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3.重点:纸带的分析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原理::∆S=aT22.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根据测出的S1、S2、S3…….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a=(a1+a2+a3)/3=(S4+S5+S6— S1—S2—S3)/9T2即时速度:(同上)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原理: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mg=(M+m)a小车:T=Ma=M m mg 1当m 《M 时, 即小车的合外力近似为砂和砂桶的重力mg 。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天平、砂和砂桶、小车、若干砝码。

3.实验条件:a . 平衡摩擦力: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不受牵引力时,小车刚好沿斜轨匀速下滑。

本实验全过程不必再平衡摩擦力。

b . 只有小车和码砝的质量之和(M )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时,小车的合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mg.4.主要测量量:小车的质量(包括砝码)M砂和砂桶的总持量m.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S 1、S 2、S 35.数据处理:逐差法求加速度:(同上)6.实验结果分析:图线法:M 一定时,a —F 图线;F 一定时,a —M1图线。

本实验画出的图线可能有四种情况:7.易错点: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取下砂和砂桶 ,使细线不受拉力。

b .实验前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c .摩擦力一但平衡后,木板的倾角不变。

五.动量守恒的验证:1.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 1v 1=m 1v 1/+m 2v 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 ‘N-----m 2以V 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 1OP=m 1OM+m 2O /N2. 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实验条件:a .入射小球的质量m 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 2(m 1 > m 2)b .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 .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 .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 .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量:a .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 1、m 2b .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 .水平射程:5.易错易混步骤:a .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直径。

b .调节轨道末端切线水平,两球球心等高。

c .m 2的水平射程:d .落点位置的确定:围绕10次落点画一个最小的圆把所有落点围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六.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实验原理: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221gt 求出t ,再由x=v 0t 求v 0,并求v 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a .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 .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221mV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a .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b .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 测量的量:a .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 1、h 2、h 3、h 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 .不必测重锤的质量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6.易错点:a . 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b . 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c . 实验操作关键:先合上电源,再松开纸带。

d .为减小误差,重锤应适当大一些。

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g=224T L3.实验器材:长约1m 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

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九.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1.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来做实验的。

因此实验中与6V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正电荷;与6V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负电荷。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图订、圆柱形电极两个、探针两个、灵敏电流表、电池、电键、导线。

3.易错点:(1)从下到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2)只能用灵敏电流计,不能用安培表。

十.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多次测量U、I,先计算R,再求R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0.6安挡。

十一.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测量误差:ε、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3.安培表一般选0-0.6A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4.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A。

5.误差:电动势的测量值ε测和内电阻的测量值r测均小于真实值。

十二.练习使用万用表电表测电阻:1.选择合适的倍率档后,先电阻调零,再红、黑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2.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3.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4.测电阻时要把选择开关置于“Ω” 档。

5.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金属部分测电阻。

6.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

7.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 ”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8.测量电阻时,若指针偏角过小,应换倍率较大的档进行测量;若指针偏角过大,应换倍率较小的档进行测量。

9.欧姆表内的电池用旧了,用此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

十三.研究电磁感应现象:1.检查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通入电流方向的关系。

2.检查并记录线圈的绕线方向。

3.原线圈应串联滑动变阻器,防止短路,电流不能过大。

十四.验证玻 —马定律:1.实验器材:注射器(含框架)、钩码若干、弹簧秤、毫米刻度尺、水银气压计(共用)、铁架台、润滑油、橡皮帽。

2.实验条件:a . 气体温度不变:不能用手握空气柱;拉压活塞要缓慢。

b . 气体质量不变:在活塞上涂润滑油;注射器的小孔带上橡皮帽。

3.易错点:a . 容易忘记:记录大气压P 0。

b . 计算压强公式:用砝码M 压活塞时:P=P 0+SG Mg 0+ (G 0为活塞及框架的总重力) 用力F 向上拉活塞时:P=P 0+S F G -0 c .操作:注射器竖直固定;拉压活塞要竖直。

d .P —V1图的理解。

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在确定光路时,两枚大头针不宜插得太近。

(2)插大头针要垂直纸面;入射角一般300—600之间。

(3)玻璃砖两个界面不平行,不影响实验测定。

(4)三种测定方法:量角器、三角函数表;毫米刻度尺、圆规;毫米刻度尺。

十六.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平行光聚焦法:2.公式法:Vu uV f +=3.共轭法:(1)条件:L>4f (2)公式: L d L f 422-= (L 、d 的含义) (3)调“共轴”:调节烛焰的焰心、透镜光心、光屏的屏心等高且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

十七.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1)供观察用的光源最好是线状白炽灯。

(2)眼睛紧靠狭逢,狭逢平行线光源。

(3)衍射条纹:中央为白色、两测是彩色。

(4)当卡尺的狭逢变窄,条纹间距变宽,亮度变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