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
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
借口:________事件。
过程: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城。
结果:蒋介石推行________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标志:中国人民的________抗战开始了。
知识点2西安事变
时间、地点:1936年12月12日,西安。
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实行“________”,逼蒋抗日,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____________”。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____________。
影响: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
1.2016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中国多地以鸣响防空警报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A.寻找失踪士兵 B.柳条湖事件
C.日本工厂被炸 D.西安事变
2.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
如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与该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歌中的“家乡”在()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4.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知识点2西安事变
5.下面是某同学所画的某历史事件发展简单示意图,据此可知该事件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 .周恩来
B .张学良
C .邓世昌
D .康有为
6.近日,大型纪录片《西安事变的斡旋者》在华清宫取景拍摄,该片计划于今年“西安事变”纪念日在央视纪录频道与观众见面。
剧中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 .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 .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7.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
的是事变的( ) A .发生时间 B .发动者
C .解决过程
D .历史影响
03 能力提升
8.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在仅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就全部沦于敌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军事实力强大
B .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C .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D .东北地区无中国军队
9.下图是纪实文学《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的封面。
之所以说“历史在这里拐弯”是因为( )
A .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西安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这个纪念碑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兴建的?该事件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怎样?这种态度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经过中
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2)图二中这部电视剧剧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这次事件的发起者是哪两位爱国将领?
(3)在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此持什么态度?为此派谁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4)上述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
为泄忿吗?也不是。
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
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日本竭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声明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以便趁火打劫。
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坚决反对“讨伐”,坚持营救蒋介石。
(1)从材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一中所说的“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中的形势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04直击中考
12.(烟台中考)“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3.(乐山中考)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知识管理
柳条湖沈阳不抵抗局部兵谏双十二事变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基础过关
1.B 2.C 3.A 4.A 5.B 6.C 7.D
能力提升
8.C 9.D 10.(1)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兴建的;不抵抗;导致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就全部沦于敌手。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
(3)主张和平解决;周恩来等。
(4)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
11.(1)目的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是指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而国民党军队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却围攻红军打内战。
(3)当时局势下如果蒋介石被杀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便于日本侵华,为了抗日大业,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结果: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积极影响: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开始展开第二次合作。
直击中考
12.D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