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全套课件145P)
旅游地理学(全套课件145P)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 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 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初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运用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式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决策行为的过 程,熟悉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掌握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类型和特点 熟悉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以 及旅游者的特征 了解国外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影响强度的地 域差异 了解旅游流的概念,熟悉我国旅游流的现状
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 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
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
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 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 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 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 结。 五、21世纪之后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 展是相当快的。 六、21世纪之后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 境 图1.2 旅游系统
(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 B G & Cooper C P, 1987, p. 4)
二、研究内容简析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通道。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区划。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规划。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
段的运用。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 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 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 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旅游地理的早期著作《山海经》、《穆天子传》、 《西域风土记》、《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
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 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 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 学科(郭来喜,1985)。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 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 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
本章主要内容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 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 的定义 1963年罗马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罗马会议) 的定义
旅游地理学
1
学习目的
2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3
参考文献
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爱德华/199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规划案例,保继刚等编著/2003年/广州旅游出版社
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201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考核方法
1
平时
20%
2
期中 30% 期末 50%
3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 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旅游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学
福 利 经
济
学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引自Smith S L J,1983,p. 189)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 发展简史
学习目标 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情况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 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 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 间的旅游通道。
旅游 者离开 旅游客源地 旅游 者返回 旅 游 通 道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
1979 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 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 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
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主要内容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发展历史回顾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 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 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 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 的代表人物。 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 地理学家克 . 麦克默里( K.Mcmurry )的《游憩 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公认为是第一篇关 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