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19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

18--19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


探究活动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实测记录表
地点
不同植被
项目
裸 地 草坪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39℃ 35℃ 76%
35℃ 33℃ 87%
灌木丛
32℃ 31℃ 93%
观察该曲线图,我们发现了什么?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
1.为什么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位置不同?
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 接近叶片的部位。而裸地则不需要。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 3.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
昼伏夜出
2)温度
大雁南飞
蛇要冬眠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江水暖鸭先知
3)风力 风力
蒲公英散播种子
4)土壤条件差异使牵牛花呈现不同的色彩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注意:
1、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 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水分
沙漠、
草原、
森林
2、决定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
C.某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
D.蚯蚓可使土壤疏松,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4.在冬天蛇要冬眠,杨树要落叶,而松树仍然郁
郁葱葱,这些现象都体现了( )
B
A.生物逃避敌害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5.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
C 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照射 ,这种现象可说明( )
海葵与寄居蟹
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海葵与小丑鱼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竞争
注意: 同种生物争夺-----斗争 不同种生物争夺----竞争
牛和羊争夺水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思考:“大鱼吃小鱼”体 现了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寄生
菟 丝 子

温度
非生物因素
3、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
夏天苔原上的雷鸟
冬天雪地上的雷鸟
冬天雷鸟如常换毛但降雪延迟
二、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被称为植物界拓荒 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 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 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 岩石,使岩石变为土壤, 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 创造条件。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蚯蚓的排出物还能 增加土壤肥力。
条件 ①温暖干燥
②低温潮湿
方法
实验 结果
放在烘烤箱中烘 烤2分钟,晾凉后 盖上盖子,在室 温下放4至5天
加盖后放在冰 箱保鲜室内, 放放4至5天
①温暖干燥
没有长霉
没有长霉
③温暖潮湿
加盖后不作任 何处理,在室 温下放4至5天
长很多霉
结论:
对照实验:③对照组, ①实验组
21、、比比较较②①③和和温③③:暖: 潮说说明湿明适适宜宜的的温湿度度有有利利于②于霉霉低菌菌温的的生潮生长长湿。。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3)举例:
归纳
1、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
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有 利于保护自己躲避敌 害或捕获猎物

绿色肥厚,储 存大量的水,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且代替叶进行 光合作用。

非常发达,吸 收深处水分。
骆驼能够适应干旱沙漠 环境,可以在没有水的
D 4.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青蛙 ②蚯蚓 ③黏虫 ④蛇 ⑤甘薯 ⑥猫头鹰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5.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C.水分、土壤
D B.空气、温度
D.花粉、病毒
6、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活;两
C 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后,其中一种全部死亡,另一
实验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2、非生物因素
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1)光 花儿在不同季节开放------日照长短








不植物生活环境不同------光照强度
水杉——阳生植物 鱼的颜色---阳光
人参——阴生植物
光影响动物生活习性 如:---朝蝇暮蚊
生物适应环境, 也能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鱼生活在水中 (背色深、腹色浅)
这说明了环 境影响生物 的生存。

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吸 收深处水分。

大树底下好乘凉
长期乱砍滥伐 后的黄土高原
这说明生物 影响了环境。
C.某种生物生活的地理位置
D.生存地点及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3.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D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4."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
异的生态因素是( )
B
A.温度和水分
知识回顾:
1.生物多样性包括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_ 、
_遗__传__多__样__性__
、_生__态__系__统__多__样__性_。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__物__圈_____, 它又可以
分为_陆__地_____._湿__地____._海__洋__生__态__系__统__ 三大类.
讨论: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使面包接触空气中的霉菌孢子。
2、霉菌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里? 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
3、说出表格中的条件差异?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的异同可知: 实验中“温暖—低温”形成了对照,设置的
变量只有“温度”。 “干燥—潮湿”形成了对 照,设置的变量只有“湿度”。
3、判断
1)人体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出汗,呼气
和排尿而排出体外
(√)
2)“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
( √)
3)“生生不息”,这说明生物都能通过繁殖延续
自己的生命。
( √)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B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B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
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6.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
A 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D.温度 C.气体 D.盐度 7、澳洲考拉,又称树袋熊,白天休息,晚间出来觅食。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蝗虫啃食庄稼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草原鼠害
沙尘暴给人类 带来的危害
滥伐森林植被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 时对环境也产生了影响, 其中有有利的一方面, 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对环境都有降低 温度 和增大 湿度 的作用。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C 2、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植物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大气能影响植物的生存
3、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草原上的动物往往奔跑速度很快
A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随海拔高度变化植被分布不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
4、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阳光
3、生物因素 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种内关系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群蚂

梅蚁

鹿
争夺配偶
争夺食物
有利于生存 有利于逃避敌害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2)种间关系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互利(互利共生)
种正常,此现象属于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就会死亡,对此最
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D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测量不同植被生活环境 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情境导入
为什么冬天有的树落叶 有的树不落叶?
一、生物适应环境
1、拟态:
1)概念: 某些生物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3)举例:
兰花螳螂
竹节虫 枯叶蝶
尺蠖
2、保护色: 1)概念: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 2)意义: 保护自己躲避敌害;或易捕食
3)举例:
青 蛙
变 色 龙
雷 鸟
飞 蛾
3、警戒色。
1)概念: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 彩或斑纹,使捕食者产生警惕
裸地。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4、.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