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导语:
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范缜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入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这段话可以翻译为:“人生如同同一株树上的花瓣,根源于同一枝杈,绽放在同一朵花蒂上,随风飘零。
当风吹动珠帘,有的花瓣御风穿过珠帘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
”
是呵,人生就如同花瓣,幸运的可以直接登堂入室,不幸的却直接沉沦社会最底层。
(说道花瓣这使我想起了黛玉葬花,黛玉最不喜欢花落泥淖被污染被践踏,多少人的对人生的追求是“欲洁何曾洁”花瓣不落泥淖便是好的归宿。
)命运无常,造就了幸运者和不幸者。
作为不幸者,作为被忽视的人被伤害的人,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些比我们幸运的人?作为幸运者,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不幸者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拥有自省精神的文人学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板书:老王——杨绛)
过渡:说起杨绛大家不熟悉,但提起钱钟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钱钟书写作《围城》书中将婚姻比作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
杨绛就是钱钟书的夫人。
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老王》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当时作者父母也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
这里提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呢?
背景简介: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甚至决定了他们的生死,文化大革命对杨绛夫妇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文革中的杨绛夫妇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熟人老王,让我们感受动乱年代中幸与不幸者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
下面让我们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
1.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2.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3.怎样理解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4.你周围有老王这样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抓住他的特点进行一个片段的描写,描写中也应包含自己的内心情感。
过渡:文章读完了,文章的结尾作者说自己愧怍,那么这个让作者产生愧怍的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老王生活充满苦难而又善良,甚至在临死前一天还给作者送鸡蛋,他为什么这样做?(作者善良)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过渡:在作者的人生中,老王是一个小角色。
和作者交往的众多人中有作家、诗人、学者、医生,老王实在是一个小人物。
但是作者能够同情、理解、关心、帮助,已属难能可贵。
在老王逝去后作者仍然耿耿于怀心怀愧怍。
为什么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怎样理解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3.怎样理解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过渡:同情,是对被同情者的俯视;愧怍,是对被愧怍者的仰视。
从同情到愧怍是幸运者灵魂的觉醒。
你周围有老王这样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4.你周围有老王这样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抓住他的特点进行一个片段的描写,描写中也应包含自己的内心情感。
作品展示:
小结:(看图片)
孟子说:“悱恻之心,仁也。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落在茵席之上的花瓣,那么当你望见贫困学童渴求知识的眼神时,请你为他送上一本书;当你遇到残疾人吃力地行走时,请你扶他一程;当你看到有人恃强凌弱时,请你站出来为不幸者捍卫一道灵魂的清溪;当你目睹有人泯灭良知践踏别人的尊严时,请你为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呐喊……如果说每个幸运者关爱的力量是一股细流,那么千万个幸运者的关爱就会汇聚成江河,将不幸者拉出困厄的深渊,共同飞向美好的明天。
板书:海鸥翱翔左翅:幸运者;右翅:不幸者;身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