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理论基础试题整理南昌航空大学

焊接理论基础试题整理南昌航空大学

一、名词解释必背:碳当量: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

线能量:焊接过程中,电弧在单位焊缝长度上放出的能量。

融合比:在焊缝金属中局部融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

拘束度:单位长度焊缝,在根部间隙产生单位长度的弹性位移所需要的力。

温度场:焊件上(包括内部)某瞬时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注:老师说考4-5个名词解释,这5个一定要背。

可能考:短渣、长渣:当两种渣的粘度都变化△η时,凝固时间短的叫短渣,凝固时间长的叫长渣。

热循环: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

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影响区: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缝两侧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合金过渡系数:合金元素在熔敷金属中的实际含量和它的原始含量之比。

残余氢:不能在焊缝金属的晶格中自由扩散的那部分氢,称为“残余氢”。

扩散氢:可以在焊缝金属的晶格中自由扩散的那部分氢,称为“扩散氢”。

碱度:熔渣中碱性氧化物的摩尔分数之和与熔渣中酸性性氧化物的摩尔分数之和之比。

焊条金属的熔敷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电流所能熔敷在焊件上的金属重量。

比热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流入焊件的热能。

药皮重量系数: 单位长度焊条上,药皮与焊芯的重量比(不保括夹持部分)。

合金过渡: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中去的过程。

二、知识点1.药皮焊条焊接时,熔滴过渡形式:1)短路过渡2)颗粒状过渡3)附壁过渡2.熔焊的保护方式:1)熔渣2)气体3)熔渣和气体4)真空5)自保护3.熔渣的作用1)机械保护2)改善焊接工艺性能3)冶金处理4.焊接材料种类:焊条、焊丝、焊接、气体5.偏析种类: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层状偏析。

6.熔池结晶形态:平面结晶、胞状结晶、胞状树枝结晶、树枝状结晶、等轴结晶。

7.气孔类型:氢气孔、氮气孔、CO气孔。

8.焊缝的结晶裂纹主要发生在固相线附近温度范围,裂纹具有延原奥氏体晶界断裂性质。

低熔共晶形成的液态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内因,焊缝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必要条件。

9.焊接传热的基本形式有: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10. 焊条药皮的主要作用是:机械保护冶金处理使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手弧焊时,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分为下述区域: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

11.在熔渣中FeO含量相同情况下,碱性渣时焊缝含氧量比酸性渣时高。

分子理论的解释是:碱性渣中SiO2、TiO2等酸性氧化物少,FeO的活度大,容易向焊缝扩散。

12. 焊接热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自然状态下连续冷却局部加热。

13.焊接温度场的类型有:稳定温度场非稳定温度场准稳定温度场。

14.焊接熔渣的主要作用是:机械保护改善焊接工艺性能冶金处理。

15.焊接时的脱氧方式主要有:早期脱氧沉淀脱氧扩散脱氧。

16.焊前调质状态易淬火钢的焊接热影响区通常可分为下述区域:淬火区部分淬火区回火区。

17.焊条的工艺性能主要有: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焊缝成型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飞溅脱渣性(或焊条熔化速度焊条药皮发红焊接烟尘)等。

(任举五个)18. 焊接冷裂纹一般是在焊后冷却过程中Ms点附近或更低的温度区间形成,主要发生在易淬硬钢的焊接热影响区。

导致其产生的三大基本因素是: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含氢量及其分布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

三.简答题1. 金属焊接方法有哪几大类?答: 熔化焊、压力焊、钎焊2. 手弧焊时熔滴的过渡形式有哪几种?答: 短路过渡,颗粒状过渡,附壁过渡。

3. 焊接时金属氧化的途径有哪些?答: 1)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2活性熔渣对金属的氧化3)焊件表面氧化物对金属的氧化。

4. 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类?答: 氢气孔,氮气孔,CO气孔。

5.焊缝金属中可能存在哪几类夹杂物?答: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

6. 焊接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答: 熔化焊常用的保护方式有:焊条药皮和焊剂造气造渣保护、气体保护、真空保护、脱氧脱氮保护。

7.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答: 加热速度、加热的最高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

8. 为什么低合金钢焊接HAZ的硬度分布焊缝较低、近缝区最高?答:焊缝的含碳量低,故硬度较低;母材的的含碳量较高,故焊接热影响区硬度较高,而近缝区因过热晶粒粗大,因而硬度最高。

9. 为什么奥氏体组织的焊缝可以减少冷裂纹?答: 奥氏体组织的焊缝可以溶解较多氢,减少了氢往近缝区的扩散; 奥氏体组织的焊缝塑性好,可减少接头的拘束应力; 奥氏体组织的线胀系数大,冷却产生的瞬时应力可以促进M体提前转变,使M体得到自回火作用。

10.合金过渡的目的?答. 1)补偿合金元素的损失; 2)消除焊接缺陷,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3)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金属。

11. 焊缝金属中的偏析主要有哪几种?答: 显微偏析, 区域偏析,层状偏析。

12. 不易淬火钢和易淬火钢粗晶脆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答: 不易淬火钢粗晶脆化的原因是晶粒长大,易淬火钢粗晶脆化的原因是由淬硬组织。

13. 为何弧坑处易产生热裂纹?答:弧坑处的冷却速度大,应变率大,杂质易偏析。

14. 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可划分为哪几个区域?.答: 1)溶合区(T=TL--TS);2)过热区(T=1100℃--TS);3)正火区(相变重结晶区或细晶区, T=Ac3_--1100℃); 4)不完全重结晶区(部分相变区, T=Ac1--Ac3)15. 焊接熔渣的氧化性对焊缝中气孔倾向的影响规律?答: 熔渣的氧化性增加,CO气孔倾向增加,氢气孔倾向减小;熔渣的还原性增加,CO气孔倾向减小,氢气孔倾向增加.。

16. CO2气体保护焊接低合金钢应采用何种焊丝?为什么?答: 应采用Si,Mn含量较高的焊丝,加强脱氧.因为CO2 是氧化性气体,焊接时易使合金元素烧损,导致气孔。

17. 何谓短段多层焊?适用于哪类钢材的焊接?答:短段多层焊:每道焊缝的长度较短(50--400mm),层间温度高于Ms点的多层焊。

适于焊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

四、问答题1.焊缝中的气孔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气孔易在树枝晶的凹陷处产生?答:熔池凝固时,因溶解度下降,使焊接中因种种原因溶入的气体大量析出,并在枝晶的凹陷处聚集形成气泡,当气泡上浮速度小于熔池结晶速度时,便残留在焊缝中成为气孔。

枝晶的凹陷处最易出现气孔的主要原因是:该处属固液交界处,气体的过饱和度大,易析出大量气体;该处的固体表面有利于气泡形核,易形成气泡;该处液态金属的粘度大,气泡上浮速度小;气泡形成后,凹陷处的枝晶会阻碍气泡上浮。

2.为什么酸性焊条用锰脱氧而碱性焊条用硅、锰、钛联合脱氧?答:根据脱氧反应的平衡关系,减少反应生成物有利于脱氧反应的进行, 酸性焊条中含有大量酸性氧化物SiO2和TiO2可与锰脱氧后的碱性氧化物MnO形成低熔点的复合物,减少生成物的活度,故锰脱氧效果好。

碱性焊条含碱性氧化物多,不利于锰脱氧,而硅脱氧产物SiO2熔点高、粘度大,易在焊缝中成为夹杂,单独脱氧效果不好。

Si、Mn、Ti联合脱氧时,其脱氧产物自身即可形成低熔点的复合物,保证脱氧反应的继续进行,故碱性焊条采用Si、Mn、Ti联合脱氧。

3.为什么高强钢焊接时易在近缝区产生冷裂纹?答:高强钢的碳当量高,淬硬倾向大,因而冷裂倾向大。

又由于焊缝金属的含碳量低,相变温度高,在较高的温度下就会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及珠光体的转变,而此时含碳量较高的近缝区金属仍为奥氏体组织,因氢在铁素体及珠光体中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大,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小,故当焊缝相变时会析出大量氢往仍为奥氏体组织的近缝区扩散聚集,使其成为富氢区,并在随后的相变中,以过饱和状态残留于形成的马氏体组织中,促进了该区的脆化,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便会开裂成为裂纹。

4.焊缝金属中结晶形态的分布规律?为什么?答: 焊缝边缘为平面晶,因该处G大,R较小,成分过冷趋于零。

从焊缝边缘往焊缝中心,G由大变小,R由小变大, 成分过冷由小变大,故结晶形态,由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等轴晶变化。

5.硫对焊接质量的危害?控制措施?为什么碱性渣有利于脱硫?答: 危害:1)导致结晶裂纹.2)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蚀性。

控制:1)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硫量; 2)冶金方法脱硫,如锰脱硫,碱性氧化物脱硫。

根据脱硫反应可知,增加渣中碱性氧化物的含量,减少FeO含量有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

碱性渣中酸性氧化物少,而碱性氧化物多且活度高,加上含有较多的CaF2 可降低熔渣的粘度,故脱硫能力强。

6.结晶裂纹的主要特征?它是如何产生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答: 主要特征: 1) 在固相线附近温度产生; 2) 产生于焊缝金属中; 3) 沿奥氏体晶界开裂; 4) 裂纹表面呈氧化色; 5) 裂纹表面有夹杂物或低熔点共晶成分。

形成: 在焊缝结晶后期,由于低熔共晶富集于晶界形成液态薄膜,削弱了晶粒间的联结, 在焊缝冷却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作用下,开裂成裂纹.控制: 1)冶金方面, 控制有害杂质(S,P,C)含量;改善焊缝凝固组织,如细化晶粒, 使焊缝成为双相组织;适当利用”愈合”作用。

2)工艺因素方面,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及工艺参数;合理设计接头形式;正确安排焊接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