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复习资料1.就其历史意义而言,民间美术是一切民族美术传统的万川之源。

2.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精神民俗包括宗教、信仰、巫术、游艺、竞技等。

3.民间美术的特点:地域性是民间美术形成和发展的空间特征。

民间美术是融合在具体的民俗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因而每一种美术形式都会形成独特的地方风貌。

群众性特点是民间美术区别于专门美术的重要标志,是民间美术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

自娱性亦可称“自用性”,指民间美术品在制作与消费关系上的特征,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意义。

自娱性主要侧重精神功能的民间美术。

传承性是民间美术发展的时间特征。

传承性的基本含义是历史的延续,是民族性及其表现方式的浓缩,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4.民间美术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的特质,可为现代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特别是民间美术造物思想和审美原则等精神层面上的精髓,可与现代高科技形成互补。

5.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生存与繁衍(三多:多子多福多寿),纳福求吉(五福:福禄寿喜财),避邪禳灾(五毒符:蜈蚣、蜥蜴、蝎子、蛇、蛙)6.吉祥图案“三多”的文化内涵是多子、多福、多寿,多用石榴、桃、佛手表现。

7.寓意图形代表的意思及特点:太极八卦:它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盘长:为佛教图案纹样中“八宝”之一,因盘长为第八品,故又称“八吉”。

方胜:传统寓意纹样。

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

“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

喜相逢:民间花纹格式,指回旋式的对称结构,如两只鸟或两枝花,一倒一正,回旋交错,在对称中求得变化,具有较大的动感。

这种构图也称“太极图式”或“推磨式”。

万字:又称万字纹,含有光明吉祥之意,是原始图腾太阳崇拜的符号。

涡纹:代表太阳和光明,在侗族刺绣也常用涡纹。

8.民间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及剪桐封弟、镂金作胜、锦地开窗、避邪禳灾。

9.剪纸的种类:窗花,绣花样稿,喜花,墙花,礼花,门笺,纯观赏性剪纸,灯花,祭祀花。

门笺:是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一组剪纸,由于它是将每张的上端粘贴,下端可随风飘扬在逆光下从室内往外看的效果特佳,很能增加节日气氛。

门笺均为长条形,有一个宽边缘,下方剪成一排穗子,很多门笺的中心部分配上“迎春接福”、“大吉大利”等吉祥语。

门笺又叫挂笺、吊钱、门彩、斋牒。

源于古代的幡,10.剪纸用途包括哪几类:①装饰类:贴于它物让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如窗花。

②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祛灾、辟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③稿模式: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④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11.中国南北方剪纸特色:北方,淳朴、浑厚、豪迈粗放、变形夸张、善用块、面、线条也简练概括,人物特征鲜明,风格朴素、单纯、明快、色彩浓艳。

代表作品有山西、陕西、河北、山东。

南方,注重写实,艺术风格秀丽、柔美明快、工艺精巧、玲珑剔透、镂金彩绘,风格重装饰,因而加工复杂,工艺性强。

12.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

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13.广东民间剪纸: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

14. 山东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

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

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结合来构成形象。

15.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者“影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剪纸、戏曲、木偶戏等相结合的一门静动融合的艺术。

其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员手中操纵的影人表演表现出来。

16.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

皮影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①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②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

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

用色简练,平涂着色。

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③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

④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

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17.皮影面部是刻画的重点,面部造型一般为五分面(正侧面),少部分为六分面、八分面甚至十分面(正面)。

①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高盔、翎子、相貂、鬼怪、神头、变脸头等多个类别。

②身段(服装)又叫戳子,有龙袍、蟒袍、官衣等,影戏的服饰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的影响。

③衬景相当于舞台布景,起着点缀环境、深化剧情的作用。

18.陕西皮影:①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②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②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唐山皮影:①是一种傀儡艺术,前设"影窗",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表演,配以灯光、效果、音乐、唱腔,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

角色齐全,分"小"(旦)、"生"、"髯"(老生)、"大"(花脸)、"丑"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程式。

②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

②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

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北京皮影:四川皮影: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它夸张幅度大,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艺术格调浑厚、大气。

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

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很有地方特色。

19. 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

财神:关羽、赵公明、比干。

20. 明清时期民间年画地域特色①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

天津杨柳青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特点:半绘半刻。

艺术风格: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②苏州桃花坞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江苏桃花坞年画内容: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描金”、“扫银”、“敷粉”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艺术风格上;桃花坞艺术风格: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

③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中后期,盛于清乾隆初年至咸丰末年。

山东杨家埠年画中炕头画最具特色,窗花窗顶及一些小幅的耕织图也富有特点。

印制以木板套色为主,既质朴明朗,有雅致柔丽。

杨家埠年画主要特点是表现手法粗犷,不拘小节,想象简化,线条简劲有力,构图饱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重用原色,风格纯朴。

④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

艺术风格: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年画内容: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1.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2.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3.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4.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5.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⑤四川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

艺术风格: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21.刺绣的起源: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刺绣的诞生。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2. 十二章服: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着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图纹的下裳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

23.刺绣的发展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

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