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的浮躁风

论中国的浮躁风

论中国的浮躁风
摘要:列数中国社会上的种种浮躁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发出思考,进而探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追溯到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深层次方面,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

并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怎样才能打压这种不正的浮躁之气。

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浮躁风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文化、教育、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然而,在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下总会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我们看到,人们对娱乐八卦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人们似乎忘了一些思想深刻有内涵的东西,转而追求金钱、利益、享乐。

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展示中国浮躁风的表现、成因以及抵制措施。

一、各种浮躁现象
目前,许多电视台、电视栏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达到利益最大化,挖空心思开办各种节目。

选秀节目就是其中比较红火的栏目之一。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这样一个带动万众心跳的节目,以其节目形式的新颖化——众多普通女孩子通过“海选”最终产生舞台上的新星,评选的民主化——观众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直接投票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很快红及大江南北,也捧红了像李宇春这样的一夜成名的歌手。

此后,不少电视台争相模仿开办这样的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声、快乐女声、花儿朵朵……选秀节目越办越多,也越办越烂。

不少节目在环节设计、评委选择、选手表现、表演内容等方面存在低俗问题,背离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基本原则,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形象,可电视台却在一味的追求利益而不顾节目质量上越走越远。

现在什么电视节目最红?答案当属电视相亲节目。

《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各种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收视率也节节攀升。

不过,这些收视率的飞升并不是由于相亲话题本身,更多的来自于嘉宾们的雷人语录。

相亲节目中走出不少“拜金女”、“炫富男”……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马诺,她的名言是:“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被封为“超级拜金女”的楼姚,一上台便称“除非你多金,否则别理我”。

严肃的相亲逐渐演变成为个人的秀场,“炫富”、“拜金”充斥荧屏,甚至有的电视节目被指嘉宾作假、经历作假,甚至连相亲也是假的。

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真是“无所不至”。

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成名,想要脱颖而出。

可是他们并不具备各种
优异条件,也没有奋斗的精神,想要通过正常渠道很难成名。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网络炒作。

芙蓉姐姐、凤姐、兽兽、小月月……他们都是通过网络炒作而成名。

就拿凤姐来说吧,她言行出位,一次又一次挑战大众的审美底线,遭到众网友的谩骂,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就这样把自己炒红了。

现实社会中,为了出名,有的人可谓采用了各种手段。

隐瞒、欺骗、曲解……社会道德就这样渐渐沦失,浮躁之风越刮越烈。

中国的学术论文抄袭现象也是中国人浮躁的一个方面。

有爆料称,“从2008年10月开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来稿中有31%的稿件存在抄袭现象,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中国学术论文单篇引用率在50个国家中排名第42,我们的科研经费年年递增,论文产出世界第二,但是目前中国科研跟随远远大于创新。

很多所谓的学者并没有真正的沉下心,坐稳冷板凳地研究学术,而一味地模仿、抄袭,取捷近,甚至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为了顺利毕业而凑字数敷衍了事,论文没有一点含金量。

导师、研究生抄袭论文蔚然成风,不应引起国人的思考吗?
浮躁之风不仅吹及个人、网络、电视媒体,还吹及了某些地方政府。

09年8月,河南荥阳出台措施,要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对媒体宣布,要开展“全民慈善”,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

我们不否认荥阳市政府确实想要推广中国的慈善事业,可是却又着实理解错了慈善的本义。

慈善本是自愿行善,可是却被政府打造成为一种强制性行善。

这是政府追求浮躁政绩的结果。

与此类似的还有陕西某地宣称“以发展洗脚业为特色”,打造“洗脚之都”:某地政府耗巨资打造人造月亮,宣称建“不夜城”……就连我国原本赫赫有名的铁道部,也在表面业绩上大做文章,被人们称为“铁嘴部”,为什么?铁道部有五个“第一”:号称速度国际第一;号称安全国际第一;被曝贪官国际第一;责任事故死亡率国际第一;推卸责任国际第一。

由此可知,“7.23”重大事故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了。

为了争所谓的世界第一,世界一流而不顾安全系数造假,能不出现问题吗?
二、浅析浮躁风的成因
观中国之浮躁风,其形成并不是由于社会上某个个人的推波助澜,而是这个社会整体里大多数成员的行为所致。

就像涂尔干的《自杀论》里所描述的那样,社会上一个人的自杀或许是由于其自身原因,但如果是集体自杀,那就很可能是这个社会的原因了。

我国现今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物质逐渐富足的同时,在精神生活方面却日益贫乏。

巨大的竞争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人们往往会在在娱乐方面寻找精神寄托,缓解各种压力,这大概就是出现诸如追星、审“丑”这样的举动的原因之一吧。

物价的飞涨,高居不下的房价,使得很多人成为了“房奴”、“孩奴”,理想
距离现实越来越远。

不少人急功近利,出现急躁的心态,恨不得一下子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所以当电视台搭建了一个可以一展自己的平台,提供了可以一夜成名的机会,无数人趋之若鹜。

在选秀的一片掌声中,不少年轻人的价值观逐渐改变,一夜成名的例子的吸引力太强烈了。

更多人想要自己不奋斗就能成功,于是“拜金”风盛行,女孩子们为了得到一个LV包包,一个Iphone,愿意做出任何出格的事。

金钱至上的思想在不少人心里根深蒂固,虽说现在社会鼓吹所有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可是谁能说一个乞丐可以跟一位亿万富翁在同一张桌子上共进午餐呢?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等级的高低,人们想要“出头”,就选择了削尖了脑袋成为有钱人,当官;当了官的也不罢休,能贪污就贪污,能上位就上位,不管用什么手段,哪怕那老百姓的性命来搏,把自己喂饱了就行。

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悲哀。

全球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浮躁风的形成。

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使得生活中的我们对于一些外国文化未经过滤便兼收并容。

“哈韩族”、“哈日族”的风起,西方文化的涌入,在全球化浪潮里有的人汲取了外国文化的营养,有的人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仅学不到外国文化的精髓,连中国传统文化也被丢弃的一干二净。

就像现在有的年轻人记得圣诞节却记不得元旦,记得西方情人节却记不得七夕,记得愚人节复活节却记不得端午节重阳节,过分地追求外国文化,崇洋媚外,必然会丢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失去这些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三、对于浮躁风,我们应如何遏止
浮躁风根本来源于社会,那么如何遏止这样的不良风气呢?当然还是从完善社会制度、改进国家政策做起。

今年十月下旬广电总局颁布的“限娱令”就是一个很好的打压浮躁风气的政策。

“限娱令”要求各地方卫视从7月起,在17∶00至22∶00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

这样的文件,是对某些为了迎合观众、追求节目刺激性而为节目做虚假宣传,栏目组自编自演的电视台以及一些开展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情感故事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类型的节目的电视台的一个警醒和忠告,也是对拜金、炫富等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压。

不失为一个好的政策。

同时,针对现在网络上大量不良信息的流动,某些人借此来炒作、获取利益,应该有更好的监管政策来制止和约束。

对于每个个人,作为社会上的成员,虽说我们对于某些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我们却不能随波逐流,麻木不仁。

物质不应成为我们的唯一追求,把精力大多用在了追求金钱上,忽视了精神,必然会造成一些困扰而迷失人生的方向。

寻找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信念,走正确、健康的人生道路,沉下心做学问创事业,“当得了苦行僧,坐得住冷板凳”,我们才能抵制得住浮躁风气的蔓延,不让自身陷入到社会的泥淖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