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27,No.1 2007年2月 Journal of Xianning College Feb.2007文章编号:1006-5342(2007)01-0065-05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陈从阳1,高永鑫2(1.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长江委陆管局学校,湖北 赤壁 437300)摘 要: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不仅希望参战剪除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而且希望摧毁德国军国主义专制政权,将美国信奉的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关键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中图分类号:K704 文献标识码: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美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经历了两年零十个月的中立后,美国正式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奥同盟国作战。
对于美国参战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 安全威胁说 、 潜艇战恢复说 、 死亡商人说 、 维护均势说 、 国家利益说 等。
[1](P9~15)有的学者如阿伦 米利特则强调 美国之所以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由于经济上切身的利益。
而且是出于支持 民主 (法国和大不列颠)反对 独裁 (德国)的炽热的义务感 。
[2](P332)而对于威尔逊总统来说,美国的目标则追逐着理想主义目标:不仅维护自由与国际法的原则,而且要在战后运用美国的实力来确保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持久和平。
笔者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如战略安全、经济利益等)的考虑,也包括对理想主义目标的追求。
一一战爆发后,美国拘泥于不与欧洲国家结盟的外交传统;害怕卷入欧洲引起不同族裔的分裂;屈服于国内和平运动的压力;受限于有限的军事力量;自恃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拱卫;寄希望于利用欧战,巩固在拉美、远东的阵地等种种利益权衡,对欧洲战争采取了 中立 政策。
从全局来看,由于美国同欧洲列强双方矛盾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交战国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都不利于美国。
1914年8月豪斯上校在给威尔逊总统的信函中,表达了这种忧虑: 如果协约国战胜, 俄国统治了欧洲大陆;而如果德国战胜,那就是说,未来的几代是军国主义的不言而喻的专制。
[3](P43)暂时袖手一旁,让欧洲国家厮杀火并、相互削弱,以便利用矛盾,坐收渔利,为美国霸权铺平道路,不失上策。
1914年10月美驻英大使佩奇在给豪斯的信中,不禁幸灾乐祸: 几乎欧洲所有的政府都破产了, 经过十年以后,将难于回忆十年以前的欧洲是个什么样子。
那时,世界的整个前途将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多落在我们手掌中了。
[4](P341)美国在 中立 期间,以 仲裁人 的身份,进行了一系列调停。
但是这种调停注定命运多蹇。
首先美国的调停并非 不偏不倚 。
由于美国与交战双方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亲英、抑德、扶法是美国的既定策略。
在德国初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1914年9月威尔逊通过驻德大使杰拉尔德开具的调停方案却是:德国同意在维持欧洲领土原状的基础上与法国媾和,德国可以向法国索取战争赔偿和殖民地作为补偿,该方案遭到德国断然拒绝。
1915年豪斯上校的 调停-干涉 计划的抑德色彩十分明显, 威尔逊和豪斯设想由美国和协约国进行密切合作以迫使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如*收稿日期:2006-06-1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5Z163)作者简介:陈从阳(1965-),男,湖北汉川人,湖北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研究。
果德国人甚至拒绝谈判,美国就可能加入协约国作战。
[5](P204)对于美国的偏袒态度,德国颇有怨言:杰拉尔德1915年12月向威尔逊报告了他与德皇的谈话,德皇表示: 当这场战争结束后,他将把注意力转向美国;威尔逊总统对德国的态度消除了他成为调停者的任何可能性。
[6](P103)其次:美国的调停也得不到交战双方的密切配合。
1916年12月18日威尔逊发表和平照会,要求各交战国阐述各自的交战目标和媾和条件,遭到德国冷遇,德国26日的答复强调: 直接交换意见是达到所希望的结果最适当的办法。
帝国政府 荣幸地提议在中立国领土上迅速召集作战各国代表的会议 [3](P84)拒绝美国插手。
协约国方面的情况大抵如此,但比德国更圆滑:1916年3月当豪斯怀揣 豪斯-格雷备忘录 而沾沾自喜时,协约国其实有自己的小算盘,英国学者泰勒揭露: 虽然它们(指英法)标榜同美国共同信奉民主,并且有礼貌地倾听威尔逊的调停建议,它们真正关心的只是把美国拖进战争。
[7](P612)1916年春夏之交,格雷公开宣布:协约国只要有赢得军事胜利的希望,不欢迎美国调停。
第三:美国的调停并非没有自己的图谋。
1917年1月22日威尔逊在参议院发表了著名的 没有胜利的和平 的演说。
洛奇认为威尔逊此篇和平照会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自己得到调停者的地位,显赫一时;二是避免德国发动潜艇战的危险。
在讲话中,威尔逊猛烈抨击旧式的欧洲均势外交,警告: 一定是大国共同体,而不是均势,一定是有组织的和平,而不是有组织的对抗。
他还建议:所有国家都应自愿采纳门罗主义作为世界的原则。
威尔逊颐指气使的讲演激怒了欧洲,一位英国观察家评论道: 这是一个典型的假装正经的人 ,一位法国作家愤怒地将威尔逊的评论称做是 有恶臭的、下流的、淫秽的 。
[8](P208)从根本上看,威尔逊的调处、维持均势的努力失败在所难免。
欧洲战争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大战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和摧毁竞争对手,确立世界霸权。
希望战争以维持欧洲均势、以没有胜负的和平结束是难以想象的,也是让欧洲国家难以接受的。
1917年欧洲战局发生了不利于协约国方面的重大变化:英国发动大规模攻势损失惨重;德国在海上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严重威胁英国海上供应线;是年3月俄国沙皇被推翻,德国在西线的压力不断加强;此外德国还企图勾结墨西哥,插手美国后院,齐默尔电报的披露在美国激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 年轻的德国海盗 获胜的前景,美国惴惴不安。
早在1914年8月豪斯就对威尔逊预言: 德国的胜利最终将成为我们的祸害。
[9](P285)1915年底豪斯进一步谈及德国胜利的前景时表示: 美国不会希望盟国失败。
不能容许德国在全世界建立军事霸权。
当然,我国将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门罗主义无异于一张废纸。
[10](P52)佩奇在1917年3月5日给威尔逊的电报中指出: 很可能唯一可以保持我们目前优势地位和防止恐慌的办法,就是对德国宣战。
在美国参战背后,隐藏着美国寻求新机会充当世界领袖、建立战后美国治下的和平秩序的图谋,1916年4月3日豪斯力劝总统参战: 我们成为交战国不是没有好处,因为它将加强您在国内和与协约国打交道时的地位, 您在和会上的影响将是大大加强,而不是减弱。
[6](P230)威尔逊也认识到美国的交战国地位不仅能保证有宽大的和解和约,而且对美国参加国联十分关键。
1917年7月威尔逊写道: 英、法两国决不会赞成我们的看法 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迫使它们同意我们的意见,因为,顺便说说,那时它们在财政方面将由我们支配。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 管理它 。
[11](P210-217)威尔逊智囊团重要成员沃尔特 李普曼认为:美国参战是为了 美国的安全 ;美国的 安全在于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建立霸权 ,在于 反对任何强权国家出现 。
他还指出:美德争执 不仅仅是法理主义或商业至上的问题,而且是美国寻求公正持久和平的重大利益所产生的问题。
[12](P181)二早在建国之初,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 杰斐逊曾预言:新世界将因旧世界的愚蠢而肥。
杰斐逊的洞见很快在欧战的烽火中得到应验。
一战前夕,美国经济开始由繁荣滑向萧条。
一战一度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面对英国证券的猛抛,美国证券市场的营业额急剧下降,然后关闭。
随着所有欧洲市场的崩溃,棉花价格猛跌, 西部诸州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萧条,如果外国市场不迅速恢复稳定,国家其他地区必然遭受经济损失。
[13](P387)但这只是战争骤然爆发给美国经济带来的短时波动,随着战争的延续,美国终于迎来了经济急剧扩张的良机。
1913-1916年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总值从15亿美元激增到38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对英、法输出的增长。
同时美国商品迅速填补欧洲商品在世界市场留下的真空,1913年66咸宁学院学报 第27卷美国出口总额约为25亿美元,3年后激增为55亿美元。
同期美国的进口总额从18亿美元增为24亿美元左右。
[13](P389)对外贸易的扩张带来了工农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高与国内需求的旺盛,美国经济一片兴盛。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美国政府改变了以违反 中立精神 为由禁止发放战争贷款的政策。
1915年8月21日财政部长威廉 麦卡杜在致威尔逊的机密信函中指出: 我们的繁荣取决于我们继续扩大的对外贸易,要维持这种状况,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帮助我们的顾主购买。
10月15日,国务卿罗伯特 兰辛致信总统,要求允许交战国的政府公开在美国筹措贷款。
由于英国控制着海洋,美国同欧洲的贸易日益完全变成是同英、法的贸易。
1914年美国对英法的出口相当于7.54亿美元,1915年猛增到12.8亿美元,1916年又翻了一番多,达27.5亿美元; 1914~1917年仅大名鼎鼎的J.P.摩根公司作为英法的代理人,就安排从海上运输了价值达30亿美元的货物,美国的铜、钢、棉花、小麦、石油和军火成为协约国战争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德贸易却每况愈下,1914年对德国的出口为3.45亿美元,1915年锐减为0.29亿美元,1916年更跌到微不足道的0.02亿美元。
美国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 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 。
美国的贷款也主要涌向协约国,到1917年政府批准给协约国的贷款达23亿美元,德国则仅为区区的2700万美元。
[14](P380~381)美国的繁荣离不开同交战国的 中立 贸易,而这种 中立 贸易的畸形发展,又使美国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命运与英法在战场上的成败绑在一起。
1917年1月31日德国宣布恢复和扩大无限制潜艇战,这种毁灭商业的特别计划很快使英国海上运输面临绝境。
1917年初,随着协约国的安全开始受到威胁,在美国一个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抬头。
3月5日佩奇在给威尔逊的机密电报中坦言: 我认为目前日趋严重的危机造成的压力,绝非担任英法政府代理机构的摩根金融代理公司所能承担。
需求是如此巨大而迫切,已非任何私人代理机构所能应付。
前景对美国工业界和金融界是危急的。
他认为只要对德作战,美国政府就能在对法、英贷款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或提供这种贷款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