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艺术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艺术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艺术教育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阶段,农村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艺术教育的滞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开展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至关重要,所以,要利用好农村艺术资源,开展好农村艺术教育。

才能提高农村的艺术教育质量,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

”,艺术教育表现出一种广泛的渗透功能。

从本质上讲,艺术教育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

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个体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以提高人的精神性。

可以说,艺术教育包含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因子,是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带有主动意义的重构重建,也是一种发展个体精神力量的重要的功能性环节。

一、农村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

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

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如果农村的孩子不能接受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若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会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氛围。

才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二、利用农村艺术资源,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现代社会要求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人才的评价,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基点。

把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列入提升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有利于整个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的建构,从而不断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艺术教育的迫切需要。

农村小学如何更好地完成农村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一)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农村艺术教育位置。

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宣传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要使教育工作者及农村老伯姓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艺术师资队伍,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活动,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开展说课、观摩课、示范课、评课、课外研究等目标教学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教师,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艺术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所以农村学校就必须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

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

培养出一批跨学科的、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农村学校规模小,艺术教师更少,学校不应太本位主义,应大力解放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进行任课,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
“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要让有专长的艺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资源。

(三)结合农村实际,鼓励教学创新。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而很有特色,我们的艺术教育,就应该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素材,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

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如:多利用农村经常使用的凿子、斧头等工具和农村常见的竹子、泥、石等开展美术的手工、布贴、剪纸等艺术课,;在音乐教学中,选择部分适合孩子的农村小调、号子、农谚等融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熟悉,增强学习的兴趣。

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

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植根于乡土文化,这样才能不背离真正的艺术。

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请他们走进校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民间艺人是我们当地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当老师,让他们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及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请民间艺人进校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短缺的现状,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发挥当地艺术教育基地作用,激发学生欣赏和学习艺术的兴趣。

当地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艺术教育基地,如古建筑、雕塑和农村的婚丧嫁娶活动等对学生进校艺术教育,激发他们欣赏和学习艺术的兴趣。

在活动中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让他们了解当地的乡土艺术,激发他们热爱艺术和学习艺术的欲望,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

但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多途径提高我们艺术教师自身的
素质,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我们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一定会奇葩盛开!
参考文献:[1]张波、胡冬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J].岱宗学刊,200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