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精准扶贫运营模式

旅游精准扶贫运营模式

旅游精准扶贫运营模式
一、基于主导类型
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统筹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推动区域整体脱贫,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市场主导型
市场主导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投入,通过市场运作,带动区域整体脱贫,重点解决农民生产、就业以及农户土地房屋等资产收益。

3、邻里互助型
邻里互助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行业协会组织协调,推动旅游经营户、特别是住宿餐饮等旅游经营示范户和周边乡村贫困户的直接对接,最终实现共同致富的精准扶贫举措。

4、景区帮扶型
主要是景区定向精准扶贫模式,重点解决贫困户就业和自主创业问题。

(1、政府主导型
该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和管理,由村民以主角身份参与景区经营。

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村内参与旅游项目关联的村民数只是很少一部分,二是由于是政府主导开发,存在着投资缓慢、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2、企业+农户模式
坚持“互助开发,企业与农户共赢”的经营模式,农户将土地租用给开发公司建设,房屋作为农家住宿,也提高了农民就业,农民可以到旅游企业中就业而获得工资性收入。

但该模式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矛盾在于农户分享收益的比例低,大部分收入归开发公司。

3、企业主导型
引入旅游企业,公司一方面借助旅游地的生态景观资源和农耕民宿资源,发展旅游;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保安、景区司机、买卖商品、饭店厨工、酒店员工等岗位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实现脱贫致富。

4、自主经营
由当地民众多方筹措资金,启动新村改造。

逐步改造成为游客观光、购物、游玩的好去处。

依赖于当地的景区优势,村民将民房改为休闲旅舍,办山间农家乐,提供和出售特产,村民自编节目吸引游客,这些措施能给村民增加收入。


二、基于开发方式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模式。

一是“景区带村”模式。

就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贫困村开发乡村旅游,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或从事旅游经营服务、旅游商品产销,形成“景区+贫困村+农户”的扶贫模式。

二是“能人带户”模式。

就是引导和扶持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贫困户从事旅游经营服务率先脱贫致富,实现先富带后富;或邀请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周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扶贫模式。

三是“公司带户”模式。

就是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方式带动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四是“合作社带户”模式。

就是由村集体或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用土地、林地流转或生产要素入股,自愿联合,共同管理,互助发展,共同富裕。

三、对策及建议
1、直接就业脱贫模式。

通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岗位,以薪酬模式脱贫。

蒙山旅游区通过旅游企业,拿出一定聘用贫困人口比例,通过将贫困人口再就业到乡村旅游接待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等岗位,提高了贫困人口服务意识和水平,较好的实现了就业脱贫。

2、行业转型脱贫模式。

依托旅游资源,引导贫困户从土里刨食迈向服务业,实现转型脱贫。

沂水县农民积极发展“农家乐”饭店、民宿酒店、果业采摘园等产业项目,实现了收入大幅增加。

煎饼、粮食酿酒、大碗茶、草编、地瓜玉米等百姓家中司空见惯的物品,成了旅游旺季竞相销售的旅游商品。

3、捆绑发展脱贫模式。

把贫困村的青山绿水变成发展旅游的金山富水,以村为单位成立旅游合作社,通过共同经营实现资产收益,先后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120多家。

四、经典案例
2016年8月,李金早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会”上指出四种扶贫模式值得肯定,分别是“景区带村”模式、“能人带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

(一)宁德模式(“景区带村”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创新模式)
(二)湘西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三)平江模式(景区带动模式)
平江红色旅游“五动”扶贫模式,即: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障碍;景区带动,引领群众参与;金融撬动,盘活资金投入;产业联动,拓宽增收渠道;市场推动,增强发展后劲。

(四)精准扶贫的“深圳模式”(“能人带户”模式升级版)
(五)“秀水五股”模式(“公司+农户”模式)
(六)山亭模式(“景区带村”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
【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
1、政府/引导/扶持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旅游扶贫开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旅游扶贫开发机制,各级政府应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西藏昌都地区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

其次,应制定有利于旅游扶贫开发的政策、法令、法规,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农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和管理中去。

采取各种措施引导贫困农民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旅游经营, 鼓励兴办旅游经营实体,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加强对农民旅游队伍的业务培训,通过扶智推动旅游扶贫开发。

最后,应加大昌都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基础建设投入、旅游综合服务、市场监管、形象宣传、资源维护、环境保护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为昌都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2、企业投资/管理
对企业的管理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以政府为引导, 企业为主体,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 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鼓励各类经济成份投资昌都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经营。

第二,建立有利于昌都旅游扶贫开发的财税体制、政策和机制,充分运用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国债、贴息、外贷、转移支付、政府采购、优惠税收等政策工具, 引导旅游扶贫建设项目资金的流向, 加大对昌都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投入, 对在昌都地区投资经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企业、投资旅游扶贫开发的企业,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施行一定的税收优惠。

第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昌都地区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推动昌都旅游扶贫事业超常发展。

3、当地居民(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 参与当地景区、乡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 当地村民则以土地、森林、人文资源入股,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旅游开发, 社区居民可在景就业, 以景区主人身份参与景区建设、享受资源股份的分红、开办家庭旅馆、参与景区管理。

其次,政府部门必须从制度上制定保证昌都贫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赋权机制、咨询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培训机制等, 建立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规划,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昌都贫困地区开发一片景区、保护一方环境、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群产业、拉动一方市场、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