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塘月色(教学完整版)

荷塘月色(教学完整版)

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 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 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 吵闹作一转折
第三大段落 (由想象的动态作结)
第七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 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 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第八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而行至 家门A 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 25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
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A
23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综合、归纳。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 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 由。7、8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 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
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
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 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 居"的挂牌。
A
19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A
20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A
24
3.文章结构表
第一大段落 (不宁静→静)

塘 月
第二大段落
色 (静→受干扰)
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第二段: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 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 而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文章结构表
第一大段落
第1-3段:交代缘由,小径漫步。
(不宁静→静)



第二大段落
色 (静→受干扰)
第4-6段: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第三大段落
第7-10段: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由想象的动态作结)
A
26
作者的行踪:
求宁静
小煤

宁 静

屑路 小煤
得 宁 静
屑路
出宁静
A
27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四周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来自荷塘上的月色A28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失 四宁 周静
出家门 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寻踱 宁小 静路
文章结构
得宁静
A 观荷塘
29
带门 出去
淡淡 喜悦
走在 路上
淡淡 哀愁
月下 淡淡 荷塘 喜悦
现实
颇不 宁静
幽雅 宁静
淡淡 塘上 哀愁 月色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荷塘月色
朱自清
A
15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 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
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A
32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 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A
33
小径 求静
淡淡的喜悦
出门 不静
荷塘 得静
归来(联想) 出静
淡淡的哀愁
文章的线索:明线:空间变化(游踪)(圆形结构)
暗线:情感变化(情感)
A
34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A
17
朱自清与家 人,自1903年定 居扬州后,曾居 住过多处。开始 住天宁门街,后 迁居弥陀巷、南 皮市街、东关街、 仁丰里等。现在 保全下来的为安 乐巷27号故居。 图为故居门口。
A
18
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 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 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 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 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 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朦胧
无法 回避
推门 进来
惦记 江南
江南
无限 慨叹
塘的 四周
旧俗A
30
本文的结构:
颇不宁静
(想起荷塘)
路上 荷塘
4.月下荷塘 5.荷塘月色 6.荷塘四周
回来的路上
联想 7.《采莲赋》 9.《西洲曲》
回家
A
31
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 sè
bó qiàn yuán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櫂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A
21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 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A
22
整体把握
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A
16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A
1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风 光 不 与 四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A













2
树 荫 泉照 眼水 无弄 声轻 惜柔 细 流
杨万里《小池》


小 荷 才
蜻 蜓

露上
尖头


A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A
4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