈份:第十代在位:805-—820(15年)生卒:778——820(43岁)皇考:顺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元和( 806-—820) 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十四、李恒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 820—-824( 4 年)生卒: 795——824(30岁)皇考:宪宗第三子生母:郭氏年号:长庆(821-—824)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 十五、李湛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4--826( 2 年)生卒: 809——826(18岁)皇考:穆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宝历(825——826)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六、李昂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6—- 840( 14年)生卒:809-—840( 32岁)皇考:穆宗第二子生母:萧氏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 840)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十七、李炎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40--846(6 年)生卒:814——846(33岁)皇考:穆宗第五子生母:韦氏年号:会昌(841——846) 陵墓:端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 十八、李怡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 846—-859(13年)生卒:810——859(50岁)皇考:宪宗第十三子生母:郑氏年号:大中(847——860)陵墓: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十九、李漼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 859——873( 14年)生卒:833—- 873(41岁)皇考:宣宗长子生母:晁氏年号:咸通(860——873)陵墓: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二十、李儇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 873——888(15年)生卒:862-—888(27岁)皇考:懿宗第五子生母:王氏年号:乾符(874——879)广明(880——881)中和( 881——885)光启(885 ——888)文德( 888)陵墓: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二十一、李晔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8-- 904( 16年)生卒: 867——904( 38岁)皇考:懿宗第七子生母:王氏年号:龙纪( 889)大顺( 890——891)景福( 892——893)乾宁( 894——898)光化( 898-—901)天复(901-—904)天祐(904)陵墓: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二十二、李柷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辈份:第十四代在位:904——907(3 年)生卒:892——908(17岁)皇考:昭宗第九子生母:何氏年号:天祐( 904——907)陵墓: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名人论唐:向达:“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