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特点(总结)(5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第1篇: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国学生联盟网讯: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不仅仅生理上发生着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与一般青年的相似性,又有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性。
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资料。
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进取适应社会生活。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进入形式思维阶段,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而是继续向更高一层──辩证思维水平发展。
第一,大学生认知结构日益复杂,形式思维本事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主要经过概念同化来获得概念,从而大大提高了概念获得的精确性和速度,为很多扩充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确定也引入思考过程,并把它当做重要的标准。
第三,部分大学生已到达辩证逻辑思维水平。
辩证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取决于自我调节本事和目的感的发展。
自我调节本事是指个体把现有的心理结构更系统地运用于新知识体系和新的环境,而目的感是指把生活价值、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方向有机联系起来。
这就是说,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转向对现实计划的思考,并使具有创见的洞察力与内心控制力和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
2.自我意识开始成熟,意志力增强大学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逐步成熟,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
第一,独立意识增强。
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期望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向周围人表现自我的主张和本事,不喜欢旁人的过多干预。
第二,自我认识和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
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参照系和社会比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更深入和丰富的自我探索与发现,在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第三,自我体验丰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
涉及“我”和与“我”相关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轩然大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进取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蓬勃向上,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低沉、抑郁。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调控的自觉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强,能有意识地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施控制。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情绪丰富多彩,交往需求强烈风华正茂的大学阶段常常也是人生情绪体验最为丰富的时期。
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大,起伏不定,情绪转换十分明显,热情激动、抑郁悲观、沉着冷静、躁动不安等情绪交替出现。
他们为学习、生活、感情的成功而欢乐,为考试的失败、生活的挫折而忧愁苦恼,为真理和友情奋不顾身,为丑陋和阴暗而义愤填膺。
在他们身上自尊与自卑能够并存,闭锁与开放可能共存,强烈粗犷与温柔细腻能够同在。
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情感体验的深刻与其生理与性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性需要的发展以及面临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密切相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是经过一系列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
走出家门,过着团体生活的大学生十分渴望真挚的友谊,渴望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经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环境的突出需要。
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也使很多大学生开始探索感情,与异性的深入交往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经验。
4.人格趋向成熟和完善,职业自我意识逐步确立人格是具有必须倾向性的心理品质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他们认识水平不断深入,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渐趋稳定,情感由丰富激荡走向稳定,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冲突走向统一,意志品质逐步构成。
人格的成熟与完善,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核心和驱动作用。
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对未来职业的知识准备,大学毕业生直接面临职业选择。
大学期间,经过专业课的学习、实习、与教师的讨论,很多大学生慢慢认识了自我的职业兴趣,了解了自身的长处,逐步确立起职业自我意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第2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思想上进,政治上进取要求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对我们的国家大事和政府决定持认同态度,在入党问题上也表现出十分高昂的热情。
(一)竞争意识强,心理承受本事差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当代大学生经历了父母的下岗、房价的飙升、物价的升高、千军万马过钢丝绳的高考、大学生毕业从国家分配到自主就业,这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了他们只能靠自我,仅有不断的增强自我的本事,不断的提高自我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以后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与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师哥师姐们相比,他们更年轻也更敢拼。
他们进取参加学校的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打工,寒暑假争取到大公司实习的名额,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争取奖学金……他们充满活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这代人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可是,由于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年幼的时候在家庭都受到了皇帝公主般的待遇,他们在心理上也更为敏感、脆弱、害怕失败,有时受到了一点挫折就回一蹶不振,更有甚者竟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例如近些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价值取向自我化,社会职责感弱与父辈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多是九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他们成长于国社会的巨大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市场经济已经相对成熟,使人们的个体意识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意识逐渐增强。
所以,与这个时代相一致,这一代90后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也更强,相较于80后大学生的迷茫和梦想、情怀化,他们则对自我的发展具有更加清醒的意识,他们思维清晰,明白自我的追求,热衷于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崇尚对自身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实现,他们毫不避讳自我对于金钱的渴望、对成功的热切,他们相信并实践着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的格言,他们经过各种方式赚钱,网络上充斥着90后大学生创业、炒股等新闻,你能够看到他们善于并敢于打破传统,冲破教条,突破常规,崇尚自我,这都是他们所值得肯定,可是,在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甚至是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一部分会首先选择自我,选择个人利益之上,虽然并不能够以偏概全的说明他们的全部,可是至少说明了在某些时候,他们缺乏社会职责感,他们不能或者是想不到要研究社会的利益,站在社会的角度看待问题。
(三)知识面广,纵深思辨本事差由于当前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当代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变得异常的方便,所以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他们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包罗万象,无所不知,而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又是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龄段,他们渴求了解这个世界,而互联网的丰富和发达又给他们供给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在网上上课,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参与培训,在网上休闲,在网上订餐,在网上游戏,似乎互联网解决了他们的一切。
可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互联网在带给他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知识和信息如同爆炸一般,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并没有足够成熟的辨别本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经常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十分片面化,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们在上头能够随意的发表看法,也被别人的看法所影响,缺乏健全思辨本事,容易误入岐途。
另外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包罗万象,网上各种信息异常发达,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的时候,直接到网上寻找答案,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自我思考的本事,缺乏创造力,结果大家千篇一律。
(四)道德观念强,践行本事弱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一方面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相较之从前的几代大学生都表现出了进取和正确的一面,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能够在基础礼貌和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教养,他们很少在景区或者公共场所丢弃垃圾或者乱涂乱画,在感情和感情的问题上头他们崇尚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拥护自由恋爱,感情至上,可是另外一面,他们的离婚率又很高,认为在婚姻也应当是感情至上的,缺乏经营婚姻的态度和职责感;他们在思想上拥护党和国家,可是实际上他们又受到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可是在遇到损害自身利益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又通常会选择“损人利己”等等,这种互相矛盾的道德观念事实上表现出了他们在观念上的强化,而在践行本事上的缺乏。
古语说知易行难,要能够知行合一,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团体意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口号上头,在实际行为缺表现出来自我的道德本事薄弱和自控本事差等特点。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第3篇:论当前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政治态度大多数大学生政治上进取上进,可是,功利色彩较为浓重。
另外,当代大学生在传统社会政治活动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可是却很关注南海、台独、藏独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梦想信念当代大学生遇事有自我独到的见解,职责感强,对于家庭和社会能承担自我应承担的职责。
可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对于权威或教师的话往往有着自我不一样的意见。
(三)道德观念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我的行为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
其道德行为滞后于进取向上的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
(四)行为方式当代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特立独行;喜欢奇装异服、追逐时尚;喜欢展示才华、耍酷装帅:喜欢用与众不一样的方式博取社会的关注。
加之,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观念与团体主义精神。
(五)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亲情观相对淡溥,甚至显得有些孤僻。
所以当一些内向的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时就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因素(一)社会因素随着网络资源和信息的丰富,有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的构成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此刻部分大学生逐渐崇尚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渐渐淡化了精神领域的追求。
价值的多元化,也使部分大学生梦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
(二)学校因素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任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仍然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为主,主要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有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