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基本要素》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地图》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三者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初步的地图知识体系,而地图的三要素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为学好地理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图上比例尺、方向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图例。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3)运用地图量算距离。
㈡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绘制教室平面图等课堂活动中,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图三要素的基本概念,进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问题的热情,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中的基本要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图三要素的运用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故确定比例尺的运用和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下面,为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分析(说教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故而,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并且及时激励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通过活动进行体验性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结构: ㈠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㈡ 体验学习,合作探究 ㈢ 归纳总结,温故知新 ㈣ 反馈活动,学以致用2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教 学 流 程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课 前 准 备】1、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2、让学生每人画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
1、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初步的了解。
2、锻炼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引 入 新 课】(2分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加勒比海盗》片花,引出藏宝图。
并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要学习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以便制作藏宝图。
为下一节活动课《校园寻宝》做准备。
用这样一个情境——校园寻宝,从藏宝图导入到地图基本要素的学习上。
这样,通过轻松气氛中导入新课,既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 新 课 教 学 ︼ ︵ 35 分 钟 ︶图例和注记 1.3.1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图例和注记1、展示几张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的操场图提问:操场里的花草树木,有的同学画实景,有的同学用符号代替,有的同学用文字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好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引出图例和注记。
2、课件展示——图例和注记的概念3、指导学生读图:P14图1.24和地图册P2—3,了解常用图例和注记。
课件展示——常用图例,任抽几个,请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中国政区图和世界地形图,各种类型抽一个,并以此为例说明图例和注记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和用,来加深印象。
4、提示:阅读地图的时,要懂得利用图例和注记。
1、 由学生自己所做的平面图引入,会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感到亲切感。
2、 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察法进行学习。
以看图分析为主,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新课教学︼︵35 分钟︶地图上的比例尺二、比例尺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青藏铁路介绍》问: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长1142公里,为什么在地图上却只有这么短的一段距离?学生讨论作答。
引出比例尺,并复习比例尺公式。
2、课堂活动:小组合作,量出教室的长和宽,按比例缩小画在纸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大小。
(分小组测量,共享数据,可以节省时间)通过活动发现问题。
3、问题一:比例尺应该用何种形式表示?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在表示比例尺时,学生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文字表示,还有的用数字表示。
小结:课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老师强调比例尺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数字式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使用时两者单位要一致;直线式比例尺须注明数值和单位。
课堂练习:三种比例尺表示方法间的换算。
4、问题二:教室一样,为何画出的图却有大有小?小组讨论:因为比例尺有大小之分。
课件展示——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
拓展: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比例尺大小表示的范围小大内容详略详细简略1、创设该情境:一是吸引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二是引入比例尺教学。
2、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比例尺,但是,对于比例尺中各项具体表示的内容很容易混淆。
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绘图,可以加深对比例尺定义的理解。
故而,采用活动教学。
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再讨论分析问题,最后由学生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 图上的方向 三、方向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桑美”台风的威力》 观察 “桑美”台风路径图,思考: (1)台风现在位于福建的哪个方向? (2)未来台风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引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课件展示)复习:前面学过与经纬线有关的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
2、课件展示:P15活动题2。
思考:如果地图上无经纬网,只有方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3、既无经纬网也无方向标的地图,如何辨别方向呢?课件展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请学生指出我校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将自己的教室平面图与实际方向对应起来。
4、总结:5、活动:在各自的操场平面图上标出方向。
小组讨论:该用何种形式表示。
6、小结:一般来说,空间范围大的地区多用经纬线来表示方向;反之多用一般定向法和指向标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是本节第二个重难点,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并且采取学生讨论和团体协作的方法:⑴ 让学生自己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三道判断方向的练习,掌握知识点,并把知识落实到图中,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
⑵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不同类型地图上的方向 。
【课 堂 总 结】(3分钟)知识主干第三节 地图 1.3.1 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图例和注记二、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公式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本幻灯片以板书设计的形式出现,板书是课文简单、直观的再现,通过本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主干,由知识点到知识网,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教 学 反馈】(5分钟) 应用练习 ①教师提供操场大小的实际数据给学生。
②要求学生在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操场的平面图进行修改。
通过该应用练习,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又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作业设计一幅从同学们各自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图。
通过该路线图,请同学到自己家去玩(由同学自己通过路线图找到该同学的家)通过课外知识的巩固达到本节颗的教学目标。
直线式线段式数字式经纬网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课后评价:由于七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三个教学情境,一个课堂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在课堂上。
同时,小组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爱发表意见的特点,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教学实践,本节课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