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训练》实验
班级: 100631
学号: 10063112
姓名:林万蔚
(同组人:李力朱汉辉周炎)
专业技能训练
1、实验目的:
通过本综合实验的练习,学生应能综合应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对专业上的某一具体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增强其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2、实验内容:
(1)方案设计
设计铆接的产品,CATIA软件或CAD绘制零件图:1张三维立体图(同组人可一样),1张能完全表达某个零件结构尺寸和制作要求的视图(按机械制图的规定画图和标注,同组每个人不得相同,可选择不同零件画图)。
图均打印,其他内容手写!。
设计铆接的产品(飞机)具有中等复杂程度,具有立体结构。
零件结构设计经指导老师检查同意后方能进行制作。
(2)飞机装配铆接操作实验
本实验要求在飞机装配工艺课程的相关实验之后进行,通过飞机装配工艺课程的授课学习和实验,掌握飞机装配铆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艺,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产品,并做相应的工艺分析。
3、对自己制作的结构件进行质量分析。
我们这组设计制作的是一个小型汽车,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的比较完美的,线条、部件都比较好。
但是,在这个单有铆接的实验中,很多圆滑的地方可能很难制造出来。
4、飞机铆接的特点及发展。
4.1飞机铆接具有以下特点
铆接的连接强度比较稳定可靠,铆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容易掌握和控制,铆接质量检验方法方便,故障比较容易排除,使用工具比较简单、低廉,适用于较复杂的连接。
虽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增大了结构质量,降低了结构强度,容易引起变形等,但到目前为止,铆接仍然是飞机装配中主要的的连接方法。
4.2飞机铆接的发展
现代飞机制造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工艺维修、检查的需要,机械连接不可缺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连接方法。
在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战斗机以及民机生产中,都采用了大量的机械连接。
铆接结构重量轻、成本低、工艺简便,比螺接更具技术优势,因而用得比较普遍。
铆接技术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但近年来在新型飞机研制过程中,为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提高飞机的性能,铆接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4.2.1电磁铆接技术的发展
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电磁铆接(也称应力波)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磁铆接对屈强比高、应变率敏感、强度高、难成形材料的成形具有特殊的功能;能实现理想的干涉配合,延缓构件铆钉孔疲劳裂纹的扩展,显著提高结构
疲劳寿命,对于按照损伤容限准则设计的结构具有显著的节约重量的潜力;洛克希德公司认为对于复合材料结构采用电磁铆接方法是既可避免安装损伤,又能获得干涉配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手提式电磁铆接设备是铆接大直径铆钉的一种有效工具。
美国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解决普通铆接存在的问题率先开始电磁铆接技术的研究。
7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了高压电磁铆接设备,在F-14A飞机上得到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因干涉配合紧固件连接钛合金结构和厚夹层结构铆接所遇到的困难,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进入90年代后,美国为解决高压电磁铆接存在的问题,在电磁成形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多项成果,发明了低电压电磁铆接技术,在90年代初研制成功低压电磁铆接设备。
低电压的采用,使电磁铆接解决了高电压电磁铆接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从而使这一技术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先后在波音747、A330/340、A320等飞机上得到应用,现已有几十个航空工厂购置了Elec-tropotactic公司的低压电磁铆接设备。
低压电磁铆接技术的采用促进了飞机结构的改进,波音公司等已采用这一技术在747飞机上铆接3,8(9.5咖)英寸的7050铆钉以代替以前所用的双件紧固件,减轻了结构重量。
俄罗斯也有了称之为磁脉冲铆接的电磁铆接设备,已应用于伊尔一86飞机的生产。
俄罗斯的产品尽管在铆接时通过脉冲变压器将电源系统的高压转换为低压,但系统仍采用脉冲电容器高压充电,所以属于高压电磁铆接设备。
4.2.2我国电磁铆接技术的研究状况
为解决我国飞机生产中TB2一l、GH2132等难成形材料铆钉铆接的技术难题,西北工业大学从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始研究电磁铆接技术(当时称之为应力波铆接),已研制成功固定式和手提式电磁铆接设备,通过了原航空航天部组织的鉴定,并获部科技进步奖。
从1990年开始,西工大开始研究电磁成形理论,并结合实际对高强度铆钉及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进行了研究。
进入“九五”后,西工大又承担了国防科工委“九五”重点预研项目“电磁铆接技术研究”,在电磁铆接设备的研制和电磁铆接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研制成功中压电磁铆接设备,将用于某型号制造中钛合金铆钉的铆接。
北京卫星制造厂也购置了该设备进行卫星上复合材料承力筒制造中以铆代螺的研究。
为跟踪国外先进水平,解决高压电磁铆接质量、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西工大对低压电磁铆接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已研制成功低压电磁铆接设备。
该设备的电源系统设计为便携式结构,由两个20蚝左右的手提箱组成,可在车问方便移动,工作电压在450V以下。
设备最大存储能量为22kJ,根据铆钉的不同,可选用不同规格的铆枪。
5、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给我的体会甚大。
让我对铆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不论是从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对实际操作的熟练化,对工作要求的规范化,这些方面对我来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让我明白了合作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的,这在以后工作中团队合作时,具有很大的帮助。
给我最大的帮助,还是实训带给我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次十天的实训操作,给了我更多的实际性感观,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会对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帮助。
知识是我更加的充实,能力让我更加充沛。
感谢这次实训带给我的一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