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漫画选择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漫画选择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漫画选择题高考文综政治漫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纵观近几年的各地高考文综试卷,可以看到漫画选择题在政治学科中频频“亮相”。

它以更加突出地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越来越受到高考题组的青睐,也成为文综试卷的热点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考生往往失分较多,如何解答政治漫画选择题提高文综成绩。

下面,就政治漫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或启示。

一、漫画选择题的特点和构成漫画选择题是以漫画为载体设置情景的选择题,具有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灵活性强,全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点。

它以漫画形式对当前社会上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评,或对某些行为加以肯定、表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分辨是非观念的能力,更能有效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猜题押宝。

漫画选择题,一般都由(含漫画中的文字),漫画标题、附注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漫画部分可能是一幅或一组漫画。

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选项中做出选择。

二、漫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漫画选择题除了遵循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技巧外,在读懂漫画和理解题干上还有其特殊性。

首先,懂漫画(包括漫画标题),明确其寓意,对正确解答漫画题起决定性的作用。

漫画选择题中的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而这种讽刺是通过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特别是漫画的标题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更是选择答案的提示语作用,通过漫画中的人物或者事情,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善于把漫画与教材基本理论相联系,多角度联系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因此,在漫画阅读中,我们要把漫画中的事物、漫画的文字联系起来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

把握其中蕴涵的主旨,避免似是而非,充分挖掘所设问题的学科内涵和反映的本质。

反对在阅读漫画时,不去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折射的教材知识,不去联系漫画中的事物、漫画的文字等错误做法。

其次,审题干,是正确选择漫画选择题的落脚点。

漫画选择题往往是限定知识、答案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题肢。

而漫画选择题中的题肢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一种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

这些内容都是来自社会热点、难点信息。

因而,在选择的时候,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在明白题肢的过程中,应将其与题干(材料及指向)要求逐一对照进行取舍。

同时还要看选择给的知识、答案的范围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知识。

最后,审附注。

附注是对漫画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是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是漫画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

附注往往是漫画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选择的方向,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力求答案的完整性。

如果忽略了附注,在选择的时候必然失分。

总之,解答漫画选择题,应统筹考虑,细节执行,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书本知识和漫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漫画选择题的正确性。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木桶理论”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答1—2题:1.右图漫画蕴涵的主要哲理是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B.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C.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受整体的支配和制约2.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3.与右边漫画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成语、俗语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阅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

漫画中的做法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B.忽视了部分间相互联接,破坏了事物的整体功能C.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5.右侧漫画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6.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

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一旦生物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结果会导致各种灾难的发生。

右边的漫画《吃》提示人们A.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B.人类活动遵循的规律是永恒的,必须按规律办事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8.“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

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得去卧佛寺烧香。

”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A.客观性B.绝对性C.多样性D.普遍性9.漫画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右图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是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B.涸泽而渔,杀鸡取卵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下图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表明A.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漫画寓意与下列言论蕴含相同的哲学方法论的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B.循序检渐进C.防微杜渐D.顾此失彼4.下图漫画《三代人撒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5.经历长达13年之久的反复争议和修改之后,众所瞩目的《反垄断法》终于问世。

“十三年磨一剑”所包涵的哲学依据:A.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实质6.左边漫画“国口”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口张大只有长宽各5厘米,但13亿中国人的“国口”面积则高达300万多平方米。

这张“国口”每天却要吞下300万吨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A.重视量的积累,要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B.把握好适度原则,严格控制好人口增长C.从对立中求统一,消除经济与人口的矛盾D.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7.右边的漫画《成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旧事物无法阻挡新事物成长C.新事物是完美无缺的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可以一蹴而就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见右图)。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认为,中国自古就有金玉良缘一说,“金镶玉”相得益彰,“金”张扬,“玉”含蓄,配在一起十分协调。

奥运奖牌的设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D.辩证的否定就是对传统事物的保留2.右图漫画启示我们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D.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3.漫画《不同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B.要把握有利时机,促进事物质变C.应突破规律制约,实现跨越发展5u.k.sD.应坚持全面观点,做到统筹兼顾4.区分下列名人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5. 漫画“教育流水线”违背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 学生要肩负起神圣的时代使命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具有特殊性6.漫画《瞧这一家子》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7.右图漫画《整齐划一》中的主人公 A .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B .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C .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D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8.右图漫画中的病人之所以“不吃这些”,在于没有看到 A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 2.漫画“筛选”告诉我们 A .否定就是创新B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C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 3.阅读图8漫画,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①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坚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割裂 ③承认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④坚持了简单地否定一切 A .①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4.漫画“新乌鸦喝水”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B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C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D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图8这种果子的树还不该锯掉吗?5.漫画中“你竟敢坏了祖上的规矩”的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体现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综述一、题型特点体现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体现类主观题往往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阅读分析与归纳能力。

设问中一般是“体现了什么”和“如何体现”关键词,根据以上两种关键词划分为归纳型和演绎型两类。

归纳型,要求从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表述、归纳出一般原理,是从特殊到一般。

设问中经常用的关键词是“蕴含了”、“体现了”、“反映了”、“包含了”等等。

演绎型,给出一个观点,然后要求回答这个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它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要求。

设问中经常用的关键词是“如何体现”。

二、解题技巧无论以上哪种类型,只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差别,解答题目都可采用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1+1=1”,即从材料中提炼一条信息,找一条对应的观点知识,组织一个答题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