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培训
✓ 方向:“此消彼长”,“驱力避祸”。充分发挥 人们的聪明才智、敬业精神,抑止消极方面,从 而确保核电厂的安全。
核安全文化的提出
• 既然有关核电厂的法规、标准、规范已经相当齐 全,核电厂的各项管理措施不可说不严格,为什 么核安全事件、事故仍然不断出现,本应避免的 事情却酿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核安全文化的提出
• 反面的教训发人深醒,反面的经验令人感悟。人 们认识到,核电厂的安全由设备、系统、部件、 构筑物的质量来确保。 硬件质量目标的实现要有良好的管理软件来控制、 支持和保障。
• 无论是硬件和软件的质量,质量是由人干出来的, 都要有人来实现。人们的态度、思维习惯、敬业 精神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结构体制、团队精神 等“上层建筑”,是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的最重 要的特征,会影响甚至决定硬件的质量、软件的 水平,对核电厂来说直接决定了核安全水平。
– 环境影响:空气污染 水污染(酸雨、冲渣水、灰渣流入河道)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
– 安全与健康成本--每兆瓦年损失工作日的风险
核电的巨大社会效益
核电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
安全: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
• 从古至今,我们时时都在面对存在危险的环境,我们 的安全实实在在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
– 而核事故影响的地域范围以几公里、几十公里计,涉及上万人,甚 至会跨越国界,造成国际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直到上 百亿,上千亿。持续的时也相当久远,遗患长达几十、上百年。
• 正是由于核事故潜在的风险非同小可,决定了世界各 国的民用核设施,无一例外地把保证核安全放在高于 一切的位置。
核电的安全性问题
核安全文化培训
苏州核安全中心
•文化——人类群体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 式
•核安全——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保证人员、社会和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核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 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 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 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三,由于人们对灾难性事故特别敏感,人们不能接 受恐怖性很高的事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协和号寿终正寝
2000年7月25日,星期二,协和203号超音 速客机执行巴黎飞纽约航班。 起飞后60秒,因跑道上残留的轮胎碎片划 破燃油箱引发大火,坠毁于机场近郊。 机上100名乘客和9名机组乘务人员全部罹 难。地面死亡4人。
• 核电由于其运作的物理本质,决定了核安全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次核事故足以葬送一 个国家的核能事业。
• 核安全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核安全管理必须与 国际接轨,核电站运行业绩必须达到国际水平。
核电的安全性问题
核电站风险来源:放射性物质的不可控过量释放。
根本原因:
• 功率失控
– 不能及时停堆 – 生的热量超出了冷却能力。
• 为了更好地研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各类危险或威胁, 找到恰当的处置办法,科技界给危险或威胁下了一个 定义,叫做风险。
• 风险,是指发生某一严重后果事件的可能性。 • 这一研究工作就叫做风险分析,或者叫做安全评价。
核安全,不容忽视的问题
• 从居民来说,核电的风险表现为一定的放射性后果。 • 从核电的投资者来说,核电风险表现为经营的风险。 • 作为核电的建设者和运行者,必须高度重视核电的安
性问题。核电由于其运作的物理本质,决定了核安全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确保核安全,是从事核电的 单位和人员必须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的风险接受三原则
• 第一,活动必须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风 险看成是损失的话,工业活动的所得必须大于所失, 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 第二,风险必须是可接受的,也就是说,所失必须有 限的和暂时的,不允许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 后果;
核安全文化的提出
•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过来对存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这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 综上所述,参与核电厂安全重要工作的每个员工的态 度、意识、思维习惯、行为举止,单位的政策、结构 体制等内在隐含的东西的作用和影响已引起人们对之 有足够的重视,核安全文化被正式提出来了。
• 冷却条件恶化,不能及时载出堆芯热量
– 丧失冷却剂(失水事故) – 丧失冷却剂流动(失流事故) – 丧失热阱 – 局部流道堵塞
严重的核事故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发生事故和1986年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经验教训:
✓ 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的 错误;
✓ 人的才智在查出和消除潜在问题方面是十分有 效的,对安全有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绝对安全 是不存在的!
核风险来源: 放射性物质的不可控大量释放
• 核电厂产生辐射风险的重要物理过程: – 堆芯损坏(冷却能力不足→堆芯裸露→堆芯熔化→ 压力容器融穿) – 安全壳损坏(高压破裂∕底板融穿∕安全壳旁路) – 居民受到照射(不利气象条件×应急措施不当)
核安全和核安全管理
• 核安全就是我们所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用来防 止核事故,在万一发生事故时限制其后果,使核电站工作人 员及其外部公众避免接受过量的照射,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到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
核安全管理:全方位
核安全高于一切
• 核事故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宽和持续时间之长, 以及造成的人财损失之大,远非其他事故所能比拟。
– 常规的工业安全事故,包括辐射防护事故,影响的范围通常是几人, 几十人之内,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少超过上亿元,在持续时间方面, 包括善后处理在内,也不会超过几个月的范围。
核电的巨大社会效益
• 扩展了一次能源品种数量,有利于优化能源结 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能源供应形势)
• 核电对环境保护有积极贡献 • 作为一项高技术,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
上升
核因素
– 土地使用:综合考虑采矿、运输、储煤和堆灰,煤电厂用地 面积11-18倍于核电厂
• 核安全管理,就是对这些技术和组织措施的管理。
• 核安全取决于(核安全的三大保障):
– 设计的安全性,设备的质量、可靠性,规程的应用等; – 人的动机和行为,包括专业技能,责任心,心理素质及核安
全素养等。 – 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包括严密的责任分工和控制流程,有
效的经验反馈体系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