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概论心电图

临床医学概论心电图


(二)P-R间期: 从P波起始点测量到QRS波起始点距离,代表
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 正常成人P-R间期0.12~0.20秒。 通常P-R间期与年龄、心率相关,年龄小心率
快,P-R间期短。 老年人及心动过缓者P-R间期稍延长,但最长
不超过0.22S。
(三)QRS波群:为心室除极的综合波, 代表整个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加压肢导(avR , aVL ,avF )
联接方法如(表4-4-1)
表4-4-1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导联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正极 L
F
F
R
L
F
负极 R
导联轴在 六轴系统 0° 的方位
R L ~+~ ~+~ ~+~
+60 ° +120° -120 ° -30° +90 °
2. 胸前导联(V1-V6) 为单极导联 联接方法:
Q-T间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关,心 率 60 ~ 100 次 / 分 时 , Q-T 应 在 0.32 ~ 0.44秒之间。
7. U波: 是T波之后0.02 ~0.04S出现的小圆形波,
● 方向与T波一致,
● 振幅很小(通常≤0.2~ 0.3mV);
● u 波增高见于低血钾。
三、平均心电轴 定义: 平均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
1. 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最宽 不超过0.11秒。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V1 ~ V6) : ➢ V1、V2呈rS型。
RV1 <1.0mv,V1R / S<1 。 ➢ V5、V6呈qR,qRs,Rs或R型。
RV5 <2.5mv,V5R / S>1。 ➢ V3、V4的R波和S波大致相等,呈RS型,
大,左前分支阻滞 • 轻度右偏: 90°~ 110 °之间。 • 明显右偏: > 110 ° , 为明显右偏,见于右室
肥大,左后分支阻滞。
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与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1. 左房肥大
(1) P波形态:PⅠ、Ⅱ、avL、V5增宽、 切迹或双峰,峰间距≥0.04秒。
(2) P波时间:≥0.11秒。 (3) P波电压:正常,<0.25mV。
(2)计算法:计算出Ⅰ、Ⅲ导联QRS波 幅正向负向代数和后,查表求出其准
确度数。
I R +10
Ⅲ R +8
q-2 QRSⅠ=8mm
s-2 QRSⅢ=6mm
2. 临床意义 • 正常心电轴:在 0°~ 90 ° 之间。 • 轻度左偏: 0°~ -30 °之间。 • 明显左偏: -30°~ -90 °,见于横位心,左室肥
4. ST段: 为QRS波终末点至T波起始点之间的水平 线段。 正常ST段接近等电位线, 或有轻度的上下 偏移。
➢ ST段下移:
任何导联不应超过0.05mV。
➢ ST段抬高:
胸导联V1~V3不应超过0.3mV,肢导联 及胸导联V4~V6不应超过0.1mV。
5. T波:
为心室复极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改变。
心电图
概述:
心脏不断地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
心脏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传到体表,用心 电图机将这些电位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
线,为心电图
心 电 图 检查
一、心电图的导联 临床上常用的导联共有12个,称为常规
导联,包括6个肢体导联和6个心前导联。
双极肢导( Ⅰ , Ⅱ , Ⅲ ) 1. 肢体导联
多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称 “二尖瓣型”P波。
2. 右房肥大:
(1) P波形态:高耸尖锐,Ⅱ、Ⅲ、avF明显 (2) P波电压:增高,PⅡ、Ⅲ、avF≥0.25mV。 (3) P波时间:正常,<0.11秒。
多见于肺心病患者,称“肺型 波”。
右房肥大
3.双房肥大:
P波电压增高,时间增宽或呈双 峰型P波。
称左右室过度图形。
肢导联:
➢avR主波向下,可呈QS、rS、 rSr或 Qr型; R波掁幅: 不超过0.5mv。
➢avL与avF QRS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 R波振幅 : avL应< 1.2mv; avF 应< 2.0mv ; Ⅰ应< 1.5mRS波振幅绝对值相加≥0.8mV,
(1).方向:与同导联QRS波主波方向相同。 Ⅰ,Ⅱ, V4~V6直立,avR倒置,余导多变化。
(1).振幅: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1/10R。
( Ⅲ、avL、avF、V1~V3 除外) 正常人胸导联T波振幅可高达1.2 ~1.5mV。
6. Q-T间期: 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 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平均电势的方向和强度。
心电图学中是指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因此,可用Ⅰ和Ⅲ导联QRS波振幅或面积 计算平均心电轴。
1.检查方法 有目测法和计算法 (1)目测法:根据Ⅰ、Ⅲ导联QRS主波方向,估
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正常、左偏或右偏)。 ● 心电轴正常 (0°~90 °):Ⅰ、ⅢQRS主波向上; ● 心电轴右偏: ⅠQRS主波向下; ● 心电轴左偏: ⅢQRS主波向下(表4-4-3)。
常见于风心病及先心病患者。
(二)心室肥大
1. 左室肥大
(1) QRS电压增高: RV5,V6>2.5mV, RV5+SV1>4.0mV ,
>3.5mV(女性)。 RI>1.5mV;
RavL>1.2mV; RavF>2.0mV。 RI+SⅢ>2.5mV,RⅡ+RⅢ>4.0mV
➢ 正极(探查电极)放置胸前固定部位 ➢ 负极设定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站)(见图)
二、正常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
(一)P波:为心房除极波 1. 方向:Ⅰ、Ⅱ、avF、V4~V6直立, avR倒置,其余多变化。 2. 形态:圆钝形,可有轻微切迹。肢体导 联电压≤0.25mV,胸导联<0.2mV。 3. 时间: < 0.11秒。
低电压:
振幅小于上述数值称为低电压。 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或肥胖者。
3.Q波: ● Q波振幅<同导联R波的1/4 (Q<1/4R) ● Q波时间<0.04秒(Ⅲ、avR 、avL可 稍大) ● V1、V2: 不应有q波,可呈QS波。 ● V5、V6: 可有正常小q波。
如Q波超过正常,见于心梗或心肌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