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实的创业故事

真实的创业故事

真实的创业故事
他15岁即出门打工,在工地做过泥瓦匠,下矿井铲过煤,去采石场锤过石头,到养鸭场孵化车间当过工人,直至后来与家具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

因为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赢得了南京商界的认同,更得到了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而立之年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两亩绿豆账”让他发誓走出农村
忙活20多天摘的两亩地的绿豆,只能卖100多块钱,农村艰辛的生活让家境贫寒的王宪朋下定决心外出打工。

豫南商会会长袁学忠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信阳人南下打工,使得信阳民风由保守顾家转变为闯荡天涯。

对于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朋而言,外出打工的动力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苦。

王宪朋出生于信阳县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湖甸乡,在家中排行老五,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受到娇惯,从小就帮家里做农活,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孩子较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有一年秋天,正在上初中的王宪朋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地里摘绿豆。

两亩地的绿豆每天都会有很多成熟的黑荚,他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黑荚摘收,这些黑荚只能早晚间才能摘,如果摘得晚了,黑荚裂开后,绿豆就会掉在地上,摘得早了,绿豆还不成熟。

这项看似轻松,实则无聊而且辛苦的农活,王宪朋忙活了20多天。

等绿豆脱荚装进袋子,王宪朋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能卖多少钱?父亲说,也就是100多块钱。

他听过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农村过这种劳累而艰苦的生活。

这时候,王宪朋的不少邻居和亲戚都南下深圳或者北上郑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一二百元钱。

看到这些,这个懵懂的少年开始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

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王宪朋就辍学在家。

他个子不高,干农活也不在行。

1992年,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和亲戚、老乡一同外出打工。

因为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他并没有太高期待,“哪怕不给家里一分钱,也要把自己照顾好”。

●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到“鸭司令”
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再到养鸭场孵化车间的工人,王宪朋知道了什么叫做“劳其筋骨”。

王宪朋和老乡来到郑州的一家工地,还不到16岁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搅拌水泥,拎混凝土。

因为年纪小,刚开始干这活儿时王宪朋累得龇牙咧嘴,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一丝安慰,毕竟工地的工资比在农村干农活的收入高多了。

干了4个多月,王宪朋和几个老乡听说到新密煤矿挖煤收入高,就离开了工地。

1993
年年初,王宪朋到新密一家煤矿做了一名铲煤工,当时商定的工资是一个月1020元。

每天在井下工作8小时,等从井下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成了“黑人”,鼻子、耳朵里
都是黑乎乎的煤灰,更分不清谁是谁了,出了井,大家得赶快洗澡。

不过,无论洗澡,还
是洗头,他们只用洗衣粉,一是洗衣粉便宜,二是煤灰也只有洗衣粉才能洗干净。

不过,即使如此,王宪朋也觉得比在农村强些,他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元,他干
两三个月就挣回来了。

可是,煤矿主并没有兑现约定的工资,干了六七个月,王宪朋才拿到2000多元,如
果算上已经扣掉的伙食费,每个月只有400多元。

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离开煤矿,王宪朋回到家中,帮忙完成秋收后又和二十几个老乡一起南下深圳。

“当
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进玩具厂当工人,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

”王宪朋说起当时的想法。

不过,到了深圳之后,他发现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

找不到工作的王宪朋只好去找
一位在采石场开车的老乡,在采石场做起了采石工。

“有人点炮炸山,炸开之后,我就拿
着把锤子,把大石头敲碎,然后搬上车。

”王宪朋说,那时候每车石头能挣5块钱。

这是一份危险而且劳动强度很大的苦力活。

王宪朋每天都会受伤,敲石头时崩起的石
块像刀片一样锋利,他的手经常是血淋淋的,新买的手套不到一个小时就磨破了。

“还好,没有伤筋动骨,都是一些皮外伤。

”王宪朋说。

在采石场工作的6个月,是王宪朋感觉最累的一段时间,不过,每个月能挣三四百块钱。

拿到钱时,虽然手背上的血还在往外渗,钻心的疼,不过,王宪朋还是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采石场的工作毕竟太辛苦,当一份养鸭场的工作摆在王宪朋的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
跑到孵化车间当起了工人。

孵化车间里,王宪朋主要负责从鸭蛋中挑出死蛋,同时,在孵化床上为那些即将出世
的“小鸭”翻身。

虽然活儿不重,但是每天要有10多个小时守在车间,死蛋不挑出,遇
到高温就会爆裂,“小鸭”不翻身,可能就会被烤死。

“就是太耗时间了,几乎是封闭式
地待在养鸭场。

”王宪朋说,干了9个月,他几乎没有出过养鸭场的门,这一点让他无法
忍受,于是又决定离开。

●结缘家具行业,埋下创业种子
从进家具厂做杂活到被派往杭州卖场做销售,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对行业的日渐熟悉,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一个在汕头工厂里打工的老乡告诉王宪朋,汕头工厂容易进人,他便离开深圳
奔赴汕头。

当时进的是一家家具厂,刚到的时候,王宪朋的工作就是做杂活,搬木材、打孔,过了一个多月,心灵手巧的他已经能够组装一些简易的家具了。

那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180元,工厂里管吃管住。

王宪朋觉得非常满足,对待工作
也很勤奋、认真。

当时工厂的效益非常好,销售业绩也不错。

老板决定在杭州新开的家具
大卖场中租赁摊位,派一个经理和一个工人负责杭州卖场的运营。

这个工人就是王宪朋,在工厂学习了5个月,他已经能够熟练组装和维修公司所有型
号的家具,老板对他非常器重。

到了杭州之后,王宪朋不但要负责搬运、组装、配送家具,还要为经理洗衣做饭。

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满足,因为他每个月已经能挣800多元了。

杭州卖场的生意非常红火,经理将工作基本上都压给了王宪朋。

尽管辛苦,王宪朋还
是很高兴,因为他开始接触销售、售后等一系列工作,在家具行业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间,家具厂老板有几次突然查访杭州卖场,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家具厂在杭州第二家卖场开业的时候,王宪朋便成了新卖场的销售经理。

王宪
朋在杭州一共待了两年,这两年里,他对家具销售的整个流程熟稔于心,也在心里埋下了
自己创业的种子。

●创业遇挫,坚持+努力+再坚持=成功
首次创业便被物流公司“黑了”,但王宪朋并没有放弃,如今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具
王国”,年纪轻轻便成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1997年6月,老板决定在南京开设一个新的卖场,王宪朋主动请缨,被派到南京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虽然这是一个管理岗位,但勤快的王宪朋还是闲不住,搬运、组装、
配送等啥都干。

不过,1998年年初,汕头总公司的股东之间产生了一些分歧,股东分家,南京公司要被撤掉,总公司决定将王宪朋调回汕头。

不过,王宪朋已经喜欢上了南京,而且觉得刚刚
打开南京市场,应该大有可为。

从在杭州做销售算起,三年时间,王宪朋连工资带提成,已经攒下了十几万元。

这个
信阳小伙难以按捺创业的冲动,于是,他离开了工作数年的汕头总公司,自己在南京的家
具商场找摊位,决定创业。

在一家商场,王宪朋选好摊位,并交了1万多元的租金。

摊位租好之后,他就南下广
东预订市场上热销的家具,然后委托广州的一家物流公司将家具运往南京。

然而,年仅21岁的王宪朋显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当他踌躇满志地等待家具运
抵南京时,那家物流公司的司机却拉着价值12万元的家具神秘消失了。

王宪朋得知这个坏消息后万念俱灰,十几万元如果带回信阳老家,不但能盖座洋楼,
娶个媳妇,还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可是这次打击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王宪朋差点崩溃。

不过,这个要强的信阳小伙还是挺了过来,采取与别人合作经营的方式,再次开始积
累创业的资本。

到了2000年,他靠自己的勤奋、认真以及对南京家具市场的了解,手中
又积攒了十几万元。

这一次,经历过打击的王宪朋非常小心,他租了卖场,成立了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

因为销售业绩不错,2001年,王宪朋又投资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具加工厂,还代理一些其他品牌。

公司成立之后,发展得非常顺利,王宪朋的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公司的业绩每
年翻番,2021年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5000多万元。

凭借着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还得到了南京商界的认同,尤其是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他30岁的时候,便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实的创业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