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及方法

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及方法

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及方法
摘要:精确地测量放样能准确控制施工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施工放样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

本文对路基施工放样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为相关工程的测量放样提供参考。

关键词:路基施工放样放样方法
abstract: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setting out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save the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subgrade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engineering survey and setting out.
key words: subgrade; construction setting out; setting out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
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

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

1 路基横断面组成
在进行路基路面施工放样以前,应首先了解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参数,以便在进行放样测量时计算放样数据。

路基路面的设计计算参数主要包括路基宽度、路面宽度、排水沟宽度(梯形排水沟的边坡坡度)、填挖高度、路堤、路堑的边坡坡度、路基的超高和加宽等基本参数。

1)路基宽度
图1
公路路基宽度是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还包括这些设施的宽度。

如图1所示。

2)边坡坡度
路基边坡坡度通常以1:m的形式表示,即i=h/d=1/m,式中m称为边坡坡度、h为边坡的高度、d为边坡的宽度。

3)超高
根据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在公路直线段路基边缘点处于同一高度,路面横断面由路中心向两侧略向下倾斜形成双向横坡。

但是在曲线路段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在公路曲线半径小于各级公路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均应设置超高。

圆曲线段路面的设计超高值是常数,路面倾斜形成单向横坡;缓和曲线段路面的超高值随着缓和曲线上的长度的不同而变化,路面横坡倾斜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向圆曲线的单向横坡逐步过渡。

4)加宽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在圆曲线段应按规定设置加宽,同时在曲线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

曲线上的加宽值可从设计文件中查取。

2 路基边桩放样方法
路基边桩放样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

边桩的位置由横断面方向、两侧边桩至中桩的距离来确定。

常用的边桩放样方法如下:
2.1 图解法
路基横断面图为供路基施工的主要依据,可根据已戴好“帽子”的横断面图放样边桩。

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

每个横断面都放出边桩后,再分别将路中线两侧的路基坡脚桩或路堑坡顶桩用灰线连接起来,即为路基填挖边界。

在填挖方不大时,使用此法较多。

此法一般使用于较低等级的公路路基边桩放样。

2.2 解析法
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

一般情况下,当施工现场没有横断面设计图,只有施工填挖高度时,可用解析法放样路基边桩。

解析法放样路基边桩的精度比图解法高,主要用于一般公路平坦地形或地面横坡均匀一致地段的路基边桩放样。

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
①平坦地段的边桩放样:图2为填方路堤,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为d应为:
图2
图3为挖方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为d应为:
图 3
式中:b为路基宽度,m为边坡坡度,h为填挖高,s为路堑边沟顶宽。

以上是路基横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d值的方法。

若横断面位于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d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的d 值中加上加宽值。

②倾斜地段的边桩放样:在倾斜地段,计算时要考虑横坡的影响。

如图4,路堤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上、d 下为:图4
如图5,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d上、d 下为:
式中h上、h下分别为上、下两侧路基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高差。

其中b、s和m均为已知。

d上、d下随h上、h下变化而变化。

由于边桩未定,所以h上、h下均为未知数,因此还不能计算出路基边桩至中桩的距离。

由于地面横坡均匀一致,放样时先测出地面横坡度为1:n,n为原地面横坡率。

图 5
因为, ,简化整理得路堤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上、d 下为: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d上、d 下为:
3 路基边坡的放样方法
在放样出边桩后,为了保证填、挖的边坡达到设计要求,还应把设计边坡在实地标定出来,以方便施工。

1)用竹杆、绳索放样边坡
2)用边坡样板放样边坡
施工前按照设计边坡坡度做好边坡样板,施工时,授照边坡样板进行放样。

3)机械化施工路基横断面的控制
(1)路堤边坡与填高的控制方法
①机械填土时,应按铺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每层间正确的向内收缩的距离一定。

不可按自然的堆土坡度往上填土,这样会造成超填而浪费土方。

②每填高1m左右或填至距路肩1m时,要重新恢复中钱、测高程、放铺筑面边桩,用石灰显示铺筑面边线位置,并将标杆移至铺筑面边上。

③距路肩1m以下的边坡,常按设计宽度每侧多填0.25m控制;距路肩1m以内的边坡,则按稍陡于设计坡度控制,使路基面有足够的宽度,以便整修边坡时铲除超宽的松土层后,能保证路肩部分的压实度。

④填至路肩标高时,应将大部分地段(填高4m以下的路堤)设计标高进行实地检测;填高大于4m地段,应按土质和填高不同,考虑预留沉落量,使粗平后的路基面无缺土现象。

最后测设中线桩及
路肩桩,抄平后计算整修工作量。

(2)路堑边坡及挖深的控制方法
路堑机械开挖过程中,一般都需配合人工同时进行整修边坡工作。

机械挖土时,应按每层挖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层与层之间的向内回收的宽度,防止挖伤边坡或留土过多。

每挖深1m左右,应测设边坡、复核路基宽度,并将标杆下移至挖掘面的正确边线上。

每挖3-4m或距路基面20—30cm时,应复测中线、高程、放样路基面宽度。

按以上做法,可及时控制填方超填和挖方超挖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