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发展史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

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

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

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

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

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

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

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务的发展。

演绎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既定的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导得出结论。

虽然在演绎法下,推导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的正确性,但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演绎法更能够保持理论结构的逻辑统一性和内在严密性,因此,演绎法深得西方会计界的普遍推崇。

由于对演绎法下前提命题的选择不同,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界出现了两种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具体推理思路:一种思路是以会计假设为起点。

逐步推导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即先研究会计假设,以此为起点推导和建立会计原则和准则,并以会计原则和准则来指导会计处理程序。

例如,60年代初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研究部发表的第1号和第3号会计研究文集“会计的基本假设”、“论广泛适用的企业会计原则”就遵循了这种思路;另一种思路是,以会计目标为前提推导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即先确定会计目标,根据会计目标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

例如,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就采用了这种思路。

仔细地审视这两种思路不难发现: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的思路着眼于会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强调会计假设、会计准则等理论范畴;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思路则着眼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理论概念。

两种思路都归属于规范性的演绎法研究范式。

尽管在70年代以前,以会计假设为起点构成会计理论结构的思路颇为盛行,但是在70年代以后,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理论结构的思路却逐渐深入人心,并占居了西方会计学界的主导地位。

究其原因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学科的有力支持。

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行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向会计领域的广泛渗透,使会计领域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为一系列会计理论、会计思想和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为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思路提供了支持;二是会计目标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属性。

这表现在:会计目标具有连接外部环境和会计系统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使外部环境与会计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一方面,外部环境通过会计目标作用于会计系统,另一方面,会计系统又通过会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会计目标具有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够使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是决定会计理论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会计目标,会计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方向。

二、决策有用学派与经管责任学派会计目标理论在西方整个会计理论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西方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理论,或者说构成了西方会计理论的理论基石1.2随着西方会计思想的传播,近代中国政府会计的内容大为扩充,如谢霖的《实用政府会计》一书中就增设了许多新内容。

其中对于政府的会计事务,作者按照其性质将之分为普通公务之会计事务、特种公务之会计事务、公有营业之会计事务、公有事业之会计事务、非常事件之会计事务等。

不难看出近代政府会计研究受到西方会计思想的深刻影响。

同时,学者们还用国际通约的语言对中国传统的会计内容进行了学术规范,在竺家饶著的《会计学ABC》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会计科目的分类,其把西方会计理论中的分类方法称为精密的分类法,用此方法会计科目可分为三大类,资产、负债以及资本主利益,并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未到期资产、递延资产五项,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现代会计学的教、学方法被引人中国。

这一时期会计学著作在说明具体理论时,往往辅以案例来进行解释。

对于如何学习会计学,该时期学者也有论述,如张忠亮和李鸿寿翻译的《会计学原理及实务》一书中就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学习,书中认为在学习时应该根据个人经验去应用书上原理,把书本上所讲的手续和商业情形去比较,把异同点分析清楚,同时实习演题非常重要,在做习题时,要把自己当成是商店里的簿记员。

尽管该时期尚未有专门的会计学方法论的书籍出现,但散见于各类会计书籍中的如何讲授和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也不失为一亮点。

1.3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随着西方会计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引入,一大批受过西方会计理论教育的学者开始翻译和撰写大量的会计学著作,这些著作既有对西方会计思想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对中国传统会计思想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中国会计学界改变了过去会计思想无通约语言的状态,逐渐接受了国际通用的会计范式,使得会计学的传播、教授、应用都更加便捷和规范,初步建立起中国会计学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会计学也成为大学商科的重要课程,本时期的很多会计学著作就是以教科书的面貌出现的,其编写者多为大学老师,典型者如潘序伦、谢霖、杨汝梅等。

会计学著作的大量出版和会计学课程在各高校的相继开设使得会计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2、西方会计思想促进了现代会计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西方会计思想的传播对中国会计实践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会计及企业会计。

政府会计的改革推动了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促进了政府会计中的法制建设。

大多留学人员在归来后主张依法治理国家会计,一方面他们建议参照国外成规建立各项专业法规,另一方面,其更要求把法规执行体现到具体的会计制度制定方面。

以国民政府的《会计法》为例,该法共分十章一百二十七条,对会计制度规定非常详细,其中第三章为会计科目,第四十四条规定各项会计科目的订定应兼用收付实现事项及权责发生事项为对象,而这一规定正是对当时英国现款会计制度和法国应收应付会计制度的综合应用。

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强调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多地强调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财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而不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用性,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不过是为了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使其提供的信息于决策有用。

西方会计思想的传播对国内企业会计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促使工商企业采用新式现代会计方法,改变了记帐方法落后的状况。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曾经一度造成资金浪费和供应紧张状况。

鉴于此,很多工商企业家都主张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如卢作孚认为事业发展的程度是以财务为决定条件的,而工商事业尤其依赖于其财务状况,因此他提出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的管理原则,并将财权集中于总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