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概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后和预防
概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后和预防
(二)言语训练 1.音量的练习 2.单调练习 3.清晰发音练习
(三)并发症的防治:压疮、便秘 (四)家庭康复治疗 (五)心理治疗
预后:
1.病情进展缓慢,生存期约5~20年,目前无根治方法, 如能得到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发病数年内仍可继续 工作和生活,仅少数迅速致残。
2.用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一般可有效控 制症状4~5年,约5~8年会逐渐药效减退,10~12年出 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康复治疗原则 进行动作、言语、进食以及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晚期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运动治疗 1.松弛训练—肌强直、肢体僵硬 (1)仰卧位下的松弛训练 (2)侧卧位下的松弛训练
注意事项:1)开始时要缓慢,转动时要有节奏; 2)从被动转动到主动转动; 3)从小范围转动到全范围转动; 4)转动时使患者没有牵拉的感觉,而只有松弛的感觉。
请为此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病例二:张某,女,66岁。在其丈夫搀扶下来高血压门诊 就诊。时查:四肢、下颌颤动明显、无力,上肢较重;面 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走路缓慢,慌张步态,神疲乏力, 寐少,饮纳差,二便调,舌红,少津,脉细数。
请为此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The end!
帕金森病的致残率较高,国外报道发病1~5年后,致 残率为25%;5~9年时达66%;10~14年时超过80%。
帕金森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且成为康复领 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按病因分为:
1. 原发性帕金森病:尚不明原因。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继发于脑炎、脑动脉硬化、 药物、锰及一氧化中毒。
2. 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防止挛缩
主动ROM和被动ROM训练,伸髋、屈膝尤其重要。
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牵拉引起肌肉疼痛和损伤; 2)注意骨质疏松的可能,防止造成骨折; 3)关节活动度训练应与躯干、肩及骨盆训练结合起来,
强调整体运动功能模式。
3. 平衡训练—重心转移困难而难以坐直、跪直和站直
概述 康复评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复治疗 康复预后和预防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以静止性震颤、 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
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发现并描 述,故命名为帕金森病。
(1)在坐、站、跪位体位下的前、后、左、右重 心转移练习(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训练)
(2)站立位,双足分开25~30cm,转体练习躯干 和骨盆,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幅度摆动。
(3)进行垫上臀部的前后移动练习和坐-站的转移 训练。
4.姿势矫正练习—屈曲、挛缩—活动伸肌 (1)体操棒练习 (2)PNF法
(1)俯卧位下膝关节屈伸练习 (2)坐位手足交互运动 (3)坐位伸腿击掌训练 (4)上、下肢的反向运动 (5)上肢翻转交叉再复原运动
3.目前认为帕金森病本身不会明显缩短患者的寿命,但 可以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在疾病晚期, 由于肌强直卧床不起,致残率高。
预防:不清楚,该病本身不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死亡的 原因多为肺炎、压疮、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病例一:程某,男,54岁,患帕金森病5年,时查:四肢静 止性震颤,表情淡漠,神疲乏力,运动迟缓,步态异常, 寐少,二便调,饮纳少,舌淡苔腻,脉弦滑。四肢肌力三 级,闭目难立征(+) 。
方法:采用4级3分制,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损害,2 分为中度损害,3分为重度损害;总分评估为把每项累加 分。
结论:1~9分为早期残损,0~18分为中度残损,19~27 分为严重进展阶段。
2. 美国西北大学的帕金森病功能分级法、Webster分级法、 国际统一的帕金森病量表(UPDRS)
3.Yahr分期评定法
3.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又称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出现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
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退化、变性--神经递质多 巴胺减少。
多巴胺是纹状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正常状态下与 乙酰胆碱处于拮抗平衡。当多巴胺减少而乙酰胆碱相 对增多时,过度兴奋的输出,影响到皮质脊髓束、网 状脊髓束、红核发脊髓束等通路,导致骨骼肌和梭形 肌运动的活性普遍增高,其结果是肌强直和运动缓慢 的表现。
慌张步态:启动慢,步幅小,呈小碎步向前,越走 越快,难以立即停止和转弯。
最终丧失行走能力。
五、其他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皮肤油腻、经常便秘、 直立性低血压等。
其中膀胱障碍的问题很常见,病人有类似前列腺 肥大的表现,常见尿频、尿急、尿流不畅等症状。 5%~10%的男性病人有尿失禁。
体位性低血压也是导致患者易跌倒的原因之一,严 重的可导致患者终身卧床不起。
1.讲话慢,语调单调低沉;
2.小字征: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 写越小;
3.口、咽、腭的肌肉活动障碍--咀嚼困难、大量流 涎,严重时吞咽困难;
4.手的精细动作困难,如扣纽扣、穿衣服等;
5.冻结足。
四、姿势反应异常
站立时呈屈曲姿势:头前倾、躯干前屈,上臂内收、 肘屈曲,指关节伸展,拇指和小指轻度对掌,髋、膝 关节微弯曲。
震颤的产生与基底核5-羟色胺降低有关。
二、肌强直
铅管样、齿轮样肌强直 面具脸:缺乏表情,瞬目减少 强直引起主观上的全身僵硬和紧张,这也是帕金病的
常见主诉。 早期:出现明显的笨拙,病人心理上有残疾感; 后期:病人全身肌肉的僵硬成为主要问题。逐渐出现
木僵、甚至植物状态。
肌张力升高--主动运动减少,常呆坐,随意运动减 少,常出现帕金病特有征象:
6. 步行训练
(1)步行足易于离地训练 (2)行走时步幅及步宽控制 (3)设障碍物 (4)上肢摆动和躯干旋转训练 (5)训练步行时手足同时做不同动作 (6)重心移动训练 (7)上下肢协同运动训练 (8)转弯训练
7.呼吸训练
方法:在一安静舒适环境中,宽衣,取舒适姿势, 放松身体各部分,闭双眼。然后开始深而缓慢地用 鼻吸气,用口呼气,注意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呼气 时放松,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上,反复进行操作。
1. 病史询问:起病时间、主要症状、病情发展和治疗情况。
2.身体功能评定: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上肢及手 的功能、平衡与协调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构音 功能、步行能力等的评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认知、心理状况评定
1.韦氏帕金森病评定法
评定内容:将肌强直、姿势、震颤、步态、手的动作、 上肢协调能力、面部表情、语言、生活自理能力等内容的 评定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
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 路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 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 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 和习惯性动作等。
二、流行病学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 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
是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帕金森病病情程度分期评定法。
它根据功能障碍和能力障碍水平来综合评定。其中 I、II级为日常生活能力一期,日常生活无需帮助; III、IV级为日常生活能力二期,日常生活需部分帮助; V级为日常生活能力三期,日常生活需全面帮助。
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障碍、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