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军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代军事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使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军事信息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IT168 信息化
[文献识别码] B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
为了打赢未来的战争,我国必需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人类的历史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现代战争进程。
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影响体现在多方面,信息技术在现在战争中已经发展为信息战。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那是决定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军队,更谈不上现代化战争了。
只有高度信息化的军队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高技术促进现代战争理论发展具有明显的超越性,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发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国在战争理论研究上,更加重视超前性研究。
信息化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海湾战争后,各国开始大量的装备自己部队,向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我国,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代战争的趋势,向着信息化迈进。
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
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中心,八个特征”来概括。
即: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无人化、网络化、多维化、精确化、实时化、有限化、社会化为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是信息化战场主动权争夺的最高层次,是“第一制高点”,也是其它诸主动权赢取的核心与要害所在。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
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埃打,所以,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动权之争,实质上是交战双方的制信息权之争。
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随着多波段侦察探测系统和复合制导攻击弹药的发展,伪装防护系统也在从传统单一化伪装防护向综合一体化伪装防护的方向转变。
发展集伪装网、假目标、烟幕、干扰装置、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聚光电侦察、告警和干扰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伪装防护系统,已成为外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伪装防护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
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战体系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凡是妨碍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利用的各种壁垒将通通被打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将合二为一,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机动、打击、防护、保障六大系统融为一体,作战能力将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
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
各军兵种的运用完全依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任务随时调整,能量随时聚合、情况判断、决心处置、部队行动的循环周期越来越快,作战效果成倍提高。
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在工程装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程装备的快速发展,使工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无人化程度明显增强。
美国有份《21世纪战略战术》报告,里面有个结论让人眼前一亮: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系统。
事实似乎印证了这一结论。
探扫雷装备是智能化和无人化水平最高、发展最快的工程装备之一。
近年来,外军竞相发展各种探扫雷机器人,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据悉,美军将部队急需的各种遥控探雷机器人、扫雷机器人、爆炸物处理机器人等纳入美军联合机器人发展计划,使得“派克波特”机器人、“羚羊”水下探雷机器人、近距离探雷标示机器人、地雷猎手机器人等智能型工程装备先后问世,有的已经在实战中得到运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使用的侦察、扫雷与排爆机器人达数十种。
法军探测机器人,携带有16个探头和激光瞄准系统,可以确定被探物体的性质,显示地雷的两维图像,标出被探到的每一枚地雷。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透明,战线模糊,工程装备作为伴随作战部队快速机动的保障装备,必须具备较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较高的信息共享水平,否则,就会在信息化战争中成为“聋子”、“瞎子”和“靶子”。
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工程装备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信息共享水平,加快实现指挥与控制的网络化,大幅提升协同作战以及一体化工程保障能力。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使战场的空间在陆海空天四维之外又增加了一维: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是一个全新的空间,它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渗透于陆海空天各个战场领域。
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军队将在陆海空天电等领域展开非接触式或者接触式军事打击行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正在推动工程装备发生转型变革,传统被动防御型工程装备正在向现代主动攻击型工程装备转型,保障范围正在由地面向空中延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地雷。
智能地雷系统与传统“守株待兔”似的防御性地雷相比,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无论是作用方式、障碍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长了眼睛和耳朵”,耳聪目明。
智能地雷通常采用复合传感器系统,综合运用声、磁、震动、红外、毫米波等多种传感技术,可探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以外的目标,并且能够自动跟踪目标,及时向控制中心发出预警信号,实现与陆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
“长了腿脚和翅膀”,能跳会飞。
外军近期研制的智能机动地雷设有跳动机构、校正系统、操控系统、无线电装置、声测距传感器和通信软件,能够根据需要作近百次的短距离跳动。
当雷场遭到破坏时,智能机动地雷可以对雷场破坏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自行跳动实现雷场系统的重新分布和组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雷场系统的障碍能力和防护能力。
能够立体攻防,精确毁伤。
现代智能地雷系统在目标攻防上正趋于立体化,不仅能够对付地面装甲车辆和人员,而且还能对空攻击直升机、低空无人机,甚至巡航导弹等。
如俄罗斯“速度-20”反直升机地雷能够在数千米之外识别与跟踪目标,自动计算出最佳拦截点。
当目标进入半径为数百米的杀伤区域后,反直机地雷点燃抛射药,将战斗部抛射到空中并激活起爆,利用高速破片摧毁敌低空飞行的目标,其毁伤精度相当高。
随着微电子技术、制导技术和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可实现零偏差,攻击距离达到上万公里,飞行速度达到8至10马赫甚至更高,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性能更加完善,打击效能更加出色。
信息发达实时化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军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作战空间内所有重要目标,而且可使参战的所有部队实时共享作战信息,乃至实行协同、联合作战。
实时化把信息优势变成了时空优势、质量优势、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
信息流程缩短使作战反应更加迅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和传输等技术广泛运用于战场侦察监测和信息快速传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获取、实时传输、实时处理,使得信息流动速度空前加快,空间因素贬值,时间急剧增值,作战行动加快。
比如,从获取信息到实施打击,在海湾战争中需要3天,科索沃战争需要2小时,阿富汗战争只需19分钟,伊拉克战争中这一时间则进一步缩短至10分钟左右。
信息流程的缩短,必然导致近实时作战行动的到来,从而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
尽在掌控有限化是指战争在更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控制,打击目标,打击范围,打击规模、打击程度、打击节奏以及战争开始和结束等问题都受到政治目的制约。
时代变迁社会化是指战争将以职业军人为主体力量,但非线式战场,非对称对抗,非接触作战等因素将促使与军事斗争相关的社会力量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入战争,他们可能采用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心理战、金融战等非军事行动为战争服务。
信息化战争的上述发展趋势,也许发展得并不均衡,有的发展得快些,有的发展得慢些,有的能够完全实现,有的未必如人所愿,但它们迟早会改变当今研究和面对的初级阶段信息化战争。
当新的浪潮袭来
时,当新的转型发生时,要想认识和驾驭战争剧变这匹“烈马”,解放思想“换脑筋”是第一位的。
我国军队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还有明显差距。
只有把解放军建成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