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解析
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解析
实验流程
பைடு நூலகம்
(1)转染后24-48 h 可收获细胞,加入适 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 免疫共沉淀酶 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 细胞裂解液于 4°C, 最大转速离心30 min后取上清; (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 剩余裂解液加1μ g相应的抗体加入到细胞裂解 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取10μ l protein A 琼脂糖珠,用适量 裂解缓冲液洗3 次,每次3,000 rpm离心3 min; (4)将预处理过的10μ l protein A 琼脂糖 珠加入到和抗体孵育过夜的细胞裂解液中 4°C缓慢摇晃孵育2-4h,使抗体与protein A琼 脂糖珠偶连; (5)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rpm 速度离心3 min,将琼脂糖珠离心至管底; 将上清小心吸去,琼脂糖珠用1ml裂解缓冲液 洗3-4次;最后加入15μ l的2×SDS 上样缓冲 液,沸水煮5分钟; (6)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质谱 仪分析。
异丙醇: 优点:所需容积小且速度快,适用于浓度低, 而体积大DNA样品的沉淀。0.54~1.0倍体积的异丙醇可选 择性沉淀DNA和大分子rRNA和mRNA;但对5sRNA、 tRNA和多糖产物不产生沉淀,一般不需要在低温条件下 长时间放置。 缺点:易使盐类(如NaCl、蔗糖)与DNA共沉淀;在 DNA沉淀中异丙醇难以挥发除去,所以常规需要用70%的 乙醇漂洗DNA沉淀数次。 乙醇:沉淀DNA乙醇是首选的有机溶剂,对盐类沉淀少, DNA沉淀中所含的衡量乙醇易蒸发去处,不影响以后的实 验。在适当的盐浓度下,2倍样品容积的95%乙醇可有效 沉淀DNA,对于RNA则需要将乙醇量增加至2.5倍.
乙醇沉淀dna和异丙醇沉淀dna的区别
异丙醇和酒精都是有机溶剂,一般来讲,提取质粒的时候 一开始都要用异丙醇沉淀,因为异丙醇沉淀的效果要好一 些,但最后大多用酒精沉淀,因为酒精容易挥发,对下游 的实验影响小 。 异丙醇比较疏水,能很更好地沉淀核酸,用乙醇的目的是 去盐,它比异丙醇更亲水,所以能去掉一些盐离子。 有 时还用70%的乙醇洗样品也是为了增加盐的溶解度。 在 沉淀核酸时可用乙醇与异丙醇,乙醇的极性要强于异丙醇, 所以一般用2倍体积乙醇沉淀,但在多糖、蛋白含量高时, 用异丙醇沉淀可部分克服这种污染,尤其用异丙醇在室温 下沉淀对摆脱多糖、杂蛋白污染更为有效。 异丙醇沉淀核酸时,高浓度盐存在将使大量多糖存在在溶 液中,从而可达到去多糖的作用。但高浓度的盐存在会影 响核酸的进一步操作,因此必须用乙醇多次洗涤脱盐。
免疫共沉淀
(CO—immunoprecipitation)
用抗体将相应特定分子沉淀的同时,与该 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其他分子也会被带着一 起沉淀出来的技术。这种技术常用于验证 蛋白质之间相互特异性结合。 免疫共沉淀可分为细胞内过表达蛋白、细 胞内源性蛋白、组织内蛋白的免疫共沉淀。
基本原理
细胞裂解物中加入抗体,这样可与已知抗 原形成特异的免疫复合物,若存在与已知 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则免疫复合物中 还应包含这种蛋白质;经过洗脱,收集免 疫复合物,然后分离该蛋白质,对该蛋白 质进行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推断出相应的 核苷酸序列。将中分离出cDNA克隆 。
局限性:
需要多克隆抗体或mAb,因而对大规模筛 选未知蛋白会遇到障碍。 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 物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 用于免疫共沉淀的抗体不总是与操作相合 适,与Western blotting或者ELISA相比容易出 现假阳性反应。 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 不适于检测构成巨大、不溶性的大分子结 构的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
一、 二、 三、 四、
样品处理: 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 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 鉴定
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应用
肿瘤 酶与病毒 信号传导 寄生虫
免疫共沉淀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与蛋白质亲和层析一样,检测的产物 是蛋 白质的粗提物; 抗原与相互作用的蛋白以细胞中相类似的 浓度存在,避免了过量表达所造成的人为效 应; 蛋白质以翻译后被修饰的天然状态存在; 复合物以天然状态存在,蛋白的相互作用 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人为影响,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 合体.