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见

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见

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见[日期:2008-02-14] 来源:重庆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作者:机关工委办公室[字体:大中小]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适应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任务新要求,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为扎实推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意义(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三)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必然要求。

党的建设适应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应有之义。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顺利推进改革试验的根本保证。

(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解决我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

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市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融合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农村发展党员难等诸多问题。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科学把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五)总体思路。

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抓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个统筹”,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干部人才互动、党员动态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六大体系”,形成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局面,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六)主要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紧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城乡统筹发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用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

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

在统筹上着力,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互促共进。

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实践。

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大力探索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试点示范、重点突破。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试点先行、着力攻坚,在成功破题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全面推进。

(七)目标要求。

力争到2012年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主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

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党员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党建工作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党建协调发展。

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城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发展。

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

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的功能明显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保障“31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顺利实施。

三、牢固树立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八)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

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思路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九)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克服对农村党员的偏见。

城市党组织要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

教育城市党员切实尊重、平等对待农村党员,引导农民工党员增强自信、自强意识,主动融入城市党组织和城市生活。

(十)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

各级党组织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富于创造性。

(十一)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

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党组织班子,配置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四、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效途径(十二)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

在现有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

完善在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集贸市场和社区楼宇、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的模式,推行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社区)与园区等联建党组织,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建筑、商贸、餐饮等行业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型党组织,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

(十三)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

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定期从上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鼓励区县(自治县)部门、乡镇(街道)实改非干部离职带薪到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动员、组织市级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秀干部和人才到区县(自治县)工作,选派区县(自治县)、农村基层干部分别到市级机关、城镇挂职锻炼。

选拔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级部门担任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的力度。

实施“农村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和村工作。

(十四)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

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实现从单向被动管理向双向互动管理转变。

建立组织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重庆市流动党员信息库,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

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健全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实现由单纯注重管起来转变为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认真制定农民工党员党费交纳标准,研究制定在用工、培训、任职、薪酬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维护农民工党员权益的政策措施,组织农民工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努力建设“农民工党员管理服务示范区”。

探索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十五)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代理中心(点)等,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

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义工、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接待群众等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城乡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方面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社保、住房、培训、医疗、子女教育和权益维护等服务,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帮助农民工排忧解难。

完善党员考评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十六)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创新党内激励机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活动。

参照农民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分配农民工党员评先选优名额,把农民工党员纳入流入地评先选优范围,按照一定比例在农民工党员中推荐党代表、在农民工中推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织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自愿在务工地参加选举。

完善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深化党内帮扶,探索设立党内帮扶热线,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做好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十七)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

调整党建工作重心,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在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适当倾斜。

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统筹配置党建资源要素,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

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

大力实施党建信息化工程,开展“网络党建”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党建联动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的组织领导(十八)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管理制度。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抓党建工作“主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

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区县(自治县)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形势分析会,市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推进会,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业务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党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十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