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

中国会计发展史浅谈作者:wcnwwww大学,摘要:中国会计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课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六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特点,伴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

关键字: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会计记录方式,会计方法纵观中国经济史,会计发展贯穿其中。

回顾会计的发展,其实就是重温每个时代的变化发展,能让我们在历史中思考领悟,汲取经验。

中国会计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的现代。

一、原始社会会计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社会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生产的东西数量增加,剩余的产品也增加,伴随着原始民主制的逐渐削弱,财产私有制出现,产品互换行为产生,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记数量的行为越发频繁,促进经济计量方法发生变化。

因为原始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原始会计计量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原始会计计量行为一共可分成三个阶段。

产生阶段,原始人类开始由无意识的记录行为发展成可以记录以确认经济活动数量关系。

发展阶段,产生实物计量法,绘画计量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方式,将简单的数据记录在身边物质上,从现在挖出的一些原始陶器等器物痕迹上可以看出这点。

完善阶段,则是逐渐向数字计量阶段转化,计量符号的规范性增强。

二、奴隶社会会计的发展夏后氏父子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国家财政之先河,征收赋税,必然会建立相应的官职进行管理,会计行为必会发展。

虽无具体史料证明,但夏朝为我国政府会计历史起点无需置疑。

商朝出土的甲骨文资料对探索其会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商朝商品交换活动频繁,有贝作为货币,还出现了实物度量衡及度量单位。

同时商代已具备较完备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和数字体系,一到十的数码已形成,并采用了以十为底的进位制。

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产品成果,奉供物品的来往,物品交换等有经济意义的记录,反映出一些支出收入以及经济对象的内容,商代可能存在类似于现代会计账本的经济记录简册。

西周是奴隶制发展的高峰,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并设置了独立考察国家财会的职官系统——司会及所属部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项目体系,还出现了会计考核专职官员——宰夫。

经钟鼎文史料可知,货币以从只有流通手段的只能演化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会计货币计价的作用。

在会计方法方面,一种利用收入支出盈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反映资产的增加减少并进行结算的方法——三柱结算法开始出现和使用。

官厅会计采用了入出记账法,即以“出”“入”为记账符号的方法,民间则盛行单式收付记账法即是以“收”“付”为会计符号的方法。

三、封建社会会计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地主经济得以确定,自由商人阶级得以形成,货币经济有了发展,“会计”的命名确定,在会计方法方面有关会计的各个要素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籍书”之称已经很普遍了。

会计记录也开始从文字式叙述向定式简洁明了的会计记录方式过度,在官厅会计中以“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已基本确定,货币量度有了较多的使用,在财经理论方面,理财家也从不同方面论述并明确了会计在国家理财中的作用。

秦汉时期会计在全国得到统一和迅速发展。

尤其是西汉时期,中式会计发展开始呈现出鲜明特色,会计影响贯穿封建社会整个历史时期。

在财会组织和制度方面,财计机构在秦王朝建制,在西汉得到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有了个较完整的系统。

在会计簿书登记方法方面,继战国之后,秦代进一步破除繁琐的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建立起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的基础,“上计”之制确定了中国东方式会计记录形式的基础。

这个会计计算中“入-出=余”的基本结算公式在秦代得到明确运用,发展到西汉时已形成定式。

“上期结存”这个结算要素有了初步认识,会计簿书设置、会计凭证运用、财务盘点方法有有所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处于分裂,但会计方面,记账制度的创建、运用与初步发展是其主要特征。

由于书写工具向纸张运用方面过度,会计账簿名称及其内在含义有有相应变化。

隋统一了中国,也使中式会计的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

在财计组织方面,在“六部”的基础上,“度支”一部及其所属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库、库部等六大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初步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组织系统。

在财计制度方面,隋朝的记账、户籍、仓储及度量衡制度对会计账簿的分类设置及财物的核算产生了促进作用。

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会计制度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

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宋朝则出现了“会计司”职位。

有了比较严格的财计制度,如计账、户籍、预算、上计、财务保管、出纳、会计报告、审计制度。

在唐宋的会计方法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四柱结算法”得以创立和运用。

会计簿账设置基本结构,分项目编制的会计报告也有了现代会计报告的基本轮廓。

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和著作也在这一时期创作,如《国计簿》《会计录》等。

元代基本承袭汉制,在经济恢复时期,沿用宋朝的财计和会计制度,没什么特别的发展。

在民间,会计应用四柱形式记账和编表,并有了各种特殊账簿名称。

明朝的官厅会计在唐宋的基础上有所进展。

它全盘继承了唐宋财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并在运用中巩固,还发展了一些新的财计制度,使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更加完善,如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法、“四柱结算法”、会计报告编制及简明会计分析法。

经济活动计入双方的复式记账法也得到了出现与发展,出现了“三脚账”和以“进缴存该”为主要记账格式的“龙门账”。

清朝以来,国力日渐衰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开始走向下坡。

虽然统治者宣扬重农抑商,但仍挡不住资本主义萌芽的大趋势,会计制度也出现了新特点。

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制度,由户部组织财政。

在会计上,从凭证、账册到报表则有了不少创新,四柱式广泛应用于会计结算和官吏新旧交接。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外国会计制度与方法也开始产生影响。

洋务运动兴起后,官办企业出现,在外国会计知识传入和归国留学生的影响下,以招商矿务局为代表的官办企业开始改良会计制度和方法。

民间会计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固有的复式簿记“四脚账”。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会计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从光绪开始,清朝的财计组织有所变化。

西式复式记账法传入中国,对以后会计的发展有了很大影响。

1908年大清银行的创立代表借贷记账法运用于中国企事业单位中。

清朝灭亡之后,相继建立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在制度上都依照西方的做法,建立其财会制度。

在财计组织建制方面,北洋政府首次采用“财政部”这一名称,确定由财政部掌管国家财政会计,会计司成为财政部重要主管部门。

在会计法制方面,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计法》和《审计法》,是中国会计法制化的开始。

北洋政府时期拟定的普通官厅用簿记,统一了会计科目、内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的格式以及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使中国近代会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在会计方法上,改良簿记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会计师事业和会计学术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支从事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基本队伍。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为适应革命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战争的需要,在人民政府和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相应的会计工作,对革命的胜利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促进作用。

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会计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历经两次战争,国家的财政经济十分困难,国家落后,人们生活贫困。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统一财经的方针,并在前苏联的影响下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参照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建立起了高度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并设立了会计制度处,具体负责统一会计制度的建设工作。

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规范会计管理体制的会计行政法规,初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会计模式。

这一时期,会计理论主要是批判旧中国和西方的会计政策,并对一些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计教育方面也初步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的会计学科,培养了一批熟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和各行业会计核算操作方式的会计人才。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国家动荡,经济停滞不前,会计事业发展也陷入低潮。

六、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也推动会计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

为适应经济方面改革开放的需要,企业会计工作和预算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改革。

为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国家在这一时期加强了会计的法制建设。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方面的法律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一些行业会计制度,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变预算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改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会计法制建设,先后两次对《会计法》进行修订,使之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这部法规来规范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为配合政府转变职能,会计管理方面的体制也得到了完善。

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外国投资的增加,注册会计师事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也随计算机技术的引进而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会计也逐步迈向国际化发展方向,先后加入了多个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会计团体,并逐步对外开放会计市场。

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一些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借鉴了许多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等热点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建立并完善了新型会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会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大学增加了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也形成了较完善的会计教育体系。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会计事业也在逐步完善。

虽然现如今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会计立法和会计程序上都有所欠缺,但是相信时代的发展会给我们答案,我们的会计事业会蓬勃发展,与国际接轨,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1】王建忠等,《会计发展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陈信元金楠,《新中国会计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 Development In ChinaName:Chunni Wa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ABSTRASC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development is long, can be dated by the end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 going through the slave society, the feudal society, sen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the new China founding perior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r. As each perior has it’s own quality, along with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ic,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is perfecting. Key words:social productivity, socio-economic system, methord of accounting records, accounting methor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