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标签:手外伤;皮瓣移植;护理
手外伤十分常见,尤其是手外伤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关节、血管及神经外露,给予皮瓣移植后需要防止肢体牵拉造成皮瓣失活或皮瓣臃肿,由于肢体制动时间长可能造成关节僵硬,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的畸形和缺损,因此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皮瓣移植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轻、费用低,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及断蒂后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笔者所在科2011年2-12月收治22例手外伤患者,采用多种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中,男9例,女13例,年龄32~53岁;其中机器挤压伤9例,电锯伤9例,车祸伤3例,刀伤1例,选用的皮瓣类型为:大鱼际皮瓣12例,指动脉岛状瓣10例。

1.2护理体会
1.2.1术前护理外伤后被疼痛的折磨,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自身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大,另外,手术时间长,因此术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成功手术图片信息资料,使患者增强信心,同时让患者了解带蒂皮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预期目标,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1.2.2术后护理
1.2.2.1病房要求保持并使空气清新,每日定时通风两次。

严禁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

皮瓣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 ℃~25 ℃。

局部烤灯照射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用烤灯持续照射,照射距离30~40 cm,保持局部温度25 ℃~28 ℃。

皮瓣外层用清洁毛巾遮盖防止烫伤。

备一楔形治疗垫,可随意调整患肢高度。

要求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1.2.2.2体位护理术后取平卧位,绝对卧床及患肢有效制动1周,患肢抬高于心脏10 cm,以利患肢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1]。

1.2.3皮瓣的观察及护理
1.2.3.1皮瓣颜色的观察术后2~3 d皮瓣的颜色应红润或与健侧皮肤一致。

若皮瓣颜色出现发绀、青紫,则提示为静脉回流障碍。

若皮瓣颜色苍白,则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护士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排除光线明暗、皮肤色素的影响,要在自然的光线下观察。

1.2.3.2皮瓣的温度手术后,皮温一般较低,术后3 h内恢复。

移植组织的皮肤温度33 ℃~35 ℃,与正常温差在2 ℃以内[2]。

若低于2 ℃~3 ℃以上,则提示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果皮肤温度突然升高或患者主诉有疼痛或刺痛的感觉,则有感染的可能。

测量时要排除干扰因素,如室温的升高、烤灯照射等因素的影响,应停止烤灯照射20 min后进行,测量点应在同一部位,测量时间大于30 s,每个点的压力要均匀。

1.2.3.3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用棉签压迫移植皮瓣,皮肤变白后,放松压迫,在1~2 s内皮肤转为红色即为正常。

若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消失或延迟,则为动脉供血障碍。

若血管充盈时间缩短,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检查、处理。

1.2.3.4皮瓣张力观察正常情况下皮瓣均有肿胀过程,应在一周内消退。

皮纹增多,皮瓣塌陷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而皮纹消失,张力过大,表皮发亮,有水泡,则提示静脉回流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挽救皮瓣。

1.2.3.5防止皮瓣撕脱应注意良好的肢体固定,经常观察敷料有无松动,创面有无渗血渗液,防止敷料过紧和体位的压迫,尤其夜间,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止局部受压,预防血管危象,保证皮瓣成活。

1.2.3.6防止血管痉挛疼痛、寒冷、活动、情绪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管的痉挛,尤其是疼痛刺激机体释放5-羟色胺,其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同时影响睡眠质量。

疼痛性质明显的,原因清楚的,术后应给预防性用药,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镇痛。

保持室温,患者可用60~100 W烤灯,距离40~50 cm,持续照射,烤灯上覆盖无菌敷料,应每日更换,以保证皮瓣适宜的温度,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为防止疼痛和活动引起的血管痉挛,一般给予口服镇痛药,再联合使用654-2解痉药物。

1.2.3.7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6~72 h,因此应及时观察,早处理。

(1)动脉危象:皮瓣颜色苍白或灰暗、皮瓣组织干瘪无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迟缓或消失、皮瓣温度低于正常皮肤 3 ℃以上、针刺出血缓慢、颜色暗红或无血液流出则为动脉危象。

处理应首先查明原因,若由于血管蒂受压造成,应及时纠正体位解除压迫;若因血管蒂扭曲而导致血供不足,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探查。

(2)静脉危象:皮瓣颜色紫红、张力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快、有散在水泡、针刺出血活跃、放血后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并出现局部性增多,则为静脉危象。

护理应首先观察敷料包扎情况,若由于敷料包扎过紧造成,应立即松解过紧敷料,使肢体置于血管蒂松弛的体位;若皮瓣张力过大,应拆除部分远离蒂的皮瓣边缘缝合,采取滴血疗法,直到张力恢复正常;若皮缘周围出血量不多,且有自然止血的趋势,不影响循环者,可继续严密观察。

1.2.4疼痛护理术后应观察伤口疼痛性质及诱发因素,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止痛,以防止血管痉挛影响血运。

局部包扎固定妥善,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
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以防压迫。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刺激。

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等,尽量减轻疼痛,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1.2.5饮食的护理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多食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喝1500 ml水,保持大便通畅及充足的睡眠。

不能饮用含有咖啡因的液体,以免引起血管收缩。

1.2.6功能锻炼术后10 d左右血液循环稳定后即指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2周后指间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之后逐步开始主动屈伸,术后3周开始行抗阻力训练,并逐步加大[3-4]。

2结果
2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切口愈合I期,皮瓣色泽、弹性良好,手功能恢复。

3体会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病情变化不定,术后易发生血循环障碍,但只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可以治愈的。

围术期严密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其中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术后正确的指导术指功能锻炼是术指功能恢复的护理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美华.皮瓣移植术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2007,7(29):7107.
[2] 吴巍巍,单欣刚,程丹.小腿交叉皮瓣的术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20):2480-2480.
[3] 于春霞,陈青风.手外伤功能的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1,5(24): 2732-2733.
[4] 陈冬英.30例微小带蒂皮瓣移植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05-106.
(收稿日期:2012-01-13)(本文编辑:李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