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赞美母亲的美文

赞美母亲的美文

赞美母亲的美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关于赞美母亲的美文1:最美母亲作者:蕊朵朵母亲是一个朴实而勤劳的人,穿着朴素,忙起农活来甚至有点不修边幅,在城里长大的三岁的儿子不懂事,经常好奇地问她:“奶奶,你是捡垃圾的吗?”旁边的人听了哭笑不得。

在宝宝的心中,只有那些整天在垃圾桶边晃悠的人才会穿那么旧,还沾满泥土的衣服,他哪里知道,他敬爱的奶奶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整天在田间地头忙活,回到家还要煮饭喂猪做家务,哪有什么时间去梳妆打扮呢。

母亲是家里最苦最勤劳的人。

从我记事开始,很少看到母亲坐下来清闲一下,没见她睡过一次午觉,特别在我读大学的那几年,为了支付两个女儿那些昂贵的学杂费,她更是和父亲一起,起早贪黑的苦,有时病了也舍不得闲一闲。

弱小的身子经常支撑起比她重几倍的垛子,那时山地太远,家里牲口不够驮,又没钱添置,只能用黄牛来抵替驮垛子,幸好黄牛很通人性,每到母亲抬垛子的时候,它总是双脚跪地,方便母亲能够得着。

奶奶经常说:“你看看你妈力气比男人还大呢,多少比她高比她强壮的人都无法端起那么重的垛子,她太苦了,你们以后要好好孝顺她呀。

”后来我和妹妹都工作了,母亲还是没闲下来,帮我们带娃娃的同时还要一直忙碌着。

有时候家里请客吃饭,她一天都是忙出忙进,几乎没时间跟客人打声招呼,很多次朋友吃完饭都不知道谁是我们家的女主人,后来知道了,发出感叹:“你妈可真是最精干最勤劳的女人了!”母亲是真正的君子。

她爱唠叨,但人后从来不说别人坏话。

母亲的话很多、很碎,她爱开玩笑,说话也不会拐弯,所以经常得罪人。

但是在背后从来不说是非,不搞小动作,不煽风点火,跟邻里关系特别好,从来不会有跟这个妯娌姑嫂不说话,又跟那个侄媳妇吵架等类的事情。

母亲从来不贪小便宜,她说吃亏是福,但别让别人吃了亏。

记得小时候在那种露天电影场子里,母亲带了一篮子梨去卖,有个人付了钱拿起梨就看电影去了,连钱也没找补,母亲最后硬是找遍电影场把钱补给了人家。

像这类的事情多了去了,母亲总是亲力亲为,用她的行动教我们做人。

母亲有君子之德,所以在我心中,她是真君子。

母亲有比男人宽广的胸怀。

人世间有太多的仇恨,太多的是非,太多的不公,有人在仇恨中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

母亲不同,面对别人对她的误解,在她背后说三道四,她也不生气,我们为她叫屈,为她不平,她还反过来劝解我们:“别人想说什么我们怎么管得住,自己坐得正就行,怕什么!”有很多人很多事伤了父母的心,父亲伤心难过睡不着吃不下,母亲反倒很想得开,找到时机就劝他,后来父亲硬是被她说通了,不再计较太多。

因为母亲宽广的胸怀,她从来就没有仇人,只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还有来自亲戚朋友的尊重与信任。

母亲的爱最无私最伟大。

如果说天下的母爱都是伟大而无私的,我母亲也不例外。

但她对老人,对亲戚朋友,甚至对那些弱势群体的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母亲是善良的,她总为别人着想,爷爷奶奶在世那几年,总夸她:“心最好了,刀子嘴豆腐心!”在外人面前,奶奶总是念叨母亲的好:“比亲闺女还亲呐,就像对自己的亲身父母一样,孝顺呀!”那几年家里困难,吃顿肉都困难,母亲常把舍不得吃的鸡蛋、肉食留给爷爷奶奶,自己吃南瓜白菜,爷爷牙齿掉了,又想吃花生米,母亲就把花生冲碎让爷爷吃。

对家人如此,对外人也特别地好,有谁痛了病了总不忘问候一下,有好吃的好喝的总不忘那些年老独自生活的亲戚朋友。

母亲心地善良,特别爱留眼泪,电视看到动情处总会为那些虚构的人物故事哭一阵子,看到街上乞讨的总不忘了丢上几文钱。

母亲的爱平凡而伟大,她不求回报,只求能为别人尽上一点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将近花甲之年的母亲,总是为这个家庭无悔付出,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到现在,一辈子都在为老人,为子女,甚至为孙辈默默奉献着。

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母亲,在众多的白族妇女当中,她是平凡的一份子,在我心中,她永远是天下间最美的人。

关于赞美母亲的美文2:母亲的那些事作者:书海帆影----记过往的匆匆岁月母亲,历来是文人墨客写不完的诗,是每个歌手唱不完的歌,是每个作曲家普不尽的曲。

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你就是下一个歌颂者,但是,你不会是最后一个。

今天,我也庆幸自己成为万千歌颂者中的一个,以不同的方式,回忆我母亲的那些过往匆匆。

错过了5月10号的那天,我还在想着母亲过往的点滴;由此,也就错过了给母亲打一通电话,道一句:“辛苦了,妈。

”仍记得那个晚上,身在福州的老弟先打电话问我:妈睡了没?他以为我在家,我说:我在学校,妈现在应该还没睡吧。

然后,他说了句:那我打个电话回去,挂掉了手机。

耳边手机的嘟嘟声仍在作响,脑子里闪过的却是母亲和往事。

就这样,一直沉浸在回忆中,当12点的钟声敲响之际,我知道我漏掉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其实,不是刻意的错过。

相反,有时候,我宁愿选择文字记录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这大概与我少言,话不多有关系吧。

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我的母亲了,错过5月10号的我,不想再错过今天----5月20号。

或许今天,空间、网络上充斥着浪漫的表白,各种罗曼蒂克,各种法式浪漫,但是,我觉得,“520” 我爱你。

这句话的对象又何止情人女友一种呢,恰恰觉得“母亲,我爱你”。

这句话放在今天也不为过。

母亲今年已是不惑之年,也确实,母亲没有什么困惑的,唯一放心不下的应该就是我们仨兄妹了吧,古人有言: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何况一个女儿还远在祖国北方的大连呢。

关于母亲题材的电视剧有很多种;但是如果,有哪个导演还想拍以母亲为主题的电视剧的话,我想,我一定要把我母亲的故事推荐给他。

我外婆有8个孩子,前面5个是女孩,后面3个是男孩,母亲是第二个出生的,即使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可是,母亲仍然要帮着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

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外公也不例外,母亲和我几个阿姨全部都没读书,我最小的阿姨还算幸运,读完了小学。

母亲则只是上过一俩年学,按现在说法就是纯粹的一个文盲。

现如今,每当母亲他们几个姐妹凑在一起聊天时,母亲都会说她当年虽然只上过几年学,不过字写得可好看哩。

只是辍学后,没再练,也就生疏了,现在完完全全一个标准文盲呀。

是啊,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典型的农村妇女劳动形象。

有时,我就在想:母亲当年书要是读上去了,怎么着最低也是一人民教师啊。

不过,可能就不会遇见我爸,那样的话也就没有我们三了......谁能想到一个文盲母亲可以在城里生活,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话与人沟通;谁能想到一个文盲母亲可以熟记早餐的各种品名和价位;谁又能体会到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母亲从小记忆力就好,算术更没的说。

外公家以前就是开店铺做生意的,这些优良基因怎么着母亲都或多或少占点吧。

后来,母亲把这点基因传给了我弟还有我,我弟数学拿过满分,我对数学历来不感冒,这都得益于我的母亲。

爸把我们从乡下带到城里,那时候爸看出了乡下教育落后,希望我们有个好的未来,便毅然决定带我们来城里念书。

刚到城里的我们,各种的不适应。

爸,还没等我们适应过来便出国了,留下了母亲还有我们三。

这就促使母亲必须要以最快的时间融入这个新环境,这样才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照顾好我们三个小崽子。

是的,母亲做到了!母亲身上独有的一股亲和力加上能说会道,会聊天又热情。

因此,不出一个月就跟邻里街坊都熟了。

有些热心的街坊还时常送些从乡下带的蔬菜,买东西的时候也不忘喊一下我母亲。

有时候,放学回家看到隔壁邻居三五个跟母亲坐一块剥着洋葱,聊着天。

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拍肩搭背的样子至今映像深刻,我真的很佩服当时母亲是怎么做到的。

就这样,母亲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早龙早餐。

这份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不难,还很轻松。

具体说就是只要上一个早上的班,每天清晨推着餐车到达指定位置卖到10点半左右回来结账就可以了。

可是,对于母亲来说就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首先,你得解决认字问题,那些商品都是有名字,有分类的,不要求你会写,最起码你也要看懂吧。

其次,普通话沟通问题,那些来买早餐的,不是左邻右舍个个都以土话聊天,他们是城里的上班族,讲的基本是普通话。

所以,你得听懂,然后,才能知道他想要什么。

当时,我们三个还在念小学,就笑着对母亲说:妈,你大字不识几个,普通话又不会,这工作行吗?没想到,母亲报以微笑的回答:试试呗。

(方言说的) 之后,母亲每次下班回来,都把菜单表,品名单带回来等我们三个放学一回家,吃完饭后就催着我们赶紧教她认字。

看着母亲的那股认真劲我们三个也都不敢调皮了,认认真真的教,我们就专教常用的几种,什么菜包、肉包、卷心包等。

现在想想,如果以后真当了老师,我的第一个学生应该是我母亲吧。

到了城里来念书,我们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看到了不一样的教学设备,体会到了城里老师不一样的授课方式。

不过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城里每次考完试,试卷都要拿回来家长签名再上交。

在国外的爸是指望不上了,母亲又不会。

怎么办?于是,我们兄妹三个又开始想一个法子----教母亲写自己的名字。

母亲一听我们要教她写名字,也是乐的呀,耐心听,拼命的临摹,仿写,每天都练它个好几回呢,母亲之所以这么努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实就是学校每年都会办的家长会,有到的家长都要签名字的。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跟我母亲说起要开家长会了,母亲的表情顿时阴沉下来,“哈~又要开家长会啊,你到时候跟妈一起去,替妈签字”。

然后,又瞥向我问道:你们老师会说本地话吗?我听后,耸耸肩,表示不知道。

我这才第一场,下面还有我弟,我妹的呢,几乎每场都这样,我们陪着母亲坐一块,替母亲签字,用方言把老师说过的话复述给母亲听。

还记得有一年,一个老师特地问我:“正峰,每个学生都不肯陪家长来开家长会,就你例外啊”。

我把母亲不识字的情况说完后,老师才“啊,的一声,原来是这样的”。

然后一句:真看不出来呀,对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理解和尊重。

就这样,母亲从歪歪扭扭的描摹到现在能够端端正正的书写,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付出也有回报。

是的,母亲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虽然,乍一看,有种怪怪的感觉,字的线条偶尔还会抖,但是,母亲现在可以大方的在我们的试卷上,在家长会的签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了。

弟弟有时会看着母亲签在自己试卷上的名字,然后调皮的说:妈,这么端正,老师会说是本人签的。

妈听完后,用她标准的女高音说了句:老师问就说你妈我不识字。

弟弟应了一声哦,灰溜溜上学去了。

时光匆匆,没察觉到来城里已经快一年了。

母亲在这一年中,不断的听别人用普通话聊天交流,不断的学习普通话,不断的尝试着与人交流,从最开始回答顾客一些简单的问题,到后来能主动问候一些老顾客:李大爷,这么早起来买菜呀,今天是不是还那两样啊,菜包跟豆浆,豆浆不要甜的是吧......母亲每次有突破,都会开心回来跟我们三个说,并且还把当时的场景重现一遍呢,完了问我们这样回答对么?我们三个相视而笑,齐应一声: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