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一定要做的几件事一、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一位老师讲到:“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教育要先育德,铸造人的灵魂。
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班级活动是学生班级生活的美好回忆。
”德育必须“活”起来,班主任必须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因此,我们要注重班级活动的设计,以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欢乐,感受成功,体验艰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比如,受到社会上“十佳”评选活动的启发,我们可以设计班级活动“评选班级十佳” 。
“班级十佳”不是只依据一个标准,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评选,因为“卓越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争取“十佳”的机会,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班级活动最好系列化,通过精心设计,不仅使教育寓于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中,而且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打下精神的底子” 、“奠定人生的基础”。
按照这一思路,每学期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开展10来次班级活动,形成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序列。
当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的班级活动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今天的许多学生讲究穿戴名牌,追求高消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消费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讨论一下,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防止盲目攀比。
再如,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互帮互助的责任感,有的学生还出现了早恋的苗头。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把“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 定为主题,激发学生建立纯洁友谊的动机,逐步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习惯培养,以活动为载体远比讲大道理、高谈阔论有效得多。
二、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
它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1、班级文化的外显层面——物质文化。
这是班级文化的有形部分,它体现了班级成员的智慧、力量、整体感。
从大量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中我们看到,他们大都在积极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班级环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走进他们所带班级的教室,立刻会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教室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面锦旗、黑板报图文并茂、鲜花翠草点缀在窗台⋯⋯我们班的教室是这样布置的: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的环境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所以,在我的教室里,处处弥漫着求学上进的气息:墙壁上张贴着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别具一格的竞赛台、独出心裁的“宣传栏”、全班公认的形象代言人⋯⋯除了精心布置、美化教室以外,我们还可以借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班级文化的中间层面——制度文化。
这是班级文化的保障体系,更是维护班级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整套具有约束力、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它也叫班级的制度文化。
它主要通过直接的制度约束以及体现在制度中的观念意识、行为准则等产生育人效应的。
但凡优秀班主任在倡导环境育人的同时,都不会忽视制度的育人效应。
在我的班里,除了按照学校规定,从思想、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对全班学生提出总的要求外,还制定了具体的班级学习制度、卫生制度、体育制度和前面提到的“班级十佳”评比制度等,对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
在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将规范行为和自觉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硬件” “软件”同时抓。
“硬件”是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分人,不分事,必须照章执行,不能有半点懈怠,即强制执行;“软件”是指强化执行制度后,使学生有被强制转化为自觉行动。
如放座位这件事,我首先强行要求学生离座时一定把座位放在桌子下面,然后又强令变成他们习惯性的做法。
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像勤俭节约、上学一律穿校服、不吃零食、讲究卫生等。
3、班级文化的内隐层面——精神文化。
主要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等,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是班级文化的深层构成,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内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一起成为育人的载体。
在我所带班级中,“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是全班同学的共同信念,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他们都以自己的班级而自豪和自律。
走进教室,优雅的环境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置身于班级所有的成员中,你会更加体会到一种温馨、满足。
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有话讲给老师听,有事愿意找老师商量;对于老师的教诲愿意接受,低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愿意尽力去达到,同学亲如一家⋯⋯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加之在同一目标激励下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赛,为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
还有,“人人为班级,个个是主人”的民主管理风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教育力和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便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三、重视在合作交流中共创共进首先,要与各学科老师合作:为了凝聚学科老师的合力,发挥群体效应,班主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1)、营造集体舆论,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每位老师。
学生能否认可一个老师,班主任的中介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班主任,尤其在起始年级,应抓紧时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向学生宣传各位学科老师的亮点,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让学生逐步由认可向信任、爱戴发展。
(2)、指导学生行为,让学生对各科老师一视同仁。
在现实中,学生对老师会有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应经常教导学生尊重所有的老师。
可以利用体育比赛、庆典等时机,邀请学科老师参加,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和老师沟通,逐步培养感情;节日期间,应指导学生给学科老师写慰问信、制作赠送小贺卡等。
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就容易互相理解和谅解。
(3)、发动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鼓励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堂课。
教室布置和卫生状况对师生的情绪有调节作用。
干净的黑板,明净的桌凳,清香的盆花,布置协调的墙壁,清爽的教室都能给师生以良好的心情,从而为上好课提供方便。
(4)、推功揽过,和学科老师搞好团结。
当班级工作有了成效,一定不要忘了学科老师的功劳;学生与学科老师有了矛盾,班主任应积极协调解决,有的时候,还要“揽过”,主动把一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自己,做到“任劳任怨” 。
其次,要与家长合作:当学生进取心增强,精神面貌改变时;学生情绪低落时;学生受到外界干扰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看法发生严重分歧时;需要家长解决其他困难时,我们都应该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并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
为了及时和家长沟通信息,我们可以经常不定期地打电话、进行家访(商议补救的措施) 、发喜报、有条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家长进行沟通。
以上都是常识,我们都很重视。
除此之外,我建议大家努力与其他班主任合作。
这点很重要,我深有体会。
记得02年我和张怀星、崔永军、郭** 三位老师接新初四。
由于种种原因,这级学生在初三下半年已经乱得很不象话:打架的、逃课的、上网的、顶撞甚至威胁老师的、异性之间交往过密的比比皆是,简直成了一锅粥。
他们都穿橘红色衣服,上面印着“流星花园”几个字。
一下课,满院子都是晃来晃去的“流星花园” ,很成气候。
老师们都摇头叹息:这级学生没救了!初四重新分班,哪班都有不少问题学生,而且数我运气不好:一个曾因为打架惊动过派出所;一个曾多次勾结社会人员手持砍刀聚众斗殴;另一个名气太大,分班干脆隐去了他的名字。
人家来了之后,我们校长倒也很干脆:啥也别说了,就安在你班得了。
怎么办?四个人合计,各自为战看来是不行的。
当时的级部主任是张怀星老师,他一锤定音:我们只有靠合力!坦白的说,我们四个人的班级管理思路和力度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为了干成事,为了不出事,我们不能各行其是,最好步调一致。
一开学,我们四个班主任同时出现在各自的教室里,同样冷冰冰地宣布:明天谁穿“流星花园”,甭进校门!然后同一时间走出教室,扬长而去,所有同学都呆若木鸡。
第二天早晨我们齐刷刷站在校门口,愣没发现一个“流星花园” !首战告捷,接着规定:早晨7:00 以后到校视为迟到,四个班只抓一个!第二天早晨我们又齐刷刷站在校门口,一个没抓着!接着规定:下午课前30 分钟进教室者一律伏案休息,否则视为违纪,四个班只抓一个!接着规定:四个班里谁先打架,必须自动退学!一直到毕业,我们所有的做法都事先反复讨论,措辞都写在本上,一字不差。
强大的合力产生强大的震慑,这级学生初四一年风平浪静,几乎没出现什么问题。
到了下半年,连早读也不用盯了,四个班主任早早到校打羽毛球!甚至分成快慢班后,两个慢班的秩序一点不差。
坦白的说,这一年我们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所谓的规律,尤其在强势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今天,以上做法更不合适宜,但班主任之间团结合作却显得越来越重要。
原市委书记孙德汉要求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不坏事。
我们当老师,能不能干成事先不说,至少不坏事才好。
四、在细节管理中尽享收获欧洲有一个故事:一匹马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这匹马在奔跑中摔倒;由于这匹马在奔跑中摔倒而使得骑马的将军被摔死;由于将军阵亡,这个兵团打了败仗;由于这场败仗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一座城池的失陷而亡掉了一个国家。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深刻领悟“墨菲定律”,时刻防微杜渐。
“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
细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保障。
也就是说班级管理的效果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注意做点点滴滴的管理,形成重视细节的工作作风。
著名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班级管理,大部分时间,显然都是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
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在我们班里,早晨只要一半学生到校,课代表会立即领大家早读,那琅琅的读书声谁听了谁夸;下午课前30 分钟,值勤同学会提醒大家:开始午休。
不管睡不睡,所有早来的同学都趴在课桌上闭目养神,教室里鸦雀无声。
为了做好这两件小事,我20 年如一日,永远提前至少20分钟到学校。
再比如练字,我要求所有学生大大方方写好字,每天交一张。
早晨到校交,早读老师看,上课作点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愁他们的写字水平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