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在收集“中国桥”的资料时得知,廊桥(下图)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盖的桥,可遮阳避雨,有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有的廊桥还具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廊桥建筑多见于我国()A.闽、浙一带B.豫、鲁一带C.甘、陕一带D.晋、冀一带2.设计廊桥拱形高度所考虑的主导因素为()A.河流的流向B.正午太阳高度C.洪水期水位D.行人流动数量3.如今廊桥多作为旅游景观经营,廊桥功能的转变将()A.促进交通方式多样化B.利于文化传承C.加速当代建桥业发展D.加速文物老化【答案】1.A 2.C 3.B【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廊桥为有顶盖的桥,可遮阳避雨,故廊桥的修建地区降水较多,雨季较长,太阳高度角较大,应位于我国南方低纬度靠近沿海的地区,选择A;豫、鲁、冀、陕、晋位于北方地区,雨季较短,太阳高度角较南方低,甘肃位于西北内陆,降水较少,排除B、C、D。
【2题详解】桥涵空洞的大小与雨季暴雨强度有关,为保障廊桥的安全使用,需要拱形设计高度能使雨季洪水顺利通过廊桥,避免廊桥被洪水冲毁,选择C;廊桥跨越河流,河流流向与廊桥修建方向大体垂直,与廊桥拱形高度无关,排除A;正午太阳高度与廊桥顶盖修建有关,与廊桥拱形高度无关,排除B;行人流动数量与廊桥的宽度有关,排除D。
【3题详解】廊桥作为旅游景观经营,为吸引游客,需要利用古代相关工艺,保持廊桥的古风古貌,利于文化传承,排除C,选择B;廊桥连接河流两岸陆地,且作为旅游景观经营,游客只需步行过桥,就近欣赏,与古时过桥方式没有多大差别,并没有让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排除A;廊桥作为旅游景观经营,为保护旅游资源,会加大对廊桥的保护和维护,不会加剧文物老化,排除D。
【点睛】该题通过廊桥的形态和功能,考查了廊桥的分布,桥涵空洞大小的影响因素,廊桥功能转变的影响。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可燃冰。
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神狐海城位置图。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A.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B.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C.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5.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A.缓解全球变暖B.改变洋流方向C.很快取代石油D.影响海洋生态6.下列地形区中,最有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答案】4.B 5.D 6.C【解析】【4题详解】台风是强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或副热带海域,赤道附近因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不能形成台风;台风带来狂风暴雨,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影响开采;台风登陆后会减弱为热带低压,势力减弱,不可能再次回到海洋;台风中心气压低,但风眼中心是无风,外围是狂风。
故B正确,A、C、D错误。
【5题详解】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能影响海洋生态。
D正确。
分析材料可知,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因此可燃冰的利用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缓解全球变暖;洋流的形成主要受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与是否开采天然冰无关;目前天然冰开采规模小,因此不能很快取代石油,A、B、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地方中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
故C正确,A、B、D错误。
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地区烟雾浓重,远在十里之外的圣保罗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的景象,运用图示意的地理原理解释,主要是由于()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8.此次亚马孙雨林大火,可能导致当地()A.水循环增强B.气候更加暖湿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严重短缺【答案】7.D8.C【解析】【7题详解】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火产生的浓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图中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①为地面辐射,②为地面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亚马孙雨林大火破坏了植被,使得水循环减弱,A错;雨林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不会严重短缺,但由于植被破坏,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加强,水土流失加剧,D错,C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不会更加暖湿,B错。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难度一般,需要的对“白昼如夜”这一信息加以理解,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的这一角度思考问题。
同时,亚马孙地区雨林大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亚马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
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从昔日由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坑组成的“生态禁区”,到今日的生态高地,中新天津生态城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办公室称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不符合生态城市特点的是A.低密度路网B.资源高效利用C.使用清洁能源D.发展低碳经济10.中新天津生态城由“生态禁区”发展到今日的生态高地,主要依赖A.完善的基础设施B.低廉的土地价格C.先进的技术水平D.优越的地理位置11.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的影响主要是A.等级提高B.竞争力增强C.职能增加D.规模扩大【答案】9.A10.C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建设,学生要掌握城市化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熟悉解决措施。
【9题详解】生态城市的标准,要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确定。
社会生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创造自由、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持续生产、消费、交通、居住区发展模式;自然生态原则,给自然生态以优先考虑最大限度的予以保护,使开发建设活动一方面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内,另一方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增强其健康性。
资源高效利用、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是生态城市特点,低密度路网不符合生态城市特点。
选择A。
【10题详解】中新天津生态城由“生态禁区”发展到今日的生态高地,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坑等的改造和治理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水平,生态城市建设也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低廉的土地价格、优越的地理位置都不能保证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选择C。
【11题详解】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来说,虽然增加了城市人口,但是不足以导致城市等级提高,A错误;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对天津滨海新区来说竞争力增强,B对;职能增加和规模扩大都不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的主要影响,D错误。
下图是黄河主要测站输沙量统计(统计年份之前的多年平均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符合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水文特征的是()A.河网密B.支流多C.水质清D.无结冰期13.近年来,黄河年输沙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流量增加,水质趋好B.河床抬升,下游断流C.河口处改道更加频繁D.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答案】12.C13.D【解析】【详解】1.从图中看,黄河兰州以上河段的含沙量最小,说明水质清,C正确。
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河网密度小,支流少,有结冰期,A、B、D错。
故选C。
2.从图中看,近年来黄河输沙量减少,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来源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D 正确。
输沙量减少不能使流量增加,A错。
输沙量减少对下游断流没有影响,B错。
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河流淤积减弱,洪水不易发生,河口改道频率减少,C错。
故选D。
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一一敦煌莫高窟(40°N,94.6°E)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地处高大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大河谷。
其所在的崖壁岩石由卵石和沙土胶结而成。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8年7月26日7时30分拍摄的莫高窟照片。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图示柱子和柱影的相对位置,可判断莫高窟的窟口()A.朝东B.朝西C.朝南D.朝北15.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设置沙障②薄膜盖沙③植物固沙④水泥封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4.A15.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方时计算、太阳视运动、荒漠化防治措施【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7月7时30分,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莫高窟所在地是94°E,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可算出莫高窟地方时为5时46分。
该日为7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6点前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此时太阳应位于东北至东方位之间,此时物影应朝向西南至西方位之间,根据柱子与影的关系,可知柱子应位于东北至偏东方位,窟口与柱子的外侧朝向(建筑物前)一致,所以莫高窟的窟口也应位于东北至偏东方位,根据选项可知应该是朝向东最合适,A正确。
【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莫高窟附近为荒漠地带,设置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截留水分,都可有效的减少沙丘的向沙障以外地区的移动,①符合;因当地为河谷,所以可以通过植树种草进行固沙来减少沙漠扩张的影响,③符合;而因为周边的沙漠范围较大,薄膜盖沙、水泥封沙,材料用量过大,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合理,②④错,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