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
及其对广州的启示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城乡
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和户籍管理
一体化的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创新,
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重庆市的城镇化率由
2002年的39.9%提高到48.3%。
一、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做法——推进
“五个一体化”
(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按照“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
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促进了基础
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十年来, 重点加大农
村地区“五通”工程建设,解决了289.33万农村人口的饮
水困难和12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7年
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93%。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和城乡同
网同价。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
村一、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
了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
1428.6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469亿元,分别是直辖前的2.9
倍和1.6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直辖前净
2
增加2030元,比上年增长22%。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速度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土地流转
为突破,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和规
模经营的政策性文件,通过放活流转形式、放宽承接土地经
营对象、盘活农村多种土地资源、保障各方权益等措施,促
进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
到了15.1%。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立足发挥优势,突出
特色,做大产业,全市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
产业基地,全市已经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的总规模达到
了1315万亩。着力打造百个区域性中心城镇和经济强镇,乡
镇企业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培训、扶贫培训等多渠道、
多层次培训,培育了“富侨保健”、“石龙技工”、“三峡服装”
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市
外政府间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对口支援省市、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全市现已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
动力748万人,超过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在
全国率先开展了进城务工农民管理服务试点,在13个区推行
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流动人口居住证
“一证式”管理,在主城区试行“农民工公寓”的建设与管
理,对农民工首次在城镇购房实行税费减免,落实了进城农
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就近入学的待
遇,城乡就业制度基本实现了接轨。
3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全面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所有区县实
现了“两基”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普九”任务,对农村贫困
家庭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三峡移民子女、农村退役士
兵等五类人员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政府资助、免收学费,
并给予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大力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
和医疗体系,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截至2007年
底,全市80%的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
了农村医疗救助,被救助人员达到45万人。加快建立农村低
保、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全面建立
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
盖。目前,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家庭达到32.31万
户、71.85万人, 15万农村五保户实现了财政供养, 45万人
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制约。重庆
市于1994年实施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
活来源”为准入条件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2003年开始,
重庆市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以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
元结构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登记管
理制度,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
放宽了一系列户口迁移限制。
二、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对广州的启
示
(一)必须打破重城轻乡观念,消除对“三农”的制度性
4
歧视。
当前,由于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国民经济比重份额
较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不大,我市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和
基层单位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城乡二元结
构制约的不良后果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
思想,一定程度抵消了对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执行力度。当
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广州已具备在消除城乡二元
结构的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因此,广
州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
分割体制,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和现代文明成
果。
(二)必须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城乡同步发展。
近年来,广州农村地区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低于城市
地区。当前要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
距。一是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按照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市场
流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一体化的要求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二
是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现阶段尤其要注重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发展都市型农
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繁荣
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三是要高
度重视中心镇建设。不仅要为中心镇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并
且要加大财政投入,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区域特色经济中心、
5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城乡管
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心镇对周
边农村地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三)必须改革城乡利益分配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
政支持力度。
必须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
节国民收入分配,加大向基础产业、弱势领域、公共服务和
民生事业投入的力度。要真正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
投入机制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激励机制,在科
学测算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提出刚性的要求;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确保财政税收、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比重逐年提高。对粮食生
产和主要畜牧产品生产建立长期补贴制度,并给予政策性保
险支持,调动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四)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体系,为统筹城乡发
展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 城乡二元分割结构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障
碍。经过改革开放30年后,广州受到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制
约,首当其冲是土地问题。当前,广州急需通过城乡一体化
来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部分矛盾与问题。通过打破二元户
籍结构、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和探索放开农用地流转,则可最
大限度匀出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应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
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效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逐步试点取消
城乡因户籍差异而造成的城乡之间人为的壁垒,从至少五方
面突破当前城乡二元制结构:探索放开农村土地流转管制;
6
逐步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分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
记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功能定位及建设整治问题;
逐步实现城乡社保、教育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把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绩作为考核干
部政绩的核心内容,考核评价的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奖励
惩戒上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重庆市以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
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112
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
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6亿元,
增长4倍。2007年农业增加值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715元和3506元,
增长18.5%和22%。2007年6月,重庆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
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