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内容素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内容素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2)用画“√”的方法记录;(3)用画“”的方法记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2.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平均分的含义。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想这个数可以被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1)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把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4.除法算式的读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

温馨提示:不能把“除以”读成“除”。

5.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6.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温馨提示:(1)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其中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算式的乘数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2)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

8.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解决平均分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成几份,二是要让每份都同样多。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弄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3.“÷”读作“除以”,不能读作“除”。

4.在解答平均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谁是被分的数(被除数),谁是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按什么样的数量分(除数)。

5.在整数范围内,商不能比被除数大。

6.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清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重点)。

2.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难点)。

3.除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重点)。

4.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难点)。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

6.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难点)。

7.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

8.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平均分。

2.除法。

3.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图形,如果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3.剪轴对称图形。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4.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的现象就是平移5.通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图形的特点。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

温馨提示:判断平移时,首先看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再看移动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

6.旋转。

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温馨提示: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改变了。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分别从不同的位置对折,只要有一种情况完全重合,就可判断其为轴对称图形。

3.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行驶是平移现象,而汽车车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4.物体在做旋转运动时,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重点)。

2.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

3.会区分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能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重点)。

4.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认识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口诀求商的方法。

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提取数学信息,找到已知条件,明确问题,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

3.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做到:一想、二提、三解答。

一想:就是通过读题,认真思考题目告诉了什么;二提:通过联想运算的意义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三解答:就是正确列式解答。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乘法口诀既可以计算对应的乘法算式,也可以计算对应的除法算式。

2.在9的乘法口诀中,有一些积比较相近(如“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用口诀求商时要注意。

3.在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时,不要将除法算式替换成口诀中的算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重点)。

2.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难点)。

3.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4.能根据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计算带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在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同时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或除)法。

而且要把第一步不计算的部分直接落下来。

2.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在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想好解题步骤,确定所求问题需要几步来完成。

5.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

2.乘(除)加、乘(除)减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

3.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

4.能正确使用小括号(难点)。

5.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重点)。

6.找出两步计算问题的“中间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3.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4.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列竖式除法时一定要按照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里面和外面),接着再写商,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最后写余数。

温馨提示:在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5.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6.解决租船问题。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答案。

7.解决周期问题。

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应写在除数个位的上面。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时,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4.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5.在解决“购物”“制作”等有余数的问题时,余下的已经不够再“买”或“做”一个,所以商不要加1。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重点)。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书写(难点)。

3.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4.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4.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计数单位“千”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

2.读数。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的0读作“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

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4.数的组成。

一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各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5.计数单位“万”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

6.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相同。

7.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9.近似数。

与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就称之为近似数。

10.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方法一:先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方法二: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11.估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