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品危害及预防培训.

化学品危害及预防培训.


标示告诉您什么?
一、图示:
爆炸物
EXPLOSIVE
** * 1
类项号
二、内容: 1.名称:化学名/俗名 2.主要成分:含危害物质在1/100以上且 占前三位者 3.危害警告讯息:有毒?刺激?火灾? 4.危害防范措施:正确操作、储存、PPE 5.制造商或供货商:(1)名称(2)地址(3)电话
第一类爆炸物
特别说明
药箱使用原则: 务必每月初自行检查是否缺少药品, 交到工环组以便及时补给; 所提供的药品不得带回家用; 爱护公司财务;
员工健康管理
健康体检
我司体检分为常规健康检查和职业病体检 常规健康检查指办公室员工、不接触化学 品的员工; 常规体检项目有:体检常规、心电图、B超 (肝胆脾) 、X光胸透、血常规、肝功能、 HBV二对半 、尿常规 职业病体检人群为调胶、涂胶和品管人员; 体检项目有:神经系统常规、握力肌张力 腱反射、肺功能、皮肤、全胸片、高千伏 胸片;

易制毒化学品: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的化
学品。目前﹐我公司列管的主要有甲苯、丙酮﹑丁酮。因 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好台帐,以备公安局检查。
我公司易制毒品物化性质:我公司易制毒品有甲苯 (R1) ,丙酮(K1),丁酮(K3)。 丙酮(K1): 丙酮在常温压下为具有特殊芳香气 味的易挥发性无色透明液体。易燃烧,其蒸气空气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热易引起燃烧。 化学性质较活泼。其液体比水轻。能与水、酒精、 乙醚、氯仿、乙炔、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相互溶解, 能溶解油脂和橡胶。丙酮蒸气有麻醉效应。
化学品相关规定
10.危险化学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贮存期 内,定期检查,发现其质量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稳 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 11. 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 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12. 泄漏或渗漏危险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按 危险化学品特性,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 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 13.原料槽车入厂作业前﹐守卫人员通知储运课收货人员到 门卫处收货﹐收货人员须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入厂 检查表>核对﹐确认符合要求后签名﹐交由守 卫人员签名﹐始可入厂。 14. 仓储人员及守卫人员应依<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入厂检查 表>与管制要点及管制内容,确实执行运输安全管制。
企业的责任﹕落实危害通识制度。
1)标示(力求正确、完整) 2)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3)教育训练(全员参与)

作业人员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
1)必须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掌握有关安全 注应急处理方面的内容。 2)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作业时精神集中﹐严禁打闹嬉戏﹔
4)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
贮存 必须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规划﹐严格按照分类隔离贮 存的技朮要求﹐贮存在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规定的贮存设 施内。 1)贮存设施必须符合“三同时”原则。
2)贮存单位的安全评价。
3)危险标志。 4)仓库有专人管理﹐培训合格。 5)安全防护﹕足量适用的消防器材﹑安全卫生设施 和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使用
甲苯(R1): 甲苯是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呈液 体状,无色、易燃。它的沸点为110.8℃,凝固点 为-95℃,密度为0.866克/厘米3。甲苯温度计 正是利用了它的凝固点比水很低,可以在高寒地区 使用;而它的沸点又比水的沸点高,可以测 110.8℃以下的温度。因此从测温范围来看,它优 于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另外甲苯比较便宜, 故甲苯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也便宜。 甲苯不溶于 水,但溶于乙醇和苯的溶剂中。
MSDS相关规定
1.物质安全数据表应建立在易于取得的地 方,各部门负责人应妥善保管好数据。 2.物质安全数据表至少每三年更新一次。
化学品相关规定
1. 危险化学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物品质量、数 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并按合同进行检查 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 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2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经危化品专业 培训的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 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3. 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 4.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 使用明、火。原料槽区附近应有适当的照明及 应变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个人防护具管理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 者的身体,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劳动防护用品 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 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 1、防护服。包括帽、衣裤、 围裙及鞋盖等,主要是防止 热辐射、射线、微波和化学 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肤侵 入人体。
2、防护眼睛和防护面罩 有电焊工护目镜、炉窑工护目镜和面罩、防微波和防 碎屑眼睛等。
3、呼吸防护器 根据结构和原理呼吸防护器可分 为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 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带者自身有 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 2)隔离式呼吸器工作原理是将 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 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 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用在缺 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 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
健康体检分类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以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体检分为三类:入职体检、在职体检、离职 体检; 具体内容: 1.入职体检:每位员工入职前需参加体检; 2.在职体检:每位员工均需参加年度体检 3.离职体检:特殊岗位员工需在离职时参加 离职体检。
谢 谢!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者 必须了解所使用的防护 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 方法。对结构和使用方 法较为复杂的防护用品, 如呼吸器要进行反复训 练,达到能迅速正确使 用。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必须严格检查,损坏或 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用于急救的呼吸器更要 定期检查,以免急救时无法正常工作。急救呼吸器 平时要妥善地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便 于及时取用。
4、妥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 这样不但可延长防护用品的 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 证用品的防护效果,要仔细 阅读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说 明书,按要求正确维护防护 用品。
急救药箱管理
公司现配备5个药箱,放置位置分别于:总务室、调胶一 楼休息区、涂胶车间、分条车间、品管室; 急救药品及器材应明显标示﹐使用单位应指定保管人; 保管人每月检查﹑更换﹑补充﹐以保持效用。保管人依< 急救箱每月检查表>及<冲身洗眼器每月检查表>实施检查 并记录﹐每月底纪录交给工环保存;工环组根据检查结果 适当补充药品;
第五类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
1.1、1.2、1.3组
1.4组
1.5组
1.6组 5.1组 5.2组
第二类气体
第六类毒性物质
2.1组 易燃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组 非易燃、非毒性气体
2.3组 毒性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禁水性物质
6.1组 毒性物质
4.1组 易燃固体
4.2组 自燃物质
4.3组 禁水性物质
5)建立危险化学品清单,一年核查一次交于工环处。
【危化品贮存方式】
隔离贮存 隔开贮存 分离贮存 1.第一类(爆炸性物质)必须单独隔离限量 贮存 2.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 炸物 品﹑氧化剂﹑易烯物品﹑自燃物 品﹑腐蚀性隔离贮存 3.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与 第五类(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不得 同贮
丁酮(K3):分子式 CH3 CH2 C O C H3 。又 称 甲 乙 酮 、2-丁酮。一般工厂称为MEK,无色液体。 熔点-85.9℃,沸点79.6℃,相对密度0.8054(20/ 4℃时水=1),相对密度2.42(空气=1)。溶于约4 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与水 能形成恒沸点混合物(含丁酮88.7%),沸点 73.4 ℃ 。 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 2.0 %~12.0%( 体积)。化学性质与丙酮相似。
化学品相关规定
6. 各单位至少每半年应重新确认「危险化学品清 单」内容之正确性, 7. 使用单位应于危险化学品之贮存设施、容器、 储槽区、桶装区等明显处设置危害标示,如槽 区之防液堤、常操作之阀附近等。 8. 标示地点如放置装有同一类物质之数个容器, 则容器标示得以公告板代替。 9. 贮存场所应标示「与作业无关人员禁止进入」 之文字或其它防止与作业无关人员进入之措 施。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之有关法令办理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
第九类其它危险物
标示汇整
橘色 黄色 红色 绿色 黑白相间 爆炸 氧化 易燃 安全 腐蚀 固、气、液 气 自燃性 固+液=气
枯颅头
毒性
物质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技朮说明书) MaterialSafetyDataSheet
功能5﹕
1.判别危化品(九大)类别
化学品危害以及预防培训
危险化学品种类 个人防护具管理
员工健康管理
危险化学品种类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
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 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提供危害警告讯息﹑危害防护措施之信息
3.了解物质的危险特性
物质安全数据表,应置于工作场所中易取 得之处。(提问:调涂现场各MSDS位置)
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1、物品与厂商资料。 2、成分辨识资料。 3、危害辨识数据。 4、急救措施。 5、灭火措施。 6、泄漏处理方法。 7、安全处置及储存方法。 8、暴露预防措施。 9、物理及化学性质。 10、安定性及反应性。 11、毒性资料。 12、生态资料。 13、废弃物处置方法。 14、运送资料。 15、法规资料。 16、其它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