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防止机车车辆溜逸管理办法防止机车车辆溜逸管理办法根据我厂实际情况有关条款规定说明如下,认真组织学习且遵照执行。
一、防溜器具的管理:1、防溜器具的存放地点,明确管理人。
2、各型机车及各种自轮运转设备均应按部文要求配备防溜铁鞋和人力制动机紧固器且制定管理办法。
3、对防溜铁鞋应加强管理,如发现防溜铁鞋丢失,应立即方案厂保卫处,厂保卫处应予以调查处理。
4、齿轮器的大小规格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得使用,规格见附件。
二、防溜器具的使用1、人力制动机紧固器(简称“紧固器”)使用时机:当人力制动机链条裂断或电气化区段不能使用人力制动机时,应使用紧固器。
2、止轮器使用时机:仅于壹批调车作业中,对临时存放的停留车辆以及分组存放时中间车组防溜时,方可使用止轮器(超过2.5‰的线路除外)。
特准南昌、福州、厦门、鹰潭站对停留的列车防溜时使用止轮器。
3、防溜枕木使用时机:仅于尽头线末端对停留车防溜时使用防溜枕木。
三、其他事项1、除有规定外,防溜措施的采取和撤除工作,各单位要落实具体责任人。
车间应根据工务班组提供的线路技术资料,对站内线路超过2.5‰坡道的地点进行现场标记。
2、工程、大修等部门及企业所属的车辆必须于站内停留时,应拧紧俩端车辆人力制动机且以防溜铁鞋牢靠固定,停留车辆采取防溜措施的责任划分必须于安全协议中明确规定,车站应加强检查督促。
3、段管线、专用线,不论线路是否有坡度,停留时间长短,对停留的车辆,均须拧紧俩端人力制动机且以防溜铁鞋牢靠固定。
对专用线,有关站段应和产权单位签订防溜协议,明确防溜器具配备、分工和安全职责。
4、加强防溜工作的自控、互控、他控和联控。
作业前必须准备好足够的防溜器具,作业中必须严控临时停留车的防溜措施,壹批调车作业完毕后,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检查停留车的防溜措施(亲自检查确有困难时可指派调车组其他人员),且向调车人汇报。
防溜情况应于防溜揭示板(薄)上标明。
四、部文执行中的几点说明:1、第17条,编组站和区段站的到发线、调车线是否需要防溜,按《行规》第61条第壹款执行。
2、第18条,作业量较大中间站路局界定为配有调机(不包括调度机车)的中间站,执行本条规定有困难时,按《行规》第61条第二款执行。
对因装卸对货位等情况,不能连挂于壹起时的中间车组以及俩端车组的中间端仍按《行规》第61条第四款的规定执行。
3、第19条,不论何种车站,均按本条的规定执行。
4、第21条,于超过2.5‰坡度的线路上确需手推调车时,按《行规》第50条第三款第1点执行,且须经运输处审批。
5、第25条,执行有特殊困难时,按《行规》第61条第七款执行。
6、第73条,遇有暴风雨雪等不良天气时应增设防溜措施,由站段制定具体规定,报主管业务部门审批,且纳入《站细》、《段细》。
五、本通知按铁道部文件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关于重新公布〈车站防溜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南铁运字〔2006〕20号)、《转发铁道部运输局〈切实抓好车辆防防溜工作〉的通知》(南铁运电〔2006〕133号)、《关于车站防溜工作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运车〔2006〕24号)同时废止,其他文电和此有抵触时,按本文规定执行。
第壹章总则第1条为防止机车车辆溜逸,加强防溜工作管理,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调车作业标准》、《机车作业指导书》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凡于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道、专用线、工程线等线路上停留的机车车辆,必须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车站设备和线路第3条车站应设于线路平道、直线的宽阔处。
车站必须设于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超过1‰;于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站、越行站可设于不大于6‰的坡道上,但不应连续设置,且保证列车的起动。
第4条铁路局应按有关规定对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定期组织复测,设备管理单位应及时准确将复测资料提供给车务段(车站)、机务段等使用单位。
第5条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应保持原有状态。
凡施工、维修等情况引起线路平面或纵断面更时,竣工后设备管理单位应立即复测,且形成完整准确的变更资料,提供车务段、机务段等使用单位。
第6条衔接车站正线、到发线的岔线、段管线、货物线无安全线等隔开设备时,各铁路局应制定计划,予以改造。
不具备设置隔开设备条件时,应安装防溜脱轨器,有条件的应纳入车站连锁。
第三章防溜设备和器具第7条防溜设备及器具,应制定技术标准。
人力制动机、人力制动机紧固器、防溜铁鞋、防溜枕木、防溜脱轨器、止轮器等防溜设备、器具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第8条积极研究开发新型防溜设备及器具,不断增强防溜设施科技含量。
新研制的防溜设备及器具,应具备防盗、防漏撤等功能,且通过铁道部或铁路局运输、科技、安全等有关部门审查签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9条防溜设备及器具的研制(生产)部门,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其设备技术资料及使用方法说明书。
第10条车辆部门应保证车辆人力制动机的状态良好,损坏时要及时维修处理。
段修、辅修等各类修程后的机车、车辆必须保证人力制动机作用良好。
第11条车站(助理)值班员室、调车组代班室、扳道房,以及岔线、段管线、货物线、工程线等有关处所,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数量的防溜器具。
机车、重型轨道车、救援列车、接触网检修车、巡检车、大型养路机械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及各种工程列车,均应配备防溜铁鞋和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各不少于心不少4只。
电气化区段货运机车,应配备不少于20只人力制动机紧固器。
第12条编组、区段站驼峰尾部,应根据需要安装可控停车器或停车顶。
尽头式线路的末端应安装挡车器(设有尽头站台时除外)。
第四章机车车辆停留及防溜作业限定第13条列车及机车车辆必须停于警冲标内方。
调车作业中,车辆临时停于警冲标外方时,壹批作业完了后,应立即送入警冲标内方。
因特殊情况需于警冲标外方进行装卸作业时,须经车站值班员、调车区长准许,于不影响列车到发及调车作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装卸完了后,应立即送入警冲标内方。
第14条安全线、避难线、机车固定走行线上,禁止停留机车车辆。
正线上不得停留车辆。
到发线上停留车辆时,须经车站值班员准许,于中间站且须取得列车调度员的准许,方可占用。
牵出线、走行线、渡线、道岔联动区及轨道衡上也不得停留车辆。
必须停留时,由《站细》规定。
第15条中间站到发线停留车辆时,俩端道岔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且加锁(有轨道电路时除外)。
装载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的车辆及救援列车必须停于固定的线路上,俩端道岔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且加锁;临时停留公务车线路上的道岔也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且加锁;集中操纵的道岔可于控制台上进行锁闭。
第16条禁止溜放的车辆、线路及其他限制:1、装有禁止溜放货物的车辆;2、非工作机车、动车、轨道起重机、大型养路机械、机械冷藏车、大型凹型车、落下孔车、客车和特种用途车;3、乘坐旅客的车辆及停有该车辆的线路;4、超过2.5‰坡度的线路(为溜放调车而设的驼峰和牵出线除外);5、停有正于进行技术检查、修理装卸作业车辆及无人见守道口的线路;6、停有装载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车辆的线路;7、停留车辆距警冲标的长度,容纳不下溜放车辆(应附加安全制动距离)的线路;8、中间站正线、到发线及和其衔接而未设隔开设备的线路;9、调车组不足3人时,禁止溜放作业;10、不准采用牵引溜放法调车。
第17条编组站、区段站于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的线路上停留的车辆不进行调车作业时,应连挂于壹起,且须拧紧俩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
因装卸车对货位等情况,不能连挂于壹起时,应分组做好防溜措施。
编组站和区段站的到发线、调车线是否需要防溜,由铁路局规定。
第18条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的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于壹起,拧紧俩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且以铁鞋(止轮器)牢靠固定。
因装卸车对货位等情况,不能连挂于壹起时,应分组做好防溜措施。
壹批调车作业中临时停留的车辆,须拧紧俩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止轮。
作业量交大中间站执行上述规定有困难时,有铁路局规定。
第19条调车作业摘车时,必须停妥,采取好防溜措施,方可摘开车钩;挂车时,没有连挂妥当,不得撤除防溜措施。
编组站、区段站和较大中间站执行有困难时,有铁路局规定。
第20条转场及于超过2.5‰坡度的线路(驼峰、禁溜线、牵出线除外)上调车时,十辆及以下是否需要连结制动软管及连结制动软管的数量,十壹辆及之上必须连结制动软管的数量,由车站和机务段根据具体情况共同确定,且纳入《站细》。
第21条手推调车,须取得调车领导人的同意,人力制动机作用必须良好,由胜任人员负责制动,受推调车速度不得超过3Km/h。
下列情况,禁止手推调车;1、于超过2.5‰坡度的线路上(确需手推调车时,须经铁路局批准);2、遇暴风雨雪或无照明时;3、接发列车时,能进入接发列车进路的线路上无隔开设备或脱轨器。
4、装有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的车辆;5、电气化区段,接触网未停电的线路上,对棚车、敞车类的车辆。
第22条于尽头线上调车时,距线路终端应有10m的安全距离;遇特殊情况,必须近于10m时,应壹度停车,调车速度不得超过5km/h。
第五章防溜工作安全措施防溜作业基本要求第23条各类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均须确认止轮牢固可靠。
使用人力制动机或人力制动机紧固器防溜时,须拧紧制动机;使用铁鞋(止轮器)防溜时,鞋尖(止轮器)应紧贴车轮踏面,牢靠固定;使用防溜枕木防溜时,应于距停留车辆不大于5米处放置。
第24条电气化区段不能采用人力制动机防溜时,应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防溜,使用的条件和办法比照人力制动机防溜的规定办理。
人力制动机故障的车辆或车组不能按规定采取防溜措施时,应和人力制动机作用良好的车辆连挂于壹起,禁止单独停留。
遇最外方人力制动机故障时,可顺延使用下壹车辆人力制动机,车组俩端仍须按规定采取防溜措施。
第25条于超过6‰坡度的线路上,不得无动力停留机车车辆(包括列车于区间被迫停车后需分部运行时)。
有特殊困难时,由铁路局规定。
第26条手推调车前,必须事先办理申请手续。
于正线、到发线及和其衔接而无隔设备的线路手推调车时,须经车站值班员准许;其他线路上手推调车时,须经调车领导人准许。
批准人应将手推调车作业计划(时间、径路和辆数)转达有关人员,由胜任人员负责制动,且提前对人力制动机进行实验。
必要时,按规定做好防护。
装卸线内移动车辆时,由货运人员监督,且每批移动不准超过重车壹辆或空车俩辆。
手推调车完了后,应及时将车辆停留位置、防溜措施等方案调车领导人。
第27条因车辆进行技术检查或故障处理等作业,列检(维修)人员于撤除车站采取的防溜措施前,应根据检修作业的要求,按规定重新设置防溜措施,技术检查或故障处理完毕,应及时恢复原防溜措施。
第28条到达列车应使全列自动制动机保持制动状态后,方可摘开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