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标准工作程序范文
一、施工准备
1、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建筑物的基本工程概况,确定模板形式,并审核施工单位模板方案的合理性。
2、督促、落实模板方案的技术交底,组织有关施工人员了解模板的设计意图,掌握施工中的重点、难点。
3、要求划分施工段进行施工,对每个施工段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必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模板安装施工图(翻样图),并严格按照施工安装图进行检查、验收。
4、检查、验收进场模板、钢管等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满足规范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5、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模板工作量等确定现场的施工人数,并组织、落实到位。
二、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先进行验线,核对构件的截面尺寸、位置等与设计图纸无误后,方可支模施工。
模板安装时,要按安装施工图大样进行小面积预装,校核尺寸、连接节点等细部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组装。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检查涂刷模板的隔离剂,不得流淌,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不允许在涂刷好隔离剂的模板上清理其它模板。
4、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应漏浆,在混凝土浇注之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6、浇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
如用水清理,要保证模板上的隔离剂不被冲洗掉。
7、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1)轴线通直、尺寸准确;(2);棱角方正、线条顺直;(3)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4)表面无明显气泡,无砂带和黑斑;(5)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露筋、平渣、粉化和锈斑现象;(6)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有规律性;(7)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8)每100cm2 的表面内气泡孔个数w 50个;(9)结构平面外形尺寸偏差控制在士5mm以内(2m 靠尺检测)。
8、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结构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9、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对梁构件检查其长度方向,对大空间结构的板要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
1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洞、预留孔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允许偏差要满足以下要求: (1)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mm;
(2)预埋管、预留孔、预留洞中心线位置3mm; (3)预埋插筋中心线位置5mm,外露长度 + 10mm,0;(4)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mm, 外露长度 + 10mm, 0; (5)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0mm,孑L、洞尺寸 + 10mm, 0。
1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 1 )距离轴线位
置5mm; (2)底模上表面标高±5mm;( 3)截面内部尺寸:对于基础士
10mm;柱、墙、梁 + 4mm,—5mm;对于层高垂直度:层高小于5m时为
6mm,层高大于5m时为8mm; (4)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2mm;( 5)模板表面平整度5mm。
12、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注混凝土时,
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三、模板拆除
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板类构件:
构件跨度w 2m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50%以上;构件跨度〉2m, w 8m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标准值
的75%以上;构件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标准值的100%; (2)梁、拱、壳构件:构件跨度w 8m时,要求混凝土
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以上;构件跨度〉8m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的100%; (3)对于悬臂构件,要
求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拆模前要有当地检测中心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实验报告。
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且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之前拆除。
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之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侧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模过程中不受损伤。
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梁、板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