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中考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中考专题复习--科学探究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A.B.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燃烧条件C.C.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 研究分子的运动2.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实验B. 观察C. 假设D. 做结论3.选项方法示例A类比法一氧化碳有毒,推测二氧化碳也有毒B观察法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类法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D归纳法水、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A B C D4.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A.研究潜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B.C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研究浓硫酸注入水放出热5.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滴管中果汁体积相同A.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B.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6.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归纳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B. 转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C. 科学探究: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D. 逻辑推理: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一定含有碳酸盐7.“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下列实验没有利用转化法的是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测石块的体积C. 测量大气压强D.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模型B. 物质的构成模型C. 物质分类模型D. 空气组成模型9.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B. 探究燃烧的条件C.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10.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C.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 探究燃烧条件11.1768年拉瓦锡对当时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的观念发出挑战.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蒸馏器中,反复加热101天,发现蒸馏器中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变成土B.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不变C. 精确称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D. 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成长起来的1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该方法的是A. 探究铁锈蚀条件时,确定是铁、氧气和水蒸气共同发生反应B. 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探究镁、锌、铁、铜分别跟盐酸反应,确定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3.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如图所示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方法的是A. 实验:比较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C.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D.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4.选項方法示例A实验法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C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类推法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推测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A B C D1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的催化作用B. 分子的不断运动C. 探究燃烧的条件D. 水的组成16.对比法是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探究活动无需采用对比法的是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B. 与NaOH溶液的反应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D. 与分解速率的影响17.同学们知道烧碱、纯碱都显碱性,但是哪种物质的碱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方案C. 获得结论D. 收集证据1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 区分硬水和软水D. 比较氯化钠溶解的快慢19.选项方法示例A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归纳法根据木炭、硫等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归纳出氧气具有助燃性C类比法根据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推测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D实验法用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做“分子运动现象”实验A. AB. BC. CD. D20.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A. 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 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 用、CuO和溶液比较、CuO的催化效果D. 用镁、锌和稀盐酸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21.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观察法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B归纳法水、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类比法一氧化碳有毒,推测二氧化碳也有毒D分类法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A. AB. BC. CD. D22.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归纳总结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B实验法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C分类法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推理法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 AB. BC. CD. D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3.选项方法示例A实验法用木炭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类推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A B C 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4.在下列叙述中加点的内容,可能属于中的某一种情况。

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反应现象反应条件结果或结论点燃蜡烛______;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______。

25.分类、类比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

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

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选填“A”“B”或“C”归为一类。

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铜元素的化合价有、,由此推测氧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为______。

26.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

若接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测定物质的含量等。

A B C D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选填“A”或“B”或“C”归为一类。

探究物质的性质--溶解度时,小海同学在,向 100g 水中加入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如图所示,把盛有上述所得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若将少量的下列______物质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并不断搅拌,将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A.生石灰氢氧化钠硝酸铵干冰温度020*******溶解度11016927.下列图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若按照实验思想方法分类,与其他三个实验不同的是实验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钙的活动性较强,不能与活动性位于它之后的金属的盐溶液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理由是钙先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金属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将金属钙投入氯化铵溶液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28.比较和分类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安全”等角度加以分类。

请仔细分析下列实验,按照实验方法可以将实验______填字母实验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

A B C D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全一册114页“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有些物质的溶解性用“”表示,这说明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会发生“水解”。

如碳酸铜遇水会水解:请仿写出碳酸铁遇水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9.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C.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D.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解性为______填“可溶”或“微溶”或“难溶”,碳酸钙可以和水、二氧化碳看做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请写出向磷酸钙固体中加入磷酸溶液后,固体消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0.比较和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常受到反应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是否有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请分析以下四个实验,可以将实验D与实验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

A B C D通过比较可发现:相同的反应物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组别化学方程式规律示例充足不充足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反应物相同时,______ 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稀浓反应物相同时,______ 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1.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化学实验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实验目的,其次还要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节约药品等等。

A B C上述实验可以与填“”或“”归为一类,这两个实验在设计中均注意了实验的便利性的设计,两个实验中实验便利性是指他们的实验设计均可以使反应______,同另一个实验相比较他们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酸或碱。

如:或等。

实际上可溶性的碱、强酸都可以由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按照此规律:氢氧化钾可以由水与______填化学式反应得到。

写出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食品工业中,碘化钾可用作营养增补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