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然法
起
家庭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不能总是依
源 靠自然维护。
自 由
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不可重现,人类必然向 前发展到现代社会
契约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在依社会契约而生的社会中,自由不是 “多少”而是“有无”的问题
自由理论中的平等维度
积极自由(be free to do sth)/消极自由(be free from sth)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自然状态
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等人论述的是野蛮人,
黄 但描绘的是现代人 金 没有战争和财产 时 没有虚荣和欺诈的天真无辜的处境 代 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生活简单,平等,闲散而孤
独。——“高贵的野蛮人”
自然状态
人是情感的动物而非理性的动物
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人性包含两种先于理性的 内在本原:
行动
政体
立法权
行政权
主权的自我规训
三、卢梭论法律
为何需要法律?
社会契约赋予政治体以生存和生命,立 法赋予政治体以行动和意志
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是全体人民对全体 人民做出的规定
如何制定良法? “法的精神”
法 律
政治法 民法
规定整个共同体对自身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全体对全体的比率,或者主 权者对国家的比率的法律
成员之间关系以及成员对整个共同 体关系的法律
刑法 考虑不服从与惩罚关系的法律
风俗/习惯/ 舆论
最重要的法律
穷人v.富人 强者v.弱者
主人v.奴隶
二、《社会契约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 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 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 我自信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国
研究目的:为什么要放弃自由?
家
的
相比暴力和战争,家庭才是政治社会 的原始模型等辩证法 2、社会契约论
3、卢梭论法律
一、平等的辩证法
“我愿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去。也就是说, 我要服从这样的法律:不论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 摆脱法律的光荣的束缚。这是一种温和而有益的 束缚,即使是最骄傲的人,也同样会驯顺地受到 这种束缚,因为他不是为了受任何其他束缚而生 的。”
公 意
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集体体现的人民的最 高意志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 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 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公意(general will )不是众意(will of all)
自然状态
天然自由 无限的权利
自然平等
现代社会
社会自由/道德自由 所有权
社会契约
• 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寻找出 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之能以全部共同的力 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 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身,并 且仍然像往常一样自由。
• 上述条款归结为一句话:每个结合者及其 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自我保全 同情
自然的不平等
分类
不
政治的不平等
平 等
追求自我利益是不平等的代名词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导致经济不平等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 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 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 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 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 文明社会的奠基者。
政治不平等:社会与法律对经 济不平等的固化
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 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 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 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 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 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为不 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 为了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 整个人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古典自然法:卢梭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 1714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 1742 来到巴黎 • 1750 第戎学院的征文《论科学
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风俗 日趋纯朴》
• 1755 第戎学院的征文《论人类 不平等的起源——这种状况是 天经地义的吗?》
• 1762《社会契约论》 • 1778 去世 《忏悔录》/《卢梭
道德和法律的平等
人民主权理论
• 共同体的权力在接受公意指导时,就构成 了所谓的主权。国家/主权者就成为社会 契约创造的道德实体。
•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 政治社会中的个人既参与主权成为公民,
又作为臣民服从法律。
主权
不可转让 不可分割 不可为非(公意永远公正) 绝对/神圣/不可侵犯
哲学
意志
不平等的顶点:暴君的出现
• 在暴君面前,所有人都是奴隶。 • 人类来到在“极度腐化”的
“新自然状态”下,回归到平 等。 • 新自然状态下,人民可以否定 暴君。因为“暴力支持它,暴 力就推翻它”。
平等的辩证法
平等
不平等
平等
经济不平等
政治不平等
不平等的顶点 (新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
私有制
国家和法律
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