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汇总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传动特性;
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基本特性: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另外两杆之和,无论以哪一个构件为机架,均不存在曲柄,之能是双摇杆机构。
存在曲柄的条件: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另外两杆之和,是否存在曲柄取决于以哪一个构件作为机架:
①以最短杆邻边作为机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
②以最短杆作为机架,构成双曲柄机构;
③以最短杆对边作为机架,构成双摇杆机构;
④平行四边形机构作为特例,以任何一边作为机架,均构成双曲柄机构。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①急回特性:机构的空回行程速度大于工作行程速度的特性。
②压力角及传动角:从动件受到驱动力的方向与受力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
角;压力角的余角为传动角。
压力角越小,有效分力越大,传动性能越
好;通常以传动角衡量机构的传力性能,传动角越大,传力性能越好。
③死点位置:压力角等于90°,不产生驱动力矩推动曲柄传动,使整个机构
处于静止状态。
三、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运动规律及应用;
类型:
①形状分类:盘行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②从动件形式分类:尖顶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
③从动件运动方式分类:移动从动件、摆动从动件
④从动件与凸轮保持接触的方式分类:力锁定凸轮机构、几何锁定凸轮机
构
优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获得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
缺点:凸轮轮廓形状复杂,加工比较困难;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通过点或线接触,易于磨损。
运动规律:
①等速运动:产生刚性冲击,适用于低速、轻载、从动件质量较小的场合;
②等变速运动:产生柔性冲击,适用于中速、轻载的场合;
③余弦加速运动:产生柔性冲击,适用于中速、中载的场合;
④正弦加速运动:不产生冲击,适用于高速、轻载的场合。
四、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cos a =R基圆/R向径
五、凸轮轮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设计方法:①反转法;②图解法;③解析法
加工方法:①铣、锉削加工;②数控加工
六、间歇运动机构的种类
①棘轮机构;②槽轮机构(柔性冲击);③不完全齿轮机构(刚性冲击);
④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圆柱凸轮、蜗杆凸轮)。
七、普通平键尺寸选择:
键的主要尺寸为其剖面尺寸(一般以键宽b×键高h表示)与长度L。
键的剖面尺寸b×h按轴的直径d从有关标准中选定,键长L应该略小于轮毂长度并符合标准系列。
八、普通平键的失效形式和校核计算方法;
①普通平键主要失效形式为组成连接的键、轴和轮毂三者之中强度最弱
的材料的工作面被压溃,极个别情况下也会出现键被剪断的情况。
②导向平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组合键连接的轴或轮毂工作面部分的磨
损。
校核计算方法:导向平键强度条件:p=4000T/(dhl)<=[p];普通平键强度校核同上。
九、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
正确啮合条件:m1=m2=m ;a1=a2=a
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大于等于1 。
当齿数趋向无穷多,齿轮变成齿条时,重合度增大。
两个齿条啮合时得到直齿圆柱齿轮重合度的最大值为4h/(πsin 2a)
十、齿轮传动的材料选择、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材料选择:①齿面应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以抵抗齿面磨损、点蚀、胶合以及塑性变形等;②轮齿心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以抵抗齿根折断和冲击载荷;③应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以及热处理性能,使之便于加工且便于提高其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轮齿失效,轮齿失效又分为齿体损伤和齿面损伤。
齿体损伤—轮齿折断—疲劳折断和过载折断;
齿面损伤—点蚀、胶合、磨损和塑性变形等。
设计准则:
①闭式齿轮传动:闭式软齿面(HBS<=350)齿轮传动,齿面点蚀是最
主要的失效形式。
应先按齿面接触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主
要参数和尺寸,然后再按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根的弯曲强度。
②闭式齿轮传动:闭式硬齿面(HBS>350)齿轮传动中,常因为齿根折断
而失效,故先按齿根弯曲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
尺寸,然后再按接触疲劳强度校核齿根的弯曲强度。
③开式齿轮传动:齿面磨损为主要失效方式,但是由于目前磨损尚无可靠的计算方法,所以通常按照齿根弯曲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模数,考虑磨损因素,再将模数增大10%~20%,因而无需校核接触强度。
十二、普通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校核、磨损、点蚀。
设计准则:
①闭式蜗杆传动:一般按齿面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按齿根弯曲强度进行校核。
②开式蜗杆传动:通常按齿根弯曲强度进行设计。
③对于跨度大刚性差的蜗杆轴,过大的弯曲变形会造成齿向载荷分布不均,因此还需要进行蜗杆轴的刚度校核。
十三、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①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
②减小螺栓的应力变化幅度;
③减小应力集中;
④避免附加应力。
十四、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
张紧装置:1、调整中心距的方法;2、张紧轮的方法。
安装和维护:
1、选用的V带型号和计算长度要正确,以保证V带截面在轮槽的正确位置;
2、两带轮的中心线应保持平行,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槽必须调整在同一平面内;
3、V带的张紧程度调整要适当;
4、对V带传动应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5、带不宜与酸、碱、油类介质接触,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60 °,以防带老化;
6、V带传动装置必须装安全防护罩。
十五、轴的类型(心轴、传动轴、转轴的定义方法);
①心轴:只受弯矩而不受转矩的轴;
②传动轴:只受转矩不受弯矩或者受很小弯矩的轴;
③转轴:既受弯矩又受转矩的轴。
十六、轴的材料选择
轴的材料首先要有足够的强度,对应力集中敏感性低;还需能满足刚度、耐磨性、耐腐蚀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
(常用碳钢、合金钢)
十七、轴的结构设计准则:
①轴的受力合理,有利于提高轴的刚度和强度;
②轴相对于机架和轴上零件相对于轴的定位准确,固定可靠;
③轴便于加工制造,轴上零件便于拆装和调整;
④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十八、合理选择轴承类型
①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方向和性质;
②轴承的转速;
③轴承的装调性能;
④轴承的调心性能;
⑤经济型。
十九、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疲劳点蚀、塑性变形、磨损。
二十、滚动轴承设计准则:
①对于一般转速的轴承(10r/min<n<n lin),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点蚀,应
此应以疲劳强度计算为依据进行轴承的寿命计算;
②对于高速轴承,除疲劳点蚀外其各元件接触表面的过热也是主要的失
效形式,因此除需进行寿命计算外,还需要校验其极限转速n lin 。
③对于低速轴承(n<1 r/min),可近似认为轴各元件是在静应力下工作,
其失效形式为塑性变形,应进行以不发生塑性变形为准则的静强度计
算。
二十一、带传动的特点:
优点:①能缓和载荷冲击;
②运行平稳无噪声;
③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严格;
④过载时将引起带在带轮上打滑,因而可防止其它零件的损坏;
⑤可增加带长以适应中心距较大的工作条件(可达15米)
缺点:①有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传动效率降低并且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②传递同样大的圆周力时,轮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都比啮合传动大;
③带的寿命较短。
二十二、带传动的应用:
带传动应用范围非常广,多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比要求不严格的机械中。
传动效率较齿轮传动低,所以大功率传送带较少用,常用的一般不超过50KW。
带的工作速度一般为5~25m/s,传动比i<=5;使用特种带的高速传动可达60m/s,传动比i<=7;超高速传动可达100m/s;同步带的速度可达40~50m/s,传动比i<=10。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