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技术标准T e m p l a t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d i s c l o s u r e********项目部2019年3月4日一施工准备二剪力墙柱支模要点三楼板支模要点四梁支模要点目录五模板验收六模板拆除七安全文明01施工准备1.1 施工准备1.2 配模图提前策划—采用小包角1.3 集中开孔1.3.1 模板应进行集中开孔,开孔规格应尽量采用金八孔。
1.3.2 单张板打孔应由内侧向外打孔,使冲切破坏层留在外侧,若留在内侧会影响混凝土观感。
1.3.3 核对钢筋位置,并对螺杆洞进行微调,以免造成重复开孔。
1.4 模板拼装1.4.1 模板拼装时,应先在干净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水平拼装,再立起靠墙进行加固。
1.4.2 每层模板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并全面涂刷非油性脱模剂,能有效保护模板,提高脱模性能,确保混凝土观感质量。
1.4.3 所有柱、墙、梁等模板阴阳角粘贴海绵双面胶带。
现浇板板缝粘贴透明胶带。
02剪力墙柱支模要点2.1 定位筋2.1.1 钢筋定位筋采用定型模具切割机切割,保证定位筋加工尺寸的准确。
2.2.2 拐角处纵横向均应焊制,焊制完成后由工长用角尺对其进行检查,如有偏差需重新焊接,控制定位筋轴线尺寸偏差在2㎜以内。
2.2.3 定位筋焊制间距不宜大于500㎜。
2.2 模板接缝2.2.1 模板应在现场整体拼装后安装模板,竖向接缝处必须设置背楞方木龙骨和撑筋。
2.2.2 水平模板接缝的两侧必须有撑筋。
2.2.3 模板拼缝间隙不大于2mm ,拼缝处两块模板间的高低差不大于1mm 。
2.3 堵头板支模2.3.1 剪力墙在堵头位置处,焊制墙面和堵头模板的定位钢筋。
2.3.2 堵头板侧边应过刨确保平直,采用硬拼安装。
2.3.3 堵头板采用内夹墙面模板,外部背楞方木和钢管加固方式安装。
2.3.4 墙面离堵头板100mm处,安装对拉螺杆。
2.4 外墙模板上口外侧设通长背楞2.4.1 外墙、电梯井、楼梯间墙柱模板上口外侧需设通长背楞,保证上口垂直、不变形。
2.5 外墙接缝做法2.5.1 流程:预埋加固螺杆——弹设水平标高线——安装定型底座——安装通长方木——安装外墙模板。
模板下挂200㎜。
2.6 止水要求2.6.1 有止水要求的剪力墙、水池池壁均采用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中间段两端加设成品(可拆除)锥形橡胶皮垫,与墙体外表平齐,模板拆除后卸掉橡胶皮垫周转利用。
2.7 剪力墙柱支模质量要求2.7.1 选用优质模板,周转时表面及侧边彻底清理,脱模剂涂刷均匀。
2.7.2 龙骨厚度一致,平直无变形,间距净空不应大于150㎜,通长设置。
2.7.3 本工程标准层采用钢支撑加固体系,墙体横杠分为5道,第一道距地面250㎜,第二道间距450㎜,其余间距500㎜。
2.7.4 采用双钢管加固体系,最下排对拉螺杆离板面不宜大于200㎜,最上排对拉螺杆离板底不宜大于250㎜。
2.7.5 底部1.5米高度范围(底部三道对拉螺杆),必须采用双螺母安装。
03楼板支模要点3.1 施工质量要求3.1.1 顶板、梁标高允许偏差±3mm,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平整度允许偏差3㎜,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
3.1.2 顶板模板间拼缝间隙不大于1mm,拼缝处两块模板间的高低差不大于1mm。
3.1.3 在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3.1.4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1.5 墙板、梁底板及侧模的标高要绝对准确,与支模架水平龙骨标高一致。
顶模铺设完成前,在上层钢筋上提前抄测水平点,支模过程中实时复核。
3.2 支模架3.2.1 立杆间距均匀,地下室采用900*900间距搭设,楼层采用900*1200间距搭设,最大处不允许大于1200mm。
立杆距离墙边不宜大于400㎜;立杆必须垂直于楼面,纵横方向都要拉线定位,排列一线。
3.2.2 支模架采用钢管+可调托座方式,架子立杆高度应选择比楼层净空高度低300-400mm的钢管。
高层建筑优先选用碗扣脚手架钢管作为立杆。
3.2.3 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可调托座插入立杆不得小于150㎜。
3.3 楼板龙骨安装3.3.1 楼板支模木龙骨或方钢布置要求均匀,净空间距不操过20㎝(板厚15㎝内)。
3.3.2 木龙骨或方钢布置距墙面的距离控制在15㎝以内,悬挑长度控制在25㎝以内。
3.3.3 主龙骨钢管可采用双钢管或方钢安装,末端悬挑长度不宜超过25㎝,且距墙面距离控制在15㎝以内。
3.3.4 模板缝同次龙骨同向处,下方敷设方木。
3.4 楼板支模标高及平整度验收3.4.1 楼板支模板面标高允许偏差5㎜;平整度允许偏差5㎜(国标)。
3.4.2 对楼板模板进行检查和验收时,同时要求木工操作人员在板底同步进行调整。
第一遍采用拉线控制,严格检查楼板标高。
第二遍采用靠尺检查模板平整度。
3.5 挂模施工(1)3.5 挂模施工(2)3.5.1 采用斜向加固措施,设置统一底座。
3.6.1 必须等砼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才可拆模。
3.6.2 拆模时严禁破坏砼的棱角。
3.6.3 顶板拆除后,及时做好清理及缺陷修补。
3.6.4拆模后把模板清理干净、分类堆放整齐,严禁超负荷集中堆放顶板材料。
3.7.1 后浇带模板支设必须采用独立支撑体系,与相邻模板支架安拆互不影响,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不得拆除。
间距、步距同满堂架,两侧加设连续剪力撑,形成一个稳固整体。
3.6.2 后浇带底模应平行于后浇带方向铺设,两端方木应超出后浇带100mm并紧贴两侧混凝土以防支撑脱落。
3.6.3方木下小横杆应为定尺,不应超过后浇带模板宽度,以免影响两侧模板拆除,模板安装时应先安装后浇带模板,之后安装两侧模板。
04梁支模要点4.1 梁4.1.1 梁高≥600㎜时应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梁<600㎜,采用定型夹具加固。
梁夹具距墙≤200㎜,间距≤500㎜。
4.1.2 同一作业面上所用的模板、木枋必须保证厚度一致;梁模、侧模交接处粘贴海绵条,保证拼缝严密。
4.2.1 搁置梁底板的主龙骨宜加固在横向水平杆上,便于梁侧模加固,或在梁底加设梁夹具,间距不大于600㎜。
4.2.2 梁侧模上端水平木龙骨应与墙板连续设置或设企口连接,不应断开。
4.2.3 平板铺设前应对剪力墙、梁模板标高利用主筋上的50线进行复核。
4.3.1 堵头板与梁底板处加固安装与墙板阴角处安装加固方式相同。
05模板验收5.1 项目部建立三检制,通过班组自检、互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06模板拆除6.1 模板拆除6.1.1 一般竖向构建模板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拆除(混凝土发热后即可拆模,时间间隔一般为浇筑完成后10-12小时)。
6.1.2 水平构件(梁、板、挑板)模板拆除时间必须由技术人员根据拆模试件强度确定,不得擅自拆模。
6.1.3 拆模作业不得野蛮施工。
不得损坏混凝土构件棱角。
严格按文明施工要求作业。
6.1.4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
不得将模板吊运至作业楼层后再清理涂刷脱模剂。
6.1.5 拆模作业管理人员必须巡视,检查卸料平台使用情况、塔吊指挥到位情况、临边防护情况及作业行为,应杜绝高空坠物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6.2 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6.2.1 混凝土拆模后,应在第一时间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修补。
6.2.2 缺陷修补原则:(1)修补部位与原构件色泽基本一致;(2)修补部位平整,边缘方正、规则。
6.2.3 混凝土表面麻面、蜂窝、露筋、夹渣(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1:2或1:2.5)抹平。
(2)小蜂窝部位用水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1:2或1:2.5)抹平,大蜂窝、夹渣部位先将松动的石子、突出颗粒与杂物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喉,再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3)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应先清洗干净、凿除与钢筋结合不良的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水泥砂浆(1:2或1:2.5)抹压平整。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等上述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稍微干燥后,周边粘贴胶带纸,保持方正,用水泥腻子批一道面层。
(黑水泥:白水泥:建筑胶:水=1:2:3:7,黑白水泥比例可根据现场样板颜色调整)6.2.4 混凝土表面挂浆、板缝、孔眼漏浆处理混凝土表面挂浆、板缝及孔眼的漏浆在凝固后进行清理时,需使用铲刀、扁錾铲除,砂纸轻微打磨等措施,保证表面不破损、色泽一致;切勿使用角磨机打磨,留下明显的刮痕。
6.2.5 混凝土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1)混凝土涨模、变形部位,先放样再进行凿除工作,凿毛后水泥砂浆抹平,稍微干燥后刷一道水泥腻子面层处理色泽,同时配备靠尺检查修补的平整度。
水泥腻子(黑水泥:白水泥:建筑胶:水=1:2:3:7),可根据现场样色样板进行调试。
(2)板缝错台需进行剔凿、打磨。
6.2.6 层间修饰带(1)首先进行基层处理,施工缝错台、漏浆、夹渣,需先用铲刀清理干净漏浆,弹线确定范围进行剔凿工作和打磨,可将不密室砼、松散骨料、杂物凿除,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等干燥后在施工缝上下粘贴平行的两条胶带纸,在接缝表面采用成品抗裂抹面砂浆做修饰块、修饰带。
(2)修饰带做法:先进行抄平、弹线、贴胶带,在外墙、楼梯间结构层交接处上下各100mm、总宽度200mm,厚度1-2mm。
07安全文明7.1 模板加工场(堆场)内当班作业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理。
材料分规格堆码整齐,机械设备周围的锯末、刨花当班应清理干净。
木工加工房应设置灭火器材.7.2 圆盘锯不得放在施工作业楼层上。
7.3 支柱墙模板前必须先清理砼并刷脱模剂。
7.4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临边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
7.5 作业楼层材料放置:钢管、木方等长条状材料应垂直于楼板边缘放置,且离楼板边缘应大于1m。
楼板边缘1m以内严禁放置任何散状材料。
7.6 不得把外防护架作为材料搁置架及加固依据,临时搁置材料必须在搁置人离开前清除。
7.7 支临边柱墙模板、拆临边模板时必须两人进行传递作业。
拆楼层板模时先从中间开始拆除,用拆除后的模板将临空面进行全面遮挡后(稳固的靠在防护外架上,防止拆边跨模板时材料弹出楼层),再拆除边跨模板,杜绝高空坠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