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泉市平定县乱流—苇泽关国防战备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阳泉市平定县乱流—苇泽关国防战备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公路工程为阳泉市平定县乱流—苇泽关国防战备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娘子关西武庄村K32+300,终点为城西村K42+420,全长11.357km,设计为三级公路标准。

路基宽度为7.5m,行车道为双向两车道,宽度2×3.25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砂砾垫层。

行车道横坡2.0%,超高方式采用绕曲线内侧行车道边缘旋转的方式,最大超高6%。

平曲线内侧加宽1.4m,线性过渡。

路基挖方段设边沟、急流槽,填方段设排水沟进行排水。

项目实施后,地方政府及平定县交通运输局、平定县国防战备办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对原设计路线提出优化变更方案,对K32+800~K35+320段、K36+780~K38+200段、K40+400~K41+617.219段进行设计变更,变更后路线保持在绵河一侧同行,避免跨河,减少村庄拆迁工程量,减少桥梁5座桥梁设计。

2、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路线起点位于西武庄村,途径东武庄、程家村、东塔堰村、西兵营村、城西村等六个村庄村落,全线路基多为岩质边坡,少部分为土质边坡。

3、主要工程量及技术指标3.1路基土方113322.39m3,4+5沥青混凝土面层144260m2,200mm厚水稳基层71532m2,180mm厚水稳底基层71532m2,150mm厚砂砾垫层71532m2;路肩墙边沟4099m(28078m3),小矮墙21675m(8730m3),边沟6182m(1585m3),排水沟2816m (1197m3),急流槽101m(117m3),混凝土防撞墙1690m(917m3),防撞护栏3411m,新建圆涵(1*1.0m)14道,长139m,板涵4座;绿化杨树286株,旱柳3476株;原有混凝土路面破碎拆除44206m2。

3.2路拱横坡:行车道、路肩均采用2%的路拱横坡。

3.3碎落台及平台:挖方段设碎落台、平台,高度每隔8m设平台一道,碎落台宽度为1.0m,平台宽度为2.0m。

3.4用地范围:用地范围为路堤坡脚(排水沟)外缘1.0m,路塹边坡坡顶边缘1.0m。

3.5超高方式采用绕曲线内侧行车道边缘旋转的方式,最大超高6%;3.6平曲线加宽值采用内侧加宽,最大加宽为1.4m。

二、施工部署1、总体部署本工程沿线全长11356.94m,因路线较长,途径西武庄、东武庄、程家村、东塔堰村、西兵营村、城西等六个乡村,根据占地所处位置采用分六个作业段同时施工的方法,暂定按道路所处村落为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先进行前期测量放线、扫障等工作,其次根据施工图纸对地处位置进行原有路面的破碎挖除,未利用原道路的路基进行基槽开挖回填、边坡削坡等工作,圆涵、板涵待路基土方施工时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埋设,路肩墙根据路基回填高度穿插砌筑,随机对小矮墙、防撞护墙进行沿线施工,完成后开始对路基层、面层开始铺筑;最后进行防撞护栏的安装、警示标示牌安装、标线设置、沿线绿化种植等项目;2、工期目标工期目标:本项目计划于2019.4.1日开工建设,于2019年10月31日竣工。

质量目标:合格。

安全文明目标: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杜绝死亡事故,轻伤率控制在0.3%以内。

3、项目部组织机构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组织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来完成本工程施工。

4、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现场设测量人员两名,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各三名、资料员两名,每天回填的路基、路面结构层、砌体工程及时进行检验,并报请监理验收签字,资料由资料员及时整理归档。

三、施工准备针对以上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场,规划弃土路线。

1、施工技术准备1.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审查,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及驻地监理反映。

1.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及运土线路,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制定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技术措施。

2、施工机械准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30台自卸汽车,同时配备5台挖掘机、5台推土机、2台平地机、5台压路机进行路基、路面结构层平整碾压,配备3台摊铺机进行路面面层铺筑,强夯设备两套。

3、主要施工人员准备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本着“技术素质高,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原则进行劳动力的资源配置,配备20个管理人员,机械操作工人80人,劳力工180人。

4、主要施工材料准备本工程所用材料从当地采购,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开工前将部分材料准备至施工现场,随着工程施工的需求逐渐采购。

四、主要项目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1.1工程开工前要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现场红线标桩、基准高程桩等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

测量主要包括:1.1.1导线的复测和加密: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坐标及其现场桩位进行复测,核对。

如发现设置的导线点过稀,应对导线点进行加密,并对桩位进行固定处理,防止移位。

1.1.2中线恢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对线路中线进行恢复,并加密桩位。

对于重要的中线桩位要进行永久加固处理。

1.1.3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对于沿线提供的水准点,应在进场后进行闭合,符合要求后增设固定水准点,作为施工时水准点。

1.2施工过程中路基回填、路面结构层及圆板涵的每一道工序均采用全站仪进行放线,路基施工时直线段每20m设两个边桩,平曲线每15m设两个边桩。

路面施工时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每15m设一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路面结构层的设计高,涵洞施工时基槽轴线、墩身中线等均进行精确定位放线。

2、路基土方2.1路基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清除表皮土和草、树根→分层开挖→装车→运输→人工从上至下刷坡防护。

路基土方开挖按图纸设计自上而下分层呈台阶式开挖,边开挖边防护。

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

2.2路基土方填筑2.2.1施工艺流程:清除表皮土和草、树根→原地面碾压→检测压实度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填筑第一层回填土→洒水碾压→检测压实度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填筑第二层回填土→按照上述工序填至路基顶2.2.2路基施工前,必须先对原地面进行处理。

先清除原地面的草根、树根,表皮土后对原地面进行平整碾压。

2.2.3对挖填结合的部位,将挖方区削成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不大于30cm,并有坡度大于4%向内倾斜的台阶,然后进行分层回填压实。

2.2.4填方分段、分层从低处填起,且不同填料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应控制在30cm内,且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

路基铺设的宽度,每侧各加宽50㎝。

2.2.5填方段之间纵向搭接处,先回填的路段每回填一层留出长度不小于2m的错台,后回填段落施工时将虚土清除,然后分层回填压实。

2.2.6挖方路段挖方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率为1:0.5;挖方高度大于8m小于16m时,边坡坡率为1:0.5,挖方高度大于16m时,边坡坡率为1:0.75。

2.2.7挖方段设置碎落台、平台,高度每隔8m设置平台一道,碎落台宽度为1.0m,平台宽度2.0m。

2.2.8填方路基段当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高度大于8m时,坡率采用1:1.75。

2.2.9土方回填前必须先做试验段,确定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填料的虚铺系数,压实遍数及洒水量的大小,得出试验结论。

2.2.10土方回填分层厚度按每30cm一层,卸土时应按试验段确定的虚铺系数确定堆放距离。

用推土机推平后,用轻型压路机快速初压一遍,现场测定回填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2%时,应补充洒水,否则对回填土进行凉晒,当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时,用推土机整平,再用50T振动压路机压实,碾压遍数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遍数,检测压实度达到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填筑上一层。

2.2.11涵洞台背回填施工按规范规定,采用砂性土填筑,填土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分层对称水平填筑,放坡系数1:1,坡脚距离涵台1m为平直段,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或平板振动夯夯实。

3、抛石挤淤强夯施工针对变更后K40+560~K40+950水塘处的挤淤及强夯处理,施工方法如下:因该处位于水塘内,积水较为严重,设计要求对该段进行淤泥清理,清理后干插片石,长度390m,平均深度1.0m,从上游至下游进行施工,用两台挖机作业,前面一台清淤,后面一台紧跟着抛石、平整,然后压路机碾压;施工工艺:抽排水—清淤—片石挤淤—碾压—清淤—片石挤淤—碾压(达设计要求)施工方法:3.1排水:利用挖掘机在淤泥段挖引流沟及集水坑,将渗出的水引至水坑中,用潜水泵将其抽出场外,保证抛石前基槽的干燥性及保证地基施工质量。

3.2清淤:清淤宽度为路基坡脚外2m,按1:1.5放坡,以预防淤泥滑坡影响施工,5-7m段作为一个处治单元;挖掘机呈半圆形作业,挖出淤泥,淤泥厚度根据实际确定;自卸车将淤泥运至指定弃土场内;3.3片石挤淤:5-7m段作为一个处治单元,挖淤之前准备好片石,并实测好地面高程;投掷石片要求均匀,片石粒径30-80cm;采用挖掘机挖除表面淤泥后,挤淤采用挖掘机摆放片石,将片石摆放平整,并且边摆放边夯实,保证片石沉入淤泥底部且再打夯没有明显沉降为止。

以此重复。

碾压后清除挤出片石表面的淤泥,且用较小的片石或者连砂石填缝碾压密实。

再进行抛石、碾压、清淤、填缝、碾压如此反复直至压实后达到表面无明显的轮迹,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

3.4强夯施工3.4.1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布点间距进行夯点放线。

3.4.2单点夯击:起重机就位后使夯锤对准夯点,并测量夯前锤顶高程,起吊至预定高度后脱钩落下,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计算单击夯沉量,如此反复,达到控制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cm停夯。

3.4.3移位:起重机向后退一定距离,然后起吊夯锤使其对准下一个夯点后放下,再起吊龙门架使其准确就位。

然后进行下个夯点的夯击作业。

3.4.4重复1、2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作业。

3.4.5完成第一遍夯点后,推平夯坑。

3.4.6利用控制桩布置第二遍的夯点,施工方法与第一遍相同,完成第二遍夯点。

3.4.7最后一遍为满夯,加固地基表层土,严格按施工技术参数进行。

3.4.8测量满夯后的终夯面的高程,计算最终下沉量。

3.4.9满夯完成后上部震松的土层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4、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全幅铺筑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运输、摊铺填料→整型→碾压4.1准备下承层路基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