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分析
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的重要衍生产品,是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

聚醚多元醇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聚醚多元醇(PPG),以多无醇或有机胺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聚合物(或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物)反应制得,是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主要产品;第二类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以PPG为母体经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制得的改性聚醚多元醇品种;第三类由四氢呋喃均聚或共聚而成的聚四氢呋喃型多元醇(PTMEG),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和纤维等高性能产品。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公司手中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较为集中,主要掌握在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如陶氏化学、拜耳、巴斯夫、雷普索尔和壳牌化学公司等手中,相关公司年生产能力见表1。

●生产商不断扩产以提高产能
近年来雷普索尔公司、壳牌荷兰化学公司等纷纷扩产以提高聚醚多元醇的产能。

其中雷普索尔YPF公司己计划使西班牙塔拉戈纳的环氧丙烷装置能力到2005年扩增60kt/a,该装置能力将提高到280kt/a。

扩能的大部分将用于扩大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生产,届时该公司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力将从现在的200kt/a扩增至2005年的250 kta。

雷普索尔YPF公司在帕尔托拉诺也拥有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装置,年产能力为70kt/a环氧丙烷和70kt/a聚醚多元醇。

壳牌荷兰化学公司(SNC)在荷兰佩尼斯的聚合物多元醇新装置于2003年第3季度投产,该装置生产50kt/a高质量、高固体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脂共聚体多元醇,以满足家具、床垫和汽车制造业日益增长的需要。

壳牌公司将继续投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壳牌与中海油石化投资公司的合资企业),建设550kt/a苯乙烯单体/250kt/a环氧丙烷装置和185kt/a多元醇装置,定于2005年投产。

届时将使壳牌化学公司的环氧丙烷总能力提高到1130kt/a,同时佩尼斯基于苯乙烯的12kt/a聚合物多元醇装置将停产。

2005年全球生产能力将达到5.4Mt,消费量将达到4Mt多,亚太地区需求增长速度更快,2005年将达1.23Mt左右。

下表列出了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

表2 世界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和需求kt
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现状
我国聚氨酯制品的产量2003年已超过100万吨,2005年将达到120万吨。

随着聚氨酯的迅速发展,我国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将增加到2005年35万吨,而需求将相应增加到60万吨。

2003年我国聚醚主要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如表3。

其中上海高桥石化化工三厂2001年聚醚多元醇产能达8.5万吨,2002年又增加5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万吨。

高桥石化公司年产8万吨聚醚项目又于2004年开工。

项目初步分为两期,2004年项目增扩4万吨,基本实现15万~16万吨的年产销量。

2006年启动二期,继续增扩4万吨产能。

争取在2007年实现产销量20万吨。

锦化化工集团聚醚多元醇能力己达12万吨/年(环氧丙烷能力12.5万吨/年),现有40多个牌号聚醚多元醇可用于各种用途。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经扩能改造,2003年聚醚多元醇产量达到10万吨。

天津大沽化工公司2002年12月投产成功2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

2003年福建湄州湾氯碱公司投产了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厂。

近两年来江、浙、鲁、冀相继又上了一些万吨级规模硬泡聚醚多元醇民营生产厂家。

江苏绿源新材料公司于2004年初建成1.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

截至2004年6月,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已达60万吨/年以上。

广东惠州与壳牌公司合资的18.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也已启动。

估计我国聚氨酯工业聚醚多元醇将很快自给并达到饱和。

另外,许多大型公司通过收购中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投资中国聚醚多元醇制造业,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新的压力。

我国聚醚行业前景然看好
目前中国聚醚多元醇现国内生产量尚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中国聚醚多元醇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前10年内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市场继续看好,需求持续增长。

鉴于国内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世界主要生产商正寻求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聚醚多元醇的发展商机,已有不少跨国聚氨酯原材料公司拟投资几个大型聚醚多元醇装置,拜尔聚氨酯(上海)子公司将规划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2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中海油与壳牌合资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18.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也已启动,可望于2005年底建成,这将很快改变中国的生产现状,我国聚氨酯工业用聚醚多元醇很快将自给并呈饱和状态。

中国加入WTO后,进口配额制逐步取消,国内聚醚多元醇生产商面临严峻挑战,提高竞争能力迫在眉睫。

●原料来源稳定
国内聚醚生产所需环氧丙烷供应不足,部分依赖进口解决,主要进口国为新加坡和日本。

由于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的单产法环氧丙烷新设备顺利投入生产,并满负荷运转,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输送量。

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国内从日本进口环氧丙烷共20724t;7月份出现明显增量,达到8024t,成交价格集中在690-710美元/t。

能从国外市场稳定采购价格相对较低的环氧丙烷来满足国内聚醚生产需求,这对国内企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消费构成多元化
1998-2003年,我国聚醚73%的消费是用于制造弹性泡沫(软泡)料,其余大多用于硬泡生产。

虽然硬泡消费大大低于软泡,但其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年消费量已由1997年的约13万t增加到了现在的16万t。

我国硬泡的消费情况是:约56%用于冰箱、冰柜和冷库领域,25%用于建筑行业。

发达国家49%的聚醚是用于建筑行业,聚醚在我国建筑行业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由于涂料、胶粘剂、密封剂、弹性体等产品市场快速增长,聚醚在该领域将会大有作为。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聚醚在车用聚氨酯部件中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此,聚醚消费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已成为该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抢占先机,拓展国外市场
2003年我国共进口聚醚29.7万t,同比增长35.1%。

从品种上看,由于国内普通品种的产品质量已经基本与国际市场相当,因此软泡聚醚进口量不大,基本以高档产品为主。

2003年经营聚醚进口的企业共计1162家,进口额最高的25家进口商的进口数量占总进口量的58.87%。

主要进口商为深圳市宝安外经发展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7.52%)、深圳乐意液体仓储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4.84%)、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占进口量的4.06%)等。

2003年我国出口聚醚6.1万t,同比增长19.03%。

聚醚出口商共计119家,前10位出口商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3.11%,主要有深圳乐意液体仓储有限公司、GE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山东东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日超工程塑料(深圳)有限公司等。

1997-2003年我国聚醚进出口统计见表4。

表4 1997-2003年我国聚醚进出口统计t
━━━━━━━━━━━━━━━━━━━━
年份进口出口净进口量年增长/%
────────────────────
1997 101688 8572 93116 42.79
1998 104907 11843 93064 -0.06
1999 157436 25365 132071 41.91
2000 190920 27090 163830 24.05
2001 178929 34192 144737 -11.65
2002 219900 51453 168447 16.38
2003 297191 61243 235948 40.07
━━━━━━━━━━━━━━━━━━━━
(数据来源:ISI数据库)
目前,虽然国内聚醚出口量不大,但已经开始起步。

拓展国外市场对消化过剩产品、平衡供需以及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针对性地拓展国外市场(目前主要是亚太地区)是国内大型生产商需要考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