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版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一、规划背景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
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
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
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发展现状与成绩1、成绩和经验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
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
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
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
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
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
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
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
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
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
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的基础。
旅游节庆活动开发和品牌培育方面探索积累了经验。
“十五”期间,浦东在旅游节庆活动开发和品牌培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成功推出“万人单骑游上海”、“欧美风情缤纷秀”、“音乐嘉年华”、“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金茂国际高楼跳伞”、“国际城市汽车拉力赛”、“环球嘉年华”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和产品,特别是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等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高度认可,在品牌培育方面积累了经验。
2、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90-1995年)。
是为旅游业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旅游接待人次和直接旅游收入两大指标绝对数增长较慢,到95年底,分别为58万人次和1.12亿元人民币。
(2)跳跃发展阶段(1996-2000年)。
旅游业呈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旅游接待指标实现跳跃式增长,其中直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0%,接待游客总数年均增长率为26%,而接待海外过夜游客年均增长率为64%。
2000年,浦东新区旅游直接收入达到21.7亿元,接待游客量达到1085万人次。
(3)快速趋稳阶段(2001年—)。
景区点、宾馆和旅行社供给量和两大指标增长相对趋缓,直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7.7%,接待游客总数年均增长率为7.3%,而接待海外过夜游客年均增长率为21.9%。
区内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与浦西旅游相区别的基本特色与定位,会展商务旅游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3、旅游资源现状本规划将浦东旅游资源分为已直接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和可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的潜在旅游资源两大类共10大系列。
现实旅游资源。
共有7大系列。
包括现代都市景观系列(东方明珠、磁悬浮、金茂大厦以及陆家嘴高层建筑楼宇景观群);都市休闲娱乐系列(世纪公园、滨江大道、世纪大道、中心绿地);现代会展旅游资源(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科普型旅游资源系列(上海科技馆、海洋水族馆、东方地质科普馆等);现代游憩商业系列(正大广场、新上海商业城);都市节庆活动系列(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欧美风情缤纷秀、德国啤酒节);历史人文景观系列(张闻天、黄炎培故居、内史第等)。
潜在旅游资源。
共有3大系列。
包括水域岸线资源(黄浦江、长江沿线、川杨河、张家浜);现代产业旅游资源(金融、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经验和形象性资源(开发开放的成功经验所形成的无形吸引力资源)。
4、主要问题与不足在“借开发开放东风,依托区位、市场和基础设施优势,挖掘整合资源,发展都市旅游产业”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指导下,浦东旅游业高速发展。
十几年的浦东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市场强力驱动和政府指导下的超常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业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有机结合,“旅游业无限资源”理念得到了很好体现,在规划先行、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经验。
同时,浦东旅游业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伴随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中重点突破。
布局不完善,未能形成主要旅游规划区联动局面。
“三区一带”总体布局未形成,特别是华夏—滨海休闲度假区休闲度假功能未形成,“一江三桥”产业旅游未能形成有效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模式。
旅游产品功能相对单一,旅游供给结构不完整,尚未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导致游客消费不足。
浦东旅游景点功能相对单一,缺乏符合现代旅游消费取向的大型参与性、体验性景点和休闲度假产品,特别是缺乏综合性、大尺度旅游景点和产品,不能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
同时,旅游产业链不完整,食、住、行、游、娱、购要素发展不平衡,消费弹性大的娱乐和购物相对较弱,这是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的表现;同时行业供给失调,宾馆业优势明显,收入占三大行业收入超过60%,旅行社规模小,竞争力和招徕性不强。
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高。
部分有特色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有水域岸线资源、金融、现代工业、高科技等产业旅游资源等未得到有效开发和整合,部分景点没有串点成线;同时会展商务活动的游客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性旅游服务设施投入不足。
相对于宾馆、景点等旅游接待设施,浦东一些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具有公益或公共服务性质的旅游设施政府投入不足,包括如旅游问讯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旅游宣传导引设施等基础相对薄弱。
二、趋势分析1、市场增长趋势(1)世界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000年到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将保持年均5-8%速率增长。
2010年,亚太区游客将达1.95亿人次。
(2)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持续攀升。
WTO(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年入境人数1.35—1.45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20亿—750亿美元,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3)近年来上海市旅游市场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从1997年至2004年,旅游总收入由716.1亿元增至1472.11亿元。
2004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达到8505.13万人次,人均在沪消费达到1430元。
2、规划期内旅游产业发展及市场特征变化趋势包括学术界提出的几大旅游时代的来临♦等趋势将对未来旅游业♦休闲时代的来临(除了马不停蹄地游山玩水,人民更需要有滋有味地品尝人生);投融资时代的来临(低投高产的模式受到质疑,旅游地产成为投资热土);探新求异时代(在习惯了传统旅游方式之后,新的旅游发展产生影响,分析如下:◆文化休闲旅游日益占据城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与现代文化产业结合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旅游的战略选择;以吸引游客和形象宣传为目的的大型文化旅游节日庆典和其他主题活动在城市中越来越频繁;除文化性旅游产品之外,城市的休闲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将越来越受到青睐;城市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现代金融业、要素市场等被整合到旅游资源中为旅游业所用。
◆度假旅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流行的类似“赶场”式的线路旅游,度假城市、度假村、度假景区等将会逐渐跃升为旅游消费热点◆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旅游的范围、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自助旅游将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旅游形式;网上预订和销售正被游客和企业广泛接受;而旅游的探新求异性特点,游客对体验性消费的要求逐渐提高也会使旅游(区)点和旅游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常规,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产品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作用,尤其在旅游卫星帐户普及使用、旅游业对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城市将普遍出现旅游发展热;同时旅游继续呈现城市化趋势,城市旅游还以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景观点、文化产品和商业产品为基础组合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将以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来获得综合竞争优势;◆旅游信息化加速。
互联网将成为旅游业相关资料和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
网上营销的优势不断凸现,可能成为目的地和景区点对外推介促销的主要方式;网络预定系统的成熟程度将逐渐成为决定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在这一业态会受到追捧);软旅游时代(不仅需要关注硬件设施建设,跟膏药留意人性化服务与品质);深生态时代(生态旅游不能仅作为促销手段,地球需要更好的环境教育和解说)。
方面,“入世”后,部分国外旅行社、饭店集团携带其强大的网络系统进入,可能对内资旅游企业产生很大冲击。
3、规划期内浦东旅游业强弱势(SWOT)分析(见表一)表一:浦东旅游SWOT分析第三章浦东旅游业的市场分析、定位与流量预测一、客源市场特征与选择根据2004年浦东新区针对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对浦东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位。
1、国际客源市场及定位(1)市场级次:一级市场(市场份额达到或超过5%,稳定性高):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和澳门。
二级市场(市场份额超过2%):新加坡、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三级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特别关注属于前苏联的东欧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