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3、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生的一系列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
A.鲁迅:父亲吐血,兄弟几人遵照陋习给父亲和墨
汁。
B.二月二忌动针线 C.冬至、腊八忌住娘家
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一、信仰民俗和民间信仰
1.信仰民俗及其特点 信仰民感的需要 而形成的民俗。它涉猎到包括信仰、巫术、 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内容。信仰民 俗往往不是独立的,常常依附于生产、物 质、社会等多种民俗事项当中。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木匠鲁班、茶圣陆羽。
华山治鬼的传说盛行于唐代。
2.紫姑神 南北朝为厕神、蚕神,开始具有扶乩占卜的功
能。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自发性、多变性:民间信仰的神灵处于不
断自生自灭的过程中。
二、民间信仰对象
1.自然神: 天神 日神与月神
星辰,如北极星,二十八星宿,牵牛星和
织女星,太岁 山水神,如五岳,江河湖海
河伯图
井神
2.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rn”,意思
道教
道教源于黄老神仙之术、阴阳五行之说以及流
行于汉代的各种武术,其苗头在西汉成帝年间 已初步呈现。东汉中期,作为宗教的道教初步 形成。
佛教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现在一
般认为佛教大致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之间传 入内地。
3.民间禁忌 性别
饮食
语言 岁时
民间俗称泰山为泰山府君。唐代之后,泰山府
君治鬼的地位逐渐被外来佛教中的阎罗王取代。 宋代之后,封禅大典退出历史舞台。
秦代时官方就已经对华山进行祭祀。 唐代华山地位提升。“玄宗乙酉岁生,以华岳
为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华 岳神为金天王。”东、中、南、北四岳分别为 天齐王、中天王、司天王、安天王。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四、民间信仰举例
1.自然神崇拜——泰山神、华山神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国家祀典:社稷、日月星辰、泰山被列为常祀。 民间的观念:泰山治鬼,主生死。汉乐府诗
《嵩里》反映了人死后魂归泰山的观念。
封:登临极顶祭天
禅:于山前祭地。
道谛:道路和方法
汉晋与道教混为一谈。
南北朝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隋唐时佛教大为光大。 南北朝之后,佛教开始争取下层民众。慧远把
因果报应分为三种:现报、生报、后报。
佛教用因果报应说,配合地狱和六道轮回说,
在中国发扬光大。
五、关于迷信
1.概念: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4.佛教的本土化 根本要义:四圣谛。 苦谛:众生皆苦,苦海无边 集谛:缘于无明、贪欲 灭谛:超脱生死,致于涅槃
是“他的亲属”和“他的标记”。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5.职能神:
如:灶神,门神。
蚕神形象演变
三、巫术、宗教和民间禁忌
1.巫觋 母系氏族社会的巫为女性。父权制崛起后,才
产生了男性宗教执事者——觋。 主要社会职能: 占卜、驱鬼治病、为死者送葬、神判
民间占卜、符咒:卜筮、占梦、八字、测字、
面相。
2.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