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
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
”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
因此,学习古诗文的学法就是“熟读法”。
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
”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
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这就是文学理论所谓的“外部研究”。
这种“外部研究”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
因此,学习古诗文可用“综合学习法”。
古诗文流传于世,自有其可称处,其中有的既是名篇,亦复有佳句,即如晚清王国维所谓“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篇有句”者。
而且许多名句因寓意深刻、形象生
动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这样,“语言积累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必要方法。
教学角度:写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教师出示一朵花,学生看花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全班交流,探讨“观花”之异趣,感受心理对创作的影响。
.品读范文之悲景,模仿其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品读范文之乐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分组交流,全班点评。
.创新思维写作训练:
①以乐景写哀情。
②以哀景写乐事。
老师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创作。
.依据课文主题,学生自创逆境警句。
《醉翁亭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朗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学生自读,辨音正义。
.分句群朗读,理解内容。
.分段朗读,理清思路。
.朗读示范。
以第二自然段为示范:
首先,个“也”字句群,日出雾散,云归岩暗,读出欣然驰往之情,但前者应声清气朗,后者收束畅快。
第二个“也”字句群,春夏秋冬景色更替,赏心悦目,春夏趋暖,字数也长,读时音应稍扬稍长;秋冬渐寒,字数也少,读时应即抑又短。
第三个“也”字句群,景色多变,心潮起伏,读时应舒展自如,既扬又缓,气顺音强。
其次,读韵律。
第三,读情感。
.播放多媒体,指导朗读要点。
.学生学读,自选一段作为朗读表演。
.小组交流,全班朗读,老师点拨。
.背诵全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研读
主要教学步骤:
.学生展示所搜集的有关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资料,阅读并分小组讨论体会。
.教师指导比较阅读的方法。
并提出比较阅读的主问题:
①从社会背景上去比较。
问:范仲淹与欧阳修当时的处境的共同点是什么?
②比较这两文的创作动机。
问:这两篇所表现的“乐”是否相同?
③比较这两文的艺术风格。
问:这两在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色?
④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比较。
问:你对哪篇最让你感动?
.学生先自己研读,然后分组共同讨论。
.全班集中点拨,指导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自主发现。
老师问:你自己还怎样的发现呢?
.老师梳理本节课内容。
《满井游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读
主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知的描写春天的诗文。
多媒体展示诗文。
.导入新课,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字词,正音辨义。
.再读课文,提问: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教师指导阅读要点,提问:用文中的原语言回答,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读课文,思考文中所描写的画面。
.多媒体播放北方初春的画面,学生分层读课文。
.重点品读课文第二段,主问题探究:
①本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②全段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描写的?说说你的道理。
③文中多用比喻,尤其刻画山情水态,颇为新颖,请你思考其中的妙处。
④从本段找出表现早春“早”的句子,并画其“字眼”。
方案二
教学角度:语言积累
主要教学步骤:
.课内语言积累。
①师生共说说语言积累的重要。
学生读文,互相交流,说丽词雅句。
②指导学生做语言积累卡片。
词语积累;句式积累;修辞格积累。
.语言运用练习——比喻句。
①写一个描写高兴或低落时的比喻句。
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柳”和“红装”三词连成一段话。
.课外语言活动。
目标:
①搜集有关描写春景的诗句。
②剪裁春景的图画,为画写一段散文诗。
③通六法可以为文配画。
《诗五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诵读
主要教学步骤:
.通读诗篇,咬准字音;分篇诵读,总体把握。
.诵读指导,要点说明:
①五言律句节奏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形式;七言律句节奏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形式;
②平声字韵脚读音要拉长,仄声韵脚不延长。
③激昂的诗句要高声稍快地读;伤感的诗句,要低沉稍慢;叙述描写的诗句要高低适中,不快不慢。
④以龚自珍《己亥杂诗》为例画音节和韵脚,并作诵读示范。
.分组试读,感受诗韵。
学生划各篇的音节和韵脚,自由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画面演读,体味诗情。
分别播放各诗的情景画面,学生配画诵读,理解各诗表达的情感。
.美点想读,涵泳诗境。
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句的意境。
.展示曲谱,师生吟唱。
以李白《行路难》为例。
.自主美读,背诵诗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拓展
主要教学步骤:
.介绍拓展课的要点:立足教材,知识延伸;主题探究,综合会通。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给出主问题:
①陶渊明诗中有“酒”,李白诗中也有“酒”,你还知道多少关于“酒”的诗文和故事?
②对本能的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生存能力,但杜甫在风雨之夜想到的是大庇天下寒士的广厦,你能联想一些古今这样的事例吗?
③请你谈谈龚自珍对“花”的意象的翻新。
你还有怎样的新发现呢?
④李白要学宗悫长风破浪,请你再搜集有关这样励志的警句。
⑤岑参的雪花以梨花喻之,说说你的理解,利用网络搜集描写“雪”的诗文。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